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許村

明洪武年間,戈姓人由小雲南遷之平度洲許家屯前定居,取名南戈家。明朝末期許姓由許家村分支遷往戈家村居住,建國後改為前許家村。

基本信息

前許村 前許村蔬菜大棚

村莊由來

明洪武年間,戈姓人由小雲南遷之平度洲許家屯前定居,取名南戈家。明朝末期許姓由許家村分支遷往戈家村居住,建國後改為前許家村[1]。

政區人口

位於香店街道駐地東南部,三城路以南,白沙河以北,東鄰麻蘭鎮西白沙村,南鄰蘆芳村,西鄰仲家村,北鄰後許家村。截至2006年全村有耕地面積508畝,居民102戶,334人。

經濟狀況

該村1993年以土地租賃的形式,租賃土地66畝,發展個體餐飲業、運輸服務業13戶,從業68人,2005年經濟總收入738萬元。農民人均所得5931元。其中工業收入256萬元,運輸業收入152萬元,餐飲服務業收入160萬元。

優勢產業

花生,日本豐水梨,大棚果蔬是該村的三大經濟支柱。目前該村種植花生140餘畝,年收入15萬元;日本豐水梨30畝,年收入20萬元;大棚果蔬12畝,年收入12萬元。

社會事業

截至2006年,該村有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室一處,老年人活動室一處,固定電話78部,有線電視76戶,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100%。[2]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董集鄉前許村

前許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董集鄉,處在鄉西南角,西臨黃河大堤,鄉通稱西十一,以南排第四村。2006年全村50戶,185人,從歷史潮流上基本都是以種地為生。 該村原籍是山西洪同縣人,遷到淄川後又遷到此地,原來該村與後許村是一個村,在100年前黃河決口後就分為前後許兩個村,在1976年因國家為了備戰,再軹中護油田,擴建黃河南展工程,在圈內的所有住戶分東西兩處遷移,該村遷到西邊靠近黃河大堤,搬上了房台。 該村靠種地為生,耕地面積386畝,人場近2畝地,改革開放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但解決了溫飽,基本各戶多少都有存款。該村也和其它村一樣,地里基本都是種棉花,只有少量的小麥和玉米,大部分戶糧 自給。種地現在是半機械化大部地都能澆上地用上水,澇了也能排。一般年景加上打工和小經營總收入人均4000元左右。 截止到2006年,該村里電燈、電話、自來水、大街是水泥路面,比較整潔衛生,因房台太窄小,一池三改受到制約建沼氣池8個,街上基本不見糞肥柴草,環境衛生大有改觀。[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