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2戶通自來水。有35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85.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戶,其中無行動電話的農戶,分別占總數的2.86%和10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5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1.95畝,有效灌溉率為64.3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1.9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1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8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16萬元,占總收入的49.77%;畜牧業收入8.7萬元,占總收入的21.4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7頭,肉牛12頭,肉羊45頭;無漁業收入;林業收入1.7萬元,占總收入的4.2%;第二、三產業收入7.4萬元,占總收入的18.27%;工資性收入1.65萬元,占總收入的4.07%。農民人均純收入1693.8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 6.35%,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2人。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8.5畝,其中:田101.95畝,地56.55畝,人均耕地1.26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73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畝,主要種植柿子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61畝,其他面積4115畝。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7.77%。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戶,共鄉村人口126人,其中男性69人,女性57人。其中農業人口126人,勞動力96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26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人,占人口總數的10.3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7人,參合率76.98%;享受低保1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陳家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太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8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民飲水水質差;
2、未電改民眾電價負擔過大;
3、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緩慢;
4、基礎設施薄弱,生存環境較差;
5、通縣、鎮交通道路未硬化,晴通雨阻;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今後仍以該村以發展傳統產業烤菸為主,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不斷發展壯大山藥、付子、大蒜等種植業,不斷推開大蒜、蠶桑產業,使之成為支柱產業。進一步穩步推進以黑山羊、水牛、豬等養殖業。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莊道路狀況,積極爭取基本煙田建設工程,解決灌溉農作物難問題,向上級爭取電改項目,解決民眾用電難問題,逐步推開新農村建設,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不斷改善該村生產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