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鎮

彭浦鎮

彭浦鎮地處閘北區西北部,彭浦鎮地處閘北區西北部,是上海市北郊著名的蔬菜種植區,上世紀六十年代,毛澤東同志曾經為彭浦鎮白遺橋村題詞。

基本信息

彭浦鎮地理位置

彭浦鎮彭浦鎮
改革開放以後,彭浦鎮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九十年代初,成為市郊著名的億元鄉鎮,人均收入連續幾年名列市郊前茅。彭浦鎮還是一個文藝之鄉,攝影、民間舞蹈等開展得有聲有色。上世紀末,被文化部和農業部授予“中國攝影之鄉”稱號。
副鎮長:譚潔群
副鎮長:王寶福
副鎮長:徐祥興
鎮長:章康平
副鎮長:阮治平
鄉境位於區中北隅,轄區範圍東側從共和新路自北向南折至萬榮路、螞蟻浜,西起滬太路,南起老滬太路,北靠場中路。面積7.58平方公里。鄉政府設在靈石路725號,下轄村民委員會7個。1993年,有農戶3780戶,總人口12413人,其中農業人口9730人,農村勞動力5415人,耕地面積3367畝,其中菜田2482畝。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38人。

城市發展狀況

一、蔬菜、養豬業

彭浦鎮彭浦鎮

鄉境種植蔬菜歷史悠久,是市郊著名的老菜區,蔬菜生產經幾代人的培育、改良、衍種,尤在推廣先進科技成果、加強現代化設施建設和農業機械化方面都有較快發展,逐步做到種子良種化,育苗工廠化,栽培科學化、耕作機械化、銷售規格化。鼎盛時期為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前期,蔬菜種植面積近萬畝,年上市蔬菜百萬市擔左右,上市品種108種,還發展燕帶紅豇豆,605抗病毒青菜,以彭浦命名的浦紅一號蕃茄、丁香蘿蔔、白花薺菜、菊花腦、西洋菜、莖椰菜、蘆筍等一批名、特、優品種,倍受市場歡迎,尤以蘆筍聞名市郊,稱為滬郊百寶”之一,為賓館接待外賓和外輪供應的名菜。捲心菜、花菜、土豆、洋蔥、白大蒜等曾一度銷往日本、法國、香港等地。1993年,有種子場5個,工廠化育苗7座,集中留種供苗。在耕作、灌溉、施肥、植保、運輸等方面實現了機械化,塑膠管棚面積占到全部菜田的70%,冬令覆蓋和夏季遮陽面積達到90%,確保了冬夏兩個淡季市場供應。蔬菜畝產量、畝產值一直在市郊27個主要蔬菜鄉中處於領先地位。1986~1993年,連續8年蟬聯市蔬菜生產先進鄉稱號。
養豬業是鄉的傳統產業,尤以靠中山北路的談橋、談家宅、太山宅一帶素有養豬基礎,1958年,該地區曾以畝飼養數19頭之高而聞名市郊。1983年10月,鄉被國家農業部定為“萬頭商品瘦肉型豬生產攻關示範區”,是全國6個試點鄉中率先完成萬頭商品瘦肉型豬的鄉。1992年,生豬總上市量為45083頭,其中出口香港14411頭,在香港市場上持有良好聲譽。1993年,因耕地面積減少而飼養量下降,總上市27716頭,其中出口6375頭。
二、鄉村企業
1958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人民公社必須大辦工業”的號召,社(鄉)辦工業逐步萌發起來。至1959年12月,從創辦初期6家廠發展到8家廠,職工人數由144人增到451人,產值由1958年17.138萬元增長到162.77萬元,利潤58.38萬元,上繳稅金22.64萬元。1962年10月,貫徹調整方針,社辦工業實行撤、並、停、轉。1964年,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社(鄉)辦工業進入復甦時期。1970年起,大隊(村)辦工業崛起,公社(鄉)9個大隊辦起五金螺絲、麻袋、油桶加工、拋光、童車、鐵床、飼料加工等22個項目,到1972年工廠發展至22家,30個項目,年產值263.5萬元,比1970年增長3.4倍,利潤115.48萬元,均列寶山縣第一名,人均創利742元,為寶山縣第二名。
1978年,鄉村隊工商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逐步成為鄉的支柱產業。至1993年,鄉村隊三級工商、倉儲、飲食業共有284家,其中鄉辦16家、村辦83家、隊辦101家、村隊辦倉儲84家。職工人數8654人,其中鄉辦2608人、村辦2318人、隊辦3408人、村隊辦倉儲320人。占地面積245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2.89億元。工業產品主要有襯衫、羊毛衫、工程橡膠、石粉、砂製品、耐火材料、高低壓電器開關、服裝機械、礦山機械、塑膠製品等。舒樂襯衫總廠1989年評為國家二級企業,1990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舒樂牌襯衫,至1993年3次蟬聯市名牌產品,3次市“三優”產品,2次部優產品,發展成擁有24個子單位,跨地區的,頗具規模的舒樂時裝集團公司。彭浦橡膠製品廠依靠科技優勢開發國家重點工程急需的市政工程橡膠,形成遇水膨脹橡膠、混凝土路面伸縮嵌縫封膠,各式橡膠支座系列產品,質量達到80年代末國際同類產品水平,交通部授於全國4個定點生產許可證單位之一。產品已被廣泛套用於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深圳雅園立交橋、上海捷運一號線、合流污水工程以及滬寧、杭甬、京石高速公路。雙樂襯衫總廠生產的沃迪斯襯衫蜚聲國內外市場,日本、澳大利亞及西歐等國家的眾多著名商社前來建立定牌生產高級出口襯衫。1993年,獲得國家外經貿部頒發產品自營出口許可證和市商檢局頒發的出口產品一類管理企業證書。彭浦製冷器廠是從事溫差電製冷新技術企業,已形成4大系列,30多種規格的各種低溫測試儀設備和溫差電製冷件,廣泛套用於航空、航天、軍事遙感、石油化工,橡膠塑膠、醫療衛生、電子計量等領域,不少產品填補國內空白,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混合式多級低溫製冷技術獲國家專利發明證書。溫差電製冷器、低溫測試儀在1991年七五全國星火計畫博覽會上獲金獎。利浦服裝機械廠生產具有國際水準電動自磨裁剪機,產品質量同國際名牌媲美,已成為國內外市場上的搶手貨。白遺橋特種耐火材料廠生產鎂質中間包塗料、剛玉莫來石火泥等高級特種耐火材料,質量達到日本同類產品水平,經市科技情報所檢索證明屬國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被寶山鋼鐵總廠、首都鋼鐵廠、攀枝花鋼鐵廠等使用,在冶金行業中享有良好聲譽。1993年,全鄉工業產值5.46億元,工業利潤4523萬元。另有中外合資企業21家,境外企業1家,累計引進外資671萬美元,合資企業產值4767萬元。完成出口撥交額4115萬元。鄉村飲食服務業也有了顯著發展,分別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幸福飯店、市北飯店均頗具規模,已在1993年底竣工開業。
三、農民生活
解放前,鄉南部農民多半是蘇北、浙江紹興等地逃荒而定居下來的。求乞、拾垃圾者為數不少。中北部農民祖祖代代定居當地,靠種菜為生,雖然生活相對穩定,但時代動盪、通貨膨脹、物價不穩和受租利盤剝,大多數農民缺吃少穿,生活貧困,直到解放和農業合作化後,才擺脫“糠菜半年糧”、“一年六熟、稀飯薄粥”的局面,生活有較大的改善。1978年後,改變了單一農業經濟、農副工貿全面發展,境內農民才徹底擺脫貧困,走上富裕之路。1958年,全鄉農民人均分配140元。1978年,人均分配351元,20年內增長1.51倍。1985年,人均分配1317元,7年內增長2.75倍,民間有“改革七八年,勝過過去幾十年”之說。1990年,全鄉人均分配3463元,戶均分配9736元,實現“家家都是萬元戶”。1992年7月,市頒發的1991年市郊10大狀元鄉中,以人均分配收入4251元,在市郊210個鄉鎮中名列第一。1993年,全鄉人均分配8227元,連續3年在市郊鄉鎮中名列第一。
80年代後期,全鄉90%以上農民住上樓房,人均建築面積65平方米,居住面積50平方米。據1983年對白遺橋村大陳宅(鄉境屬中等水平)的抽樣調查,該宅有農戶44戶,至1983年,有41戶住上樓房,人均居住26.84平方米,同50年代多數住平房、人均居住10餘平方米相比,增長了一倍左右。80年代後期全鄉農民人均居住面積,同80年代初相比增長一倍,同50年代相比翻了兩番,且住房結構、質量和室內裝潢日趨講究。1993年起,實施農民舊宅改造計畫,幸福村、萬榮村、龍潭村農民住宅小區已全部啟動。從60年代後期就實行了農民退休養老制度和合作醫療制度,以後多次調整提高了退休待遇,每月退休金在150元至250元。1986年10月,全鄉農戶家家吃上自來水。1992年在上海市郊率先實現液化氣鄉,至1993年,全鄉農戶電話普及率達60%。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改善,彭浦農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民眾文藝、民眾攝影、民眾體育比較活躍。1983年7月,受中國攝影家協會邀請,作為全國第一個鄉農民業餘攝影的84幅作品在首都王府井大街展出,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為“農民的驕傲”。《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海外版)、《解放日報》為此出了攝影專刊,有20多幅作品被市攝影分會選送日本展出。《辛亥老人》曾獲上海市黑白照片銀牌獎,被推薦參加香港舉辦的國際影展上展出。1988年4月、1991年7月,先後被寶山縣、區人民政府命名為“攝影之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為彭浦農民攝影出版了全國第一本《農民攝影作品選》。幸福村莊紅妹,1958年參加上海市5000米跑道腳踏車測驗成績優異,達到國家健將級標準,成為全國第一個女子農民腳踏車運動健將。萬榮村沈金康,全國腳踏車運動健將,先後參加3、4、5屆全運會和7、8屆亞運會,獲3、4屆全運會腳踏車個人賽第三名,1973年在同南斯拉夫進行腳踏車對抗賽中獲多日賽全程冠軍。廟頭村呂玉娥,腳踏車運動健將,1980年在全國腳踏車比賽中獲女子冠軍,1981年去日本參加6項對抗賽,一人獨得5枚金牌,1984年參加在加拿大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美國洛杉磯舉行的23屆奧運會,成為當時寶山縣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
1958年以來,接待了大批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各國外賓和港、澳同胞。六七十年代,每年來鄉訪問的外賓在100批以上,3000餘人次。80年代後期,隨著國家全面改革開放,來鄉外賓逐漸減少。90年代初,外賓來訪每年10批左右。來鄉外賓中有日本通產相中曾根、聯邦德國外長根舍、斐濟總理卡塞塞·馬拉、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及印度毛澤東主義中心書記、挪威共產黨主席、科威特議長等重要貴賓,還接待過第二批中日青年大聯歡青年朋友和第二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訪華團。

閘北區行政區劃

閘北區轄8個街道、1個鎮,區政府駐大統路480號,數據截止到2009年。
街道天目西路街道 | 北站街道 | 寶山路街道 | 共和新路街道 | 大寧路街道 | 彭浦新村街道 | 臨汾路街道 | 芷江西路街道
彭浦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