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值經筵時,太子因背書不熟,始摶罰其下跪,太后強拉胤禎要走,並大怒道:“讀書為君,不讀書也為君。”始摶道:“讀書為明君,不讀書為昏君。讀書為堯舜之君,不讀書為桀紂之君。”太后聽他言之有理,又命胤禎跪下。康熙為此令兒子繪《御筵課讀圖》一幅賜始摶。
清康熙五十五年,時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彭始摶因遷葬請假返鄉里居 ,當時在京為官的24位翰林書法家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用當時最好的紙絹“庫紙絹”為同彭始摶書寫了同一主題:恭送彭老夫子榮假錦歸。這批翰林中,有在清代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書法大家王澍、張照,有獨占鰲頭的狀元王雲錦、趙熊詔,有後為高官的大學士阿克敦等,他們分別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四十五年、四十八年、五十一年、五十四年五科進士。被準6個月假後,彭老夫子離開北京這個政治中心後再也無心返京,於雍正十年(1732年)病逝家中,卒年86歲。 書法六條屏為彭老夫子離京時他的門生們所贈,這組書法作品共24幅,挖鑲老裱,每幅規格為39.5×32厘米,裝裱成六條屏,每條193×49.8厘米。內容為送行詩,恭送的“彭老夫子”為彭始摶, 。 這批作品歷經300年風雨保存完好,流傳至今。

“ 金鸞奉罷,笑拜恩綸下。乞得閒身歸去也,重結洛陽吟社。早梅綠野吹香,珠簾高卷華堂。灩灩鶯前風月,深深花底平章。”
清平樂一闋恭送彭老夫子錦旋。門生張照。
趙熊詔(1663~1721年)字侯赤,號裘萼。江蘇武進人。康熙四十八年狀元,授編修。官至侍講。工詩文、天文、勾股之學,曾參修《佩文韻府》《淵鑒類畫》《康熙字典》。此作品為粉箋底,書:
“隆時為臣易,終身孺慕難。豈無戀闕城,所懷在故山。堂斧縈夢寐,方舟下急湍。大河清且泚(ci),少室幽以寬。自是還鄉樂,猶余憂國顏。台閣敫(同揚)歷久,恩重志行完。夙心抱朗朗,日映千峰寒。文柄頻在握,玉尺量琳瓔。目空四照閣,身上百尺樓。感人惟素悃,遇物若虛舟。帝簡掌絲綸,肄士臨瀛洲。曾隨執經末,勖(xu)勵準前修。方期金甌卜,旋見華簪抽。勇退古所難,全名復何求。吁嗟典型遠,嵩高路悠悠。里言二章恭送館師彭老夫子榮假歸里兼請誨正。門人武進趙熊詔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