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太祖郭威(904~954)
正文
後周王朝的開國皇帝。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少孤,依潞州人常氏(一說郭威本姓常,父卒,母改嫁郭氏,遂冒姓郭)。郭威十八歲應募從軍,先後事潞州節度使李繼韜、後唐莊宗李存勗、後晉高祖石敬瑭、後漢高祖劉知遠。天福十二年(947),他助劉知遠建國,被任為樞密副使。乾祐元年(948)正月,知遠死,子承祐繼位,是為隱帝,以郭威為樞密使。三月,河中(今山西永濟西)、永興(今陝西西安)、鳳翔(今屬陝西)諸鎮相繼反,隱帝以郭威為統帥平定之。乾祐三年四月,郭威以樞密使出為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留守。不久,隱帝疑忌大臣,殺死在朝大臣楊邠、史弘肇、王章,又令人殺郭威。郭威起兵南逼開封,禁軍潰散,隱帝遇害。郭威入開封,迎立知遠之侄徐州節度使劉贇。劉贇還沒有到開封,河北報稱遼兵入侵,郭威領兵北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陽南),軍士裂黃旗披郭威,擁以為帝,還軍入開封。次年,郭威即位,國號周,史稱後周。改元廣順,建都於開封。劉贇行至宋州被殺。郭威在位約三年,對改革累朝弊政頗有成績。如免除後漢所設"斗余"、"秤耗"等額外苛斂以及中唐以來地方官進奉的"羨餘物色";廢止了後晉、後漢一些極殘忍的刑法,規定罪人除犯反逆罪外,不得滅族及沒收家產;民眾與蕃人"一聽私便交易",諸州所差散從親事官等,一齊遣散;對累朝極為嚴酷的鹽、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寬;對後梁太祖以來強迫沿淮諸州農民負擔的"牛租",特予免除;廢除京城內無名額的僧尼寺院五十八所等。
對恢復農業生產,郭威也採取了有效措施。如:廣順元年(951)和二年,授無主田土給數十萬歸中原的幽州饑民,放免其差稅。三年,罷營田,以田分給現佃戶充永業,使編戶增加三萬多。又廢共城稻田務,任人佃種。無主荒地聽任農民耕墾為永業,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在提倡節儉、嚴懲貪官、嚴禁軍隊擾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來極為混亂的北方社會開始走上安定的道路。顯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