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南安市霞美鎮雲台村
雲台概況
坐落於泉州市南安霞美鎮雲台自然村,東鄰霞美鎮埔當村,西隔溪美鎮三堡村,南面雲台連理賽山,北有雲台山。處溪美鎮與霞美鎮交接處。雲台,環境優美、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地處南亞熱帶,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溫度20.9℃,無霜期。全村管轄:金埔、石壁頭和橋仔頭三個社區。
2009年普查,現有1171個居民。有陳,林,潘,鄭,吳5個姓,以姓陳,林人數居多,均為漢族。陳氏以居住在金埔社區為主,石壁頭社區以林氏為主,潘氏、鄭氏、吳氏則居住在橋仔頭社區。
盛產水果,果樹覆蓋面積達85%,楊梅、龍眼、橄欖等名揚四海的水果,暢銷國內外,俗稱“柴山水源好,吃飽不用愁”。
當地農作物以水稻為主,飲食以米飯為主,屬閩南飲食習慣、方言為閩南語。
雲台山
雲台山,稱為雲台的天然屏障。山形如二象山林,亦名雙象峰。因地處位置特殊,前有溪河,自然的美而成為達官貴人遊玩的好去處。王延彬任泉州刺史後,即在雲台山築別館。後成為王氏時來歌舞之地。歷史的雲台
雲台是塊天然的風水寶地。史料記載南安重要古墓(共有5個)中2個葬於雲台村,分別為五代太傅王延彬墓和宋太傅傅自得墓。20世紀60-70年代,當地政府號召當地民眾開山建池造家鄉,先後挖掘重多歷史寶物(也毀掉眾多文物)。其中較為重大的事件是:曾出土一座26斤純金觀音像、一把宋代某將軍寶劍以及古代金銀錢財不計其數。
五代太傅王延彬墓,葬於雲台山下,現當地地名為“墓後”,位於雲台寺旁。宋太傅傅自得墓,葬於雲台山,現地名稱為“傅府山”,屬雲台山一角,山中矗坐著很多座石像,後相續被人盜走。
當地歷史悠久,按史冊記載,可追溯到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時泉州刺史王延彬(885—930)曾到雲台建造別墅,建雲台歌館,蓋望梅亭,把當地報恩寺為雲台寺,雲台雙象山改為雲台山。每年梅果熟時,就帶妻兒老小到此度假嘗梅,時邀招賢館中寓賢和泉郡名士來賦詩酣飲。自號白雲侍中,自王延彬辟梅村十里後,此地之風歷久不衰,至今猶然。雲台的萬梅鄉石碑猶存。
因王延彬治泉郡有政績,死後葬於此山。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不知何故被燒毀,尋復建。當今雲台村落依舊存在很多與雲台寺相關聯的地名。
關於雲台寺為何燒毀,至今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雲台寺廟,歷史上一度在當地香火很旺,名聲很好,眾多達官貴人、僧徒慕名前往燒香駐留。在雲台寺不遠處,有座尼姑庵(今地名為後庵),後因雲台寺廟中某一僧徒暗中挖地道直達尼姑庵,與庵里德尼姑地下有私情。後被發現,名聲敗壞,被當時皇帝命令燒毀雲台寺和尼姑庵。現雲台村金埔社區寺口坡(雲台寺的建址所在地),挖地三尺儘是碎瓦片、磚塊。
歷史人物
雲台史國老
當過宰相,後人稱為國老,出生在雲台連理賽山下的石鼓山(當地山名),現保存有他幼年時讀書的石書房。雲台陳大光
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西科,豐州雲台陳大光考中解元。旅遊景點
歷史旅遊景點:王延彬別館、雲台歌館、望梅亭、招賢館、涼峰院、招福院、雲台寺、薦福報恩禪院、鳳凰寺等。經濟
雲台工業開發區
隨著改革開放的強勁東風,雲台先後規劃100畝為雲台工業開發區,引進三隆重工、凱盛化工有限公司、泉州華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等10餘家企業入住,從而發展了經濟及帶動第三產業。人均年收入10000多元,基本實現小康水平。交通
交通線路有X338公路(南安縣級公路),可乘坐泉州公車12路、南安公交5路、8路、12路等公交路線到雲台即可。2.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雲台村
簡介
雲台村位於鴉鵲嶺鎮西南端,東臨瑪瑙河與東山村隔河相望,南與枝江市徐家咀、罐頭咀兩村接壤,西鄰五龍村,北與梅店村、黃金堂村毗鄰。具體介紹
雲台村解放前隸屬於宜都縣安福寺區榮新鄉第10保、宜昌縣高前鄉第13保管轄,解放後廢除保甲制,1950年至1952年,經過土地改革、土地複查,將宜都榮新鄉劃歸宜昌縣管轄,1955年組建4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合併成立為石橋鄉第四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鴉鵲嶺人民公社,更名為第八大隊,1959年分出,將八大隊更名為四大隊,1961年將四大隊分成兩個大隊,同年5月正式成立何家沖大隊、郭家畈大隊,1984年9月更名為何家沖村、郭家畈村;2003年村組規模調整,合村並組,何家沖、郭家畈兩村合併定名為雲台村,由20個組合併為4個村民小組。雲台村的村域地貌形態和其他情況
村域地貌形態屬丘林地帶,海拔約118米,土壤質地以黃粘土為主,酸鹼度適宜,適應於水稻、油菜、柑桔、茶葉、瓜類等糧油經濟作物的種植生產,整體土壤植被覆蓋率達100%,焦柳鐵路、鴉來公路縱貫全村,環鎮公路橫穿全境,三峽---荊門兩條500千伏變壓電線橫跨本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村中心鴉來公路店子包,距鎮政府6公里,距宜昌市42公里,全村版圖面積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89畝,其中水田3496畝,柑桔面積3208畝,茶葉面積174畝,全村總戶數782戶,總人口2428人,其中男1210人,女1218人,勞動力1500人。2005年糧食總產451噸,油料總產605噸,柑桔總產375噸,生豬育肥出欄10070頭,實現經濟總收入3002萬元,比1975年增長72.2倍,人平純收入4303元,比1975年增加4232元,在經濟總收入中,第一產業75%,第二產業占15%,第三產業占10%。雲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教育等方面的建設 1994年,集中統調全村勞力,投資1.5萬元,興建三蓬刺小型水庫一座,1995年投資10餘萬元,根治鄭家沖、何家沖,全長3600米河流兩條,全村擁有55835米的主、次溝渠、三條河流、13座小型水庫、370口堰塘,從而有力地保證和促進了農業生產和多種經濟生產的發展。2005年展開了以中乾、林廟、高峽三條斗渠為主並全面鋪開施工的末級渠U型槽安裝建設,被區、市、省人民政府樹立為試點樣板工程,2005年底副省長劉友凡同志親臨考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讚揚,全村新安裝建設U型槽溝渠24條計21000米。柑桔生產興起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由1980年的98畝發展到2005年的3208畝,已成為經濟總收入中的主要支柱產業。2005年由村民張揚紅投資250萬元,占地8000平方米,興建民營企業“揚紅打蠟廠”,有力地促進了本村及周邊地區的柑桔生產和銷售;1978年開始辦電,經過近30年不斷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全村已形成高壓線路兩條9公里,低壓線路68條107公里,配電室7個,年用電量達260萬度,交通運輸暢通無阻,除有焦柳鐵路、鴉來公路外,有村級公路3條12公里,組級公路縱橫交錯,2005年投資85萬元,完成了林廟—瑪瑙河硬化公路3.4公里,全村共擁有各類車輛817輛,其中農用車18輛,拖拉機38輛,機車161輛,確保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村農戶購置彩電842台,電冰櫃、櫃105台,洗衣機650台,攝像機1台,電腦28台,空調157台套,樓房323棟,打水井717口,沼氣池782口,太陽能熱水器304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