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許村

後許村

後許村位於佛曇鎮東南部,原名湖滸,以在鑑湖邊得名,訛音為後許。

基本信息

福建省漳浦縣佛曇鎮後許村

鑑湖是漳浦縣最大的淡水湖,面積百餘畝,湖濱有後許、軋內二行政村,後許在北,軋內在南,古代統稱鑑湖里,俗名大坑,東南瀕臨燈火?海域,北鄰吟兜、大白石二村,西鄰石門村。?

政區沿革

?
民國29年,後許、軋內各為赤水鄉所轄8保之一,民國33年,赤水鄉合併於赤湖鄉,軋內保合併於後許保。新中國初期,後許與軋內合為第五區(佛曇區)所轄的大坑鄉,後大坑鄉成立東雄、後許、徑口、軋內4個農業社,1958年9月,4農業社改為4生產大隊,連同白石、後社都屬佛曇公社大坑管理區,1961年7月撤銷管理區,東雄、後許、徑口、軋內4大隊合併為後許、軋內2大隊,即今佛曇鎮後許、軋內2村。後許村轄後許、東雄、寮下、田坪4社,現共有666戶,2654人。後許社與田坪社無明顯界線,共467戶,1879人;東雄174戶,717人;寮下12戶,49人。?

姓氏源流

?
陳太傅第25世孫瑪 王 光為鑑湖始祖,瑪 王 光的七世孫、明成化十一年進士、貴州布政使司右參議陳奐長子陳謨,陳謨生3子,長子陳台,子孫移居廣東海豐聯安鎮白埕村;次子陳弁,後裔不詳;第三子陳員,傳裔後許,建祖祠“鑑湖湖滸祠堂”,分傳東雄、寮下。?
寮下有王姓,源自前亭吳山坪,族人大部分移居台灣。東雄有趙姓,源自舊鎮甘林,有祖傳木雕工藝。?

經濟狀況與基本設施

?
全村耕地2157畝(水田523畝,農地1634畝),以種植水稻、番薯、蘆筍、花生、蔬菜為主。山地部分造林,部分種植荔枝、龍眼、桃、李等果樹。海濱圍墾水產養殖場5處。也有海上捕撈漁業。部分村民到廈門等地做工。?
早在20世紀70年代,後許村就建一條南經軋內至赤湖後江,北經大白石接港養堤的5米寬公路,與省道漳雲線相接。後又建經吟兜至佛曇鎮內的公路,使後許、軋內交通條件大大改善。田間有4米寬的機耕路,四通八達。?
1975年,漳浦縣委、縣政府在後許搞大寨式樓房建設試點,統一規劃,拆舊房建新房,為以後住房改造建立基礎,經20多年努力,後許建成民宅排列有序、道路整潔的新農村。村民生活逐步改善,電視機、電話機基本普及。?
1991年,省、市、縣、鎮各級政府投資18萬元,村自籌50萬元,闢地50畝,創辦鑑湖中學和鑑湖國小。鑑湖中學因生源問題已停辦。鑑湖國小校園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設11班級,學生344人,教師12人。修建湖滸祠堂為老人活動中心。?

名勝古蹟

?
鑑湖周圍有16勝景:太峰倒影、鑒水澄清、猴公拱日、將石參天、巾峰聳秀、髻岫凝煙、烏紗啟瑞、玉笏凌雲、南浦歸帆、西岸積翠、龍川怪石、鳳井清泉、石屏映月、燈架生花、仙石遺蹟、海天旭日。?
鴻江書院,在海濱紅山,明代早期的書院,今存遺蹟。?
村間有古榕6株,枝繁葉茂,尤其寮下社的一株,根須多,長而粗大,蔚為奇觀。

山東青島平度市香店街道後許村

後許村地理位置後許村地理位置
村莊概況

後許村隸屬於山東青島平度市香店街道位於香店街道駐地東部,三城路以北,白沙河以西,東鄰麻蘭鎮西白沙村,西靠香店村,南鄰三城路,北接東雙廟村,耕地面積1324畝,截至2006年,該村有居民263戶,997人。

村名由來

明洪武三十二年,許子貴由小雲南烏沙衛棘嶺屯遷之平度洲許家屯定居,取村名許家,後改為後許家。

經濟狀況

該村1993年以土地租賃的式出租土地283畝。發展個體餐飲,建築修路服務業戶30戶,從業206人。2005經濟總收入1300萬元,人均所得5900元。其中工業收入210萬,餐飲服務業收入600萬元。

後許村主街道後許村主街道
優勢產業

花生、大姜、日本豐水梨是該村三大經濟支柱。截至2006年,該村有花生300畝,年收入30萬元;大姜100畝,年收入20萬元;豐水梨19.5畝,年收入25萬元。

社會事業

截至2006年,該村有國小一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室一處,老年人活動室一處,固定電話220部,有線電視180戶,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率100%。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董集鄉後許村

棉花(該村特色農產品)棉花(該村特色農產品)
地理位置

後許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董集鄉,位於董集鄉政府西南角,南臨前許村,北臨楊廟村,西臨黃河大堤,隔河與利津縣城相望。

歷史變遷

1955年以前和前許村是一個行政村,1955年分為前許村、後許村,分村管理,但仍為一個黨支部,1964年分開。

經濟概況

2006年,該村共50戶,188人。土地面積700畝,耕地面積450畝。
全村以棉花、林果、蔬菜為主導產業,蔬菜大棚在全鄉最先發展,後帶動周圍村發展。2001年率先發展中華福桃100畝。全村250畝棉花全部採用地膜覆蓋,種植優良品種。

社會事業

2005年該村創建市級小康文明村,建設高標準文化大院,硬化了村內街道,村內排水暢通。街道兩邊栽植了綠化樹木,在村莊實現了綠化、美化方面邁出了可喜一步。全村70%的戶通過一池三改用上了乾淨的沼氣,代表全鄉通過市級驗收,徹底改變了以前那種“髒、亂、差”的現象。

文明建設

在精神文明方面,在文化大院內安裝了各種健身器材,購置了文體、娛樂器材一套及1000多冊圖書。使廣大農民民眾在勞動之餘,坐一坐健身運動、閱覽一下科技圖書。

孤島林場

孤島林場劉奎增帶隊,2005年投資10萬元幫助建設小康文明村文化大院一處。

村務公開

該村成立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小組,負責該村的村務公開及民主管理工作,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認真聽取廣大村民的意見和要求。每月召開一次村務審核會議。財務由文書每月定期公開,公開內容真實清楚,做到收支逐筆公開,自覺接受民眾監督。

福建省惠安縣後許村

【地名含義】
古時陳、王二氏村民相繼遷此建居在鳳山後許山前之垵坡台地,故依此地形名後許為地名。
【歷史沿革】
明、清屬三十四都下莊鋪。民國分別屬輞川鄉下莊保與峰北保。1949年冬屬一區下莊鄉。1951年劃入上店、新宅、新厝、半埭岸四村屬十一區下莊鄉。1956年並屬驛坂區僑洋鄉。1958年起先後屬超先公社、輞川公社後許大隊。1985年改設為輞川鄉後許村委會。1989年鄉鎮屬之。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後許村位於輞川鎮西南側,毗鄰鎮政府所在地,沿海大通道環村而過,玉輞路穿村而行,地勢平坦,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東鄰社垢、後坑村,西至峰崎村、南至吹樓村,北至輞川村。
【人口、土地面積】
後許行政村現有耕地面積1695畝,全村有1013戶,人口4068人。
【村容村貌】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中心,開展以經濟強村、科技興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環境美村,五項內容為載體,以兩增一致(村集體和農民增收,村容村貌改變)為目標,促進寬裕型小康村的建設,取得了成效,先後被縣授予“先進基層組織”、“綜治工作先進單位”、“敬老模範村”,連續兩年被鎮黨委授予“農村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下級組織】
下轄:後許、下莊、上店、新宅、新厝、半埭岸6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