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齒黃耆(原變種)

彎齒黃耆(原變種)

彎齒黃耆(原變種),二名法:Astragalus camptodontus Franch. var. camptodontus。植物界,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 ,豆目,豆科,蝶型花亞科,黃耆亞族,黃耆屬,彎齒黃耆(原變種)。分布:產四川西南部(稻城)、雲南西北部,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彎齒黃耆彎齒黃耆
彎齒黃耆(原變種)AstragaluscamptodontusFranch.var.camptodontus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1)卷|| 豆科 LEGUMINOSAE||雙小苞系Ser.BibracteolatiK.T.Fu||彎齒黃耆(原變種)AstragaluscamptodontusFranch.var.camptodontus

9a.彎齒黃耆(原變種)var.camptodontus

形態特徵

根褐色,較粗而長,直徑4-4.5毫米。莖多數,纖細,外傾或平臥,長20-50厘米,散生白色短伏貼毛或近無毛。羽狀複葉有15-21片小葉,長3-3.5厘米;葉柄長3-5毫米,連同葉軸散生白色短毛;托葉分離,三角狀披針形,長3-4毫米,被疏毛;小葉狹長圓狀倒卵形,長4-10毫米、寬2.5-5毫米,先端圓形,基部鈍形,上面無毛,下面散生或疏被白色伏毛。總狀花序生1-7排列密集的花,長5-10厘米,連同總花梗疏被白色短毛;總花梗長3-7.5厘米;苞片線形,長3-4毫米,先端漸尖,疏被毛;花梗長1.5-2毫米;小苞片長約2毫米;花萼鍾狀,長7-8毫米,散生短伏毛,萼筒長約3毫米,萼齒鑽形,長4-5毫米;花冠淡綠黃色;旗瓣寬倒卵形,長14-16毫米,瓣片近圓形,長9-10毫米,寬約10毫米,先端微缺,基部突然漸狹,瓣柄長約5毫米;翼瓣長約13毫米,瓣片長圓形,長8-9毫米,寬3-3.5毫米,先端鈍形,瓣柄長約4毫米;龍骨瓣長約14毫米,瓣片狹倒卵狀長圓形,長10-11毫米,寬約4毫米,頂端具紫斑,瓣柄長4-4.5毫米;子房有柄,無毛,柄長3-3.5毫米,柱頭具簇毛。

莢果膨脹,卵狀長圓形,長約2厘米,先端鈍,無毛,具橫網脈,假2室,含4-5顆種子,果頸不露出宿萼外。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2500-3500米的石灰岩石上或山地牧場。

模式標本

采自雲南浪穹燕子岩(洱源至鶴慶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