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重複原則

“強迫性重複原則”指的是每個存在著童年某方面心理發育缺陷的人,都會不自覺地、強迫性地在心理層面退回到遭受挫折的心理發育階段,在現實中重複童年期的情結和關係。比如,沒有完成戀母階段的具有戀母情結的男人,會不斷地想要與女性構成實質上的心理戀母關係。

介紹

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在對他的孩子的觀察中發現,孩子在經歷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之後,會在以後不自覺地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

這位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強迫性重複

事例

兒童階段

會不厭其煩地一再要求大人重複曾同他們一起玩過的某一遊戲;不到精疲力盡,再也難以為繼時,他們是不會停止的。假如你給他們講了個有趣的故事,他們就會死死地纏住你,要你一遍又一遍地重講;並且在重講過程中,還不許你有絲毫改動,稍有改動他們就立即制止——哪怕這種改動是有意在引起他們更大的興趣,因而更有趣也不行。

成人階段

類似這樣的情況成人也有。如某些施惠者,每次恩舉後不久,都會被受惠者憤怒地拋棄——無論那些受惠者彼此之間是多么的不同——他們仿佛命中注定要嘗遍所有忘恩負義的痛苦似的。另外還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好不容易才把某一個人抬舉起來,可沒過多久,又出人意料地將他推翻而換上了一個新人;這個新人在不久的將來也是一定要被更新的人來代替的。

人際關係

在人際關係中,強迫性重複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小時候形成的關係模式的不斷複製。

譬如,小時候的關係模式是信任,那么一個人就會不斷複製信任,他不僅能贏得一般人的信任,還能贏得那些很難相處的人的信任。按照曾奇峰的觀點,是他教會了那些難相處的人信任他。

比如有的人受不了母親太黏,什麼事都要控制,長大後便娶了個很愛"管的"太太,然後開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戰爭,要從她身上重新尋得自己追求了一輩子的尊重,心理空間與獨立自主的權利。有的人受不了父親太過懦弱,不能保護自己,成長後不知不覺地就嫁了個身上帶著自己所熟悉父親懦弱心理特徵的“阿斗”,潛意識中希望藉自己的努力,使這個阿斗變得堅強,能帶給自己從父親身上未能得到的安全感。

相反,如果小時候的關係模式是敵意,那么一個人就會不斷複製敵意,他不僅對那些與他有衝突的人充滿敵意,他對那些本來對他很好的人也充滿敵意,最後這些人也真的從對他友善轉向了敵意。這一樣可以說,是他教會了那些本來對他友善的人轉而提防他。

當然,這一切都是相對的,因為他在教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教他。

不過,這種“教”,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更正起來尤其困難,這讓我們忍不住悲嘆命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