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軍之路[強軍之路書籍]

強軍之路[強軍之路書籍]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叢書以親歷者“一人一事”的微觀視角,通過典型事例和詳實的史料,全景記錄了我軍和平時期這一階段的寶貴軍史,多視角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成就。從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確立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等黨中央、中央軍委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到百萬大裁軍、進駐香港澳門、九八抗洪鬥爭、汶川抗震救災、全力支援奧運等反映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忠實履行職能使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叢書簡介

內容

這部由400餘位人民解放軍將士撰寫的軍史巨著,全景式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生動展示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充分體現了“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本書反映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對祖國對人民對軍隊的無限深情,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軍隊建設勢不可擋的發展進程,反映了最高統帥部的高級將領們高超的觀察能力和指揮藝術。有助於全軍官兵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對於幫助廣大民眾深入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和國防教育。

後記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叢書的策劃、組織、編輯、出版工作,自2008年初至2009年10月完成。

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親自策劃部署徵文活動和叢書編輯出版工作。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具體指導徵文和叢書編輯工作。總政宣傳部王建偉部長自始至終負責徵文活動和叢書編輯的組織工作。解放軍報社王夢雲社長、孫曉青總編、王文杰副總編和總政宣傳部周濤副部長在指導和組織徵文活動中做了大量工作。

解放軍出版社主要履行全軍徵文辦公室和叢書編輯部職能。施雷、李鞍明、李丹陽、文清麗、殷建忠負責或參與徵文活動組織協調、選題策劃、重點組稿、通聯作者和稿件編輯工作,李鞍明負責徵文辦公室和叢書編輯部日常工作,劉立雲承擔書稿後期編輯工作,余天寶參加部分書稿後期編輯工作,張晉生、王瑛、薛舜堯、許向群、朱洪潭負責《解放軍文藝》、《解放軍生活》、《軍營文化天地》、《軍隊黨的生活》雜誌的選載徵文工作,施雷、李鞍明、劉立雲統稿,施雷最後審定書稿。總政宣傳部楊定宇、齊忠亮、畢斌參加了徵文活動組織和叢書審稿工作。

第一卷

字 數:20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第1卷)》反映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對祖國對人民對軍隊的無限深情,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軍隊建設勢不可擋的發展進程,反映了最高統帥部的高級將領們高超的觀察能力和指揮藝術。有助於全軍官兵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對於幫助廣大民眾深入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和國防教育。

目錄

在全軍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

在全軍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

回顧軍隊深化改革的幾件事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

新時期軍隊建設改革的回顧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

難忘的九八抗洪鬥爭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

憶大轉折中的幾件事

原中共中央致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

與時代同行的中國軍事外交

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梁光烈

難忘汶川大地震救災的日日夜夜

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陳炳德

軍隊援奧。載入史冊的輝煌

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

歷史的抉擇努力的探索

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

回眸參與東北邊防建設的三年親歷

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

走進輝煌年代

中央軍委委員、第二炮兵司令員靖志遠

萬裏海疆推進暖心惠兵工程

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

在改革開放中放飛夢想

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許其亮

推動軍隊政治工作跨世紀發展的綱領性檔案

原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於永波

第二卷

封面 封面

作 者:本社 編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360字 數:35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叢書以親歷者“一人一事”的微觀視角,通過典型事例和詳實的史料,全景記錄了我軍和平時期這一階段的寶貴軍史,多視角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成就。從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確立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等黨中央、中央軍委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到百萬大裁軍、進駐香港澳門、九八抗洪鬥爭、汶川抗震救災、全力支援奧運等反映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忠實履行職能使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從軍事訓練的歷史變遷、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到後勤保障的全面躍升、裝備建設的跨越發展,都在叢書里有生動的記載,從而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進程的壯麗畫卷。本書為第二卷。

目錄

我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站崗

12月2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送重要新聞

一場端正思想路線的大討論

大轉折時期的一些想法

為譚政《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恢復署名的經過

回憶工作重點轉移時期的黨建工作

一頓沒吃成的餃子

排長說:要有名堂了

一次難忘的立法實踐

高考讓我的命運回黃轉綠

……

第三卷

強軍之路[《強軍之路》書籍] 強軍之路[《強軍之路》書籍]

作 者:施雷主編

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352字 數:35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第3卷)》展示軍隊建設輝煌成就,反映軍事變革重大事件,記錄和平量期我軍歷史,彰赤全軍將士精神風貌。

目錄

為時代先鋒樹碑

成都軍區政治委員

戰略飛彈部隊訓練改革新突破

第三炮兵原司令員

炮兵快速反應訓練改革回顧

總參謀都炮兵部原部長

我當“藍軍司令”

安徽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親歷創建我軍第一個契約戰術訓練基地

南京軍區某訓練基地司令員

練兵場風雲錄

濟南軍區某集團軍參謀長

一個新軍事學科的建立

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原院長

中外戰略文化交流的特殊平台

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

又逢金桂飄香時

解放軍報社副總編輯

見證30年氣象水文事業發展歷程

總參謀部菜氣象水文中心高級工程師

我在南極上空飛行

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部原副參謀長

我經歷的預備役部酞的創建和發展

寧夏圍原軍勢區原副司令員

從高射炮兵到防空兵

總參謀部軍訓和兵種都炮兵防空兵局副師職參謀

取景框裡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陸軍學術》編輯部主任

海軍艦艇訓練中心成立始末

海軍某艦艇訓練中心原政治委員

風證海軍四代驅逐艦發展

海軍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112艦主機技師

中國海軍軍艦首次訪問美國

海軍政治部創作窒原副主任

走成紅山

總裝備部某試驗基地研究所副研究員

逶信30年變化

武警內蒙古自治區總隊參謀長

我的老部隊沒了

海軍後勤部某工程裝備器材倉庫原政治委員

……

第四卷

封面 封面

作 者:本社 編著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339字 數:35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第4卷)》:展示軍隊建設輝煌成就,反映軍事變革重大事件,記錄和平量期我軍歷史,彰赤全軍將士精神風貌。

目錄

戰略決策;全軍開展科技練兵

原副總參謀長吳銓敘

最高軍事學府戰略轉型的謀劃與實踐

國防大學原政治委員 趙可銘

一支新型飛彈部隊的誕生

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葛東升

1996:第二炮兵飛彈發射演習

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員 趙錫君

抗洪搶險技術突擊隊封堵決口紀事

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邱金凱

1997年7月1日:進駐香港

原副總參謀長劉鑲武

親厲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的神聖時刻

總政治部辦袋廳秘書劉笑偉

我為蘭軍駐港護航

空軍司令部軍訓部部長亢衛民

1999年12月20日:進駐澳門

蘭州軍區參謀長劉粵軍

陸軍航空兵22年

總參謀部陸航部部長馬湘生

難忘南沙守礁時

海軍南海艦隊政治部創作室主任郭富

第五卷

封面 封面

作 者:本社 編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352字 數:35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第5卷)》內容簡介:這部由400餘位人民解放軍將士撰寫的軍史巨著,全景式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生動展示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充分體現了"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目錄

50周年國慶閱兵氣象保障經歷

全軍學習成才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親歷從英雄戰士李向群到英模群體“李向群連”發展軌跡

感悟幾代人帶兵理念新變化

《突出重圍》與我的人生突圍

“強軍計畫”幫我圓了考研夢

我給父親的四次感動

陸航那些年,那些人

感受30年軍人素質變化

感動母親

……

第六卷

封面 封面

作 者:本社 編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325字 數:32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第6卷)》編輯推薦:展示軍隊建設輝煌成就,反映軍事變革重大事件,記錄和平時期我軍歷史,彰顯全軍將士精神風貌。

目錄

鍛造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方陣

回顧第二炮兵部隊黨風廉政建設

科學推進戰區部隊軍事訓練創新發展

我見證中國海軍環球首航

《政治工作條例》的一次重大修訂

親歷依法治軍

我經歷的幾次政工集訓

從“人的問題”到以人為本

30年間的四個“沒想到”

《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出台前後

“博士工程”為我鼓起事業的風帆

我是空軍國防生

三進軍校門

士兵破格提乾

我們給憲法修改提了17條意見

總政宣講團走遍全軍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手段和內容都在變

白求恩軍醫學院與時俱進

我們和上海楊浦區的雙擁情

“擁政愛民模範營”見證雙擁發展之路

大型雜技劇《天鵝湖》創作演出始末

從我的電腦說起

信息化條件下我軍軍事訓練大變革

第二炮兵軍事鬥爭後勤準備工作回顧

難忘’98抗洪緊急大輸送

見證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創建

參加長江三峽工程建設

我在全軍最“高”的醫院

一支工程兵連隊的發展史

工程部隊鳥槍換炮

天南地北工兵情

空軍組建飛行安全局

我的“派遣軍官”經歷

駕馭第三代新型戰機紀事

2001:難忘改裝

我為信息化作戰試飛

思維一變天地寬

一次通信安裝經歷

在21世紀當兵的感覺

第七卷

封面 封面

作 者:本社 編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330字 數:32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叢書以親歷者“一人 一事”的微觀視角,通過典型事例和詳實的史料,全景記錄了我軍和平時期這一階段的寶貴軍史,多視角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 煌成就。從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確立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等黨中央、中 央軍委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到百萬大裁軍、進駐香港澳門、九八抗洪鬥爭、汶川抗震救災、全力支援奧運等反映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忠實履行職能使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從軍事訓練的歷史變遷、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到後勤保障的全面躍升、裝備建設的跨越發展,都在叢書里 有生動的記載,從而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進程的壯麗畫卷。 本書為第七卷。

目錄

難忘的歷史時刻

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 李繼耐

承前啟後的重大跨越

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 陳炳德

漫步太空的難忘歷程

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 常萬全

放飛信息化建設的“領頭雁”

北京軍區政治委員 符廷貴

“臨汾旅”:中國陸軍開放的視窗

南京軍區某集團軍副政治委員 周明貴

祖國伴我去飛翔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 楊利偉

國家衝刺

成都軍區空軍裝備部副部長 李中華

回望小湯山

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 張雁靈

我親歷的中國武警指揮學院“名校工程”

武警指揮學院政治委員 徐田有

最後的考核

第二炮兵某旅助理工程師 楊昆

兩次救災的變與不變

北京衛戍區政治部主任 馬譽煒

見證戰鬥力生成模式變遷

成都軍區某師師長 饒開勛

我拿到了信息化戰場的“通行證”

瀋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劉洪軍

踩著時代的鼓點成長

第二炮兵某旅旅長 胡明全

見證武警部隊科技強警歷程

武警蘇州支隊支隊長 江鷹

森林武警通信故事

武警赤峰市森林支隊支隊長 高化龍

親歷陸軍部隊首次跨區遠程機動演練

瀋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幹事 石斌欣

兩場軍演:從“檔案傳遞”到“無紙傳輸”

瀋陽軍區某旅政治部副主任 李紅強

親歷中國海軍首次與外軍舉行聯合軍演

海軍政治部宣傳部理論研究室副主任 徐鋒

我看外國海軍

海軍“大連”艦副艦長(代理艦長) 李烈

出訪歐洲四國經歷

海軍某支隊教練艦艦長 張勤

一名水兵的環球之旅

海軍北海艦隊某支隊“洪澤湖”艦主機班班長 朱仁兵

我們部隊接待了60個外軍代表團

蘭州軍區某高炮旅士官 劉義釗

我軍首支醫療分隊赴剛果(金)維和紀實

第202醫院藥劑科主任 凌磊

我給“殲-10”當機械師

空軍司令部某部助理工程師 王國太

記一次輪訓經歷

空軍司令部某部規劃室副主任 高麥喜

中國無人機

空軍某部總工程師 趙煦

新戰機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宣傳科幹事 遲玉光

換裝前後

海軍航空兵某部政治部宣傳科幹事 張萬輝

我跳過三代降落傘

空降兵某部士官 林奎

一罐硬幣的緣分

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宣傳處幹事 白先林

親歷軍代表工作改革發展

解放軍駐某發動機公司軍代表室總軍代表 劉長牢

難忘“悶罐車”

駐瀋陽鐵路局大連軍代處主任 范敏

“悶罐車”駛出歷史

瀋陽軍區丹東特運辦事處助理員 劉東軍

四代營房鐫刻我軍發展軌跡

總後勤部基建營房部老幹部住房建設管理局副局長 王西釗

沙漠裡蓋起了一片樓

蘭州軍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司令部協理員 汪堯臣

我經歷的飲食保障社會化改革

空軍工程大學校務部部長 曲保澤

見證軍校飲食保障社會化改革

空軍工程大學校務部財務軍需處副處長 趙紅亮

“溫鍋”趣事

總裝備部南京軍事代表局駐青島地區軍事代表室工程師 初明忠

炊事灶是個問題

瀋陽軍區某特種兵團3營炊事班班長 林國良

部隊一伙食信息化保障一瞥

成都軍區空軍某場站汽車連指導員 徐楠

身邊的事:吃穿住行

總參謀部軍訓和兵種部某訓練場指導員 王昊

我與部隊食堂20年

汽車管理學院訓練部教務科參謀 於文浩

第八卷

封面 封面

作 者:本社 主編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321字 數:31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第8卷)》內容簡介:這部由400餘位人民解放軍將士撰寫的軍史巨著,全景式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生動展示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充分體現了“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目錄

一個士兵、一個連隊與黨的創新理論

親歷我軍高級指揮人才培養戰略轉型

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高級幹部的頭腦

創建發展中國軍人保險事業

改革開放是《解放軍報》發展的不竭動力

親歷總政對外宣傳局的組建成立

憶成長:感悟人才培養制度變革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大綱》的制定與修訂

創建全軍政工網

老賈部落格

從“小馬扎”到“網路化”

水兵的網路另類生活

離春天很遠的雪域有鮮花

我和《士兵突擊》

山溝里的文化生活也精彩

我是空軍特招的首批地方文科大學生飛行學員

說“儀式”

最美不過夕陽紅

我們團在駐地的軍民共建工作

車載無限精彩

我就是“中國製造”的軍人

越洋日記

見證中美首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對話

我在黎巴嫩擔任軍事觀察員

在賴比瑞亞維和

維和歷險記

維和授勳的時刻

在國外感受中國

邊防巡邏路

我經歷的三次換裝

關於新軍裝的記憶與暢想

體驗信息化

107樓往事

親歷創建數位化倉庫

人武部辦公設施今非昔比

溫暖的變遷

轟轟烈烈蓋營房

教室變化

山中別墅

變化使我們感覺在做夢

老爸來隊

我和伯父在新疆當兵的故事

相親

文摘

8個月後,我又到“紅九連”,發現在連隊戰士宿舍的牆壁上、床櫃旁、電視房,隨處都是官兵自己寫出的科學發展觀學習格言,筆記本里記滿了學習體會,兜里揣著科學發展觀資料“口袋書”。連隊還針對社會生活日益信息化、網路傳媒影響日漸強大的形勢。建起了人手一台電腦的微機室和區域網路,設定科學發展觀學習專欄,提供學習資源,搭建交流平台,對被稱為“80後”、“拇指族”新一代官兵的理論灌輸,架起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通向青年官兵心靈世界的橋樑。談起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官兵們講得最多的。是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了,看問題的站立點高了,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理解得更深刻了,對國家發展的廣闊前景看得更清楚了。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指揮更加堅定自覺了。看著官兵臉上綻放出的笑容,聽著他們用一件件鮮活的事兒、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講述連隊悄然發生的很多“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變化,我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發展觀在基層建設中放射的思想光芒,在當代軍人心中生髮的巨大影響,在基層軍營呈現的“具體化”、“成果化”喜人景象。

信念在學習領悟中堅定,連魂在紮實踐行中塑造。在以後兩年間,我又先後4次前往“紅九連”進行調研。經過與其他常委溝通,大家認識較為一致:用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成果建連育人,是基層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是使深人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成為基層建設生動實踐和廣大官兵自覺行動的必然要求,是按照基層建設《綱要》要求加強“四個基本”建設、推進基層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提高官兵綜合素質、促進官兵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抓好用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成果建連育人,就抓住了依據《綱要》加強基層建設的靈魂和核心。“紅九連”堅持用理論學習成果建連育人的經驗,是新形勢下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建設必須遵循和堅守的根本規律。值得大力宣傳推廣。黨委決心形成後,政治部組織精兵強將住進“紅九連”,與官兵實行“五同”,把連隊十幾年的花名冊找出來,共列出近百人的採訪單子,離隊的幹部戰士被一個一個地請回來談,對於掌握情況多的,盯住不放,談一次不行,再進一步啟發,談兩次、三次,調查研究的時間超過了40天,不但摸清了連隊的建設規律,還總結整理出大量鮮活的典型事例。

第九卷

作 者:本社 編著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340字 數:33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叢書以親歷者“一人一事”的微觀視角,通過典型事例和詳實的史料,全景記錄了我軍和平時期這一階段的寶貴軍史,多視角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輝煌成就。從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確立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等黨中央、中央軍委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到百萬大裁軍、進駐香港澳門、九八抗洪鬥爭、汶川抗震救災、全力支援奧運等反映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忠實履行職能使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從軍事訓練的歷史變遷、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到後勤保障的全面躍升、裝備建設的跨越發展,都在叢書里有生動的記載,從而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進程的壯麗畫卷。本書為第九卷。

目錄

在抗雪救災戰場書寫忠誠

南京軍區政治委員 陳國令

2008: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

廣州軍區司令員 章沁生

從唐山到汶川

武警水電指揮部政治委員 賈方亮

見證新世紀我軍心理服務工作發展

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隊教育局正團職幹事 康海龍

紅色經典唱響維多利亞港

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王秉倫

舞劇《紅樓夢》走進林肯藝術中心

北京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李秀寶

讓部隊官兵有好書讀

蘭州軍區某集團軍政治委員 劉雷

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總後勤部青藏兵站部政治委員 賈新華

教育的內容形式手段都在變

總參謀部某研究所政治委員 王大慶

從傳統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的轉型

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資料館研究館員 陳浩良

軍旅營體制:陸軍編制改革新跨越

瀋陽軍區某集團軍政治委員 劉念光

雪夜查勤

武警遼寧總隊總隊長 肖鳳合

點火:烈焰升騰,天地震動

總參謀部軍訓和兵種部綜合局院校處處長 鄭維

為駐訓部隊戰鬥精神“號脈”

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政治委員 余愛水

信息網路進場站

南京軍區空軍某場站站長 武力

重返邊防

雲南省蒙白軍分區政治委員 李繼才

記兩次中印陸軍反恐聯合訓練

成都軍區某集團軍軍長 周小周

親歷中國海軍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

總政治部宣傳部對外宣傳局副局長 孟彥

見證海軍首次訪問日本

海軍政治部宣傳部宣傳處副處長 鍾魁潤

我駕“飛豹”出國門

南京軍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 徐樹雄

我眼中的“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

總參謀部軍訓和兵種部契約戰術訓練局正營職參謀 劉飛

親歷“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事演習

空軍裝備研究院翻譯隊翻譯 楊懷玉

“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的氣象保障

空軍司令部氣象局副局長 崔廉清

黃金風雲30年

武警黃金指揮部政治部文化新聞工作站站長 吳天鵬

說說我的兩次入學

總後勤部司令部通信自動化局局長 楊建勇

三尺講台上的故事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第一政教室教員 畢野青

特招大學生眼中的部隊

空軍司令部軍務部隊務處參謀 王冠

我的國防生之旅

第二炮兵某基地裝配檢驗研究所助理工程師 馬宏斌

一個“80後”國防生的選擇

南京軍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司令部參謀 駱鑫

“西安”艦退役記

海軍“銀川”艦政治委員 索德勝

先進技術裝備就是戰鬥力

武警某交通支隊政治委員 李應平

親歷三代戰機巨變

總參謀部軍訓和兵種部軍兵種訓練局副團職參謀 鄭泰甲

我與兩代驅逐艦

海軍工程大學訓練裝備處參謀 張金輝

兩代守庫兵的“庫房影像”

南京軍區某綜合倉庫保管班班長 鮑廣輝

尋找部隊記

湖南石門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任辦公室主任、退伍戰士 謝應林

今天團長上大課

武警某師3團團長 范國開

感受基層文化生活變化

空軍雷達兵某旅宣傳科科長 陶景傑

掌聲響起來

瀋陽軍區工程環境質量監督站監測工程師 孫麗

看露天電影

海軍後勤訓練基地政治文化教研室教員 原新苗

照片裡的故事

空軍廣州某綜合倉庫政治處幹事 王海珍

“家庭春晚”的故事

武警指揮學院政治部宣傳處於事 陳建立

與父親“過招”

南京軍區空軍某指揮所自動化工作站助理工程師 餳紅

文摘

6時,軍區錢副參謀長帶指揮組先期進駐分管火車站秩序的流花公安分局指揮中心,現場勘察,成立一線指揮所,與警方和春運部門溝通協調。

2月1日10時,軍委批覆了我們的行動方案。12時,首批1500名官兵和1000名民兵預備役人員,準時進駐廣州火車站執勤。

當時,火車站廣場聚集了20多萬急於返鄉的民眾,人群像潮水一樣無規律地不停涌動,隨時可能失控,發生大規模踩踏事件。部隊的當務之急是儘快疏導開人群。入場部隊三路縱隊為一線,形成人牆,穿插分割,楔進火車站廣場密不透風的人群,形成一個個格線,逐片疏散、分批送站,牢牢控制車站內外局勢。

2月2日上午,隨著大年三十的臨近,涌人車站廣場旅客驟然增多,估計到晚20時最高峰將達30萬人。情況緊急,局勢危急。車站維持秩序的力量嚴重不足,現場局面岌岌可危,一旦失控,後果不堪構想。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同志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同志當面向我和張陽政委提出向火車站增派兵力的要求,11時我們再次請示軍委增兵,17時接到軍委命令,增援的4000名官兵隨即趕到現場。

當晚22時,我和張政委從湖南災區返回廣州,直赴廣州火車站,與廣州市朱小丹書記、張廣寧市長等地方領導同志,共同研究火車站形勢和下步行動問題。

3日凌晨3時。軍區黨委在指揮控制中心現場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火車站兵力運用問題,以及其他各方向救災工作。

為穩定和舒緩滯留民眾情緒、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軍區派出保障力量跟進展開,向民眾免費提供飲食、衣物、衛生等服務,宣傳隊進入各疏散點展開文藝演出。

黨政軍警民經過連續5晝夜的奮戰,廣州火車站順利疏導滯留旅客近百萬人次,處置緊急情況346起,救助被擠倒的旅客2400多人,確保了火車站的秩序和廣大旅客的安全。廣東省領導深有感觸地說:“解放軍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特彆強,對人民民眾的感情特別深,戰鬥力、突擊力特彆強,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十卷

封面 封面

作 者:本社 編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0-1

版 次:1頁 數:224字 數:32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第10卷)》內容簡介:這部由400餘位人民解放軍將士撰寫的軍史巨著,全景式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生動展示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充分體現了“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目錄

探索建立“軍民協作區”

一切為了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

字模表演: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精彩篇章

問責制:正在進行中的改革

明天.“神槍手”瞄向何方?

從“星火燎原”到“強軍之路”

建設現代營區,打造百年營房

讓部隊吃好,住好,穿好,身體好

回顧部隊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後勤保障

親歷07式軍服調整改革

換髮07新式服裝

說說我家三代人穿的軍裝

回顧按“三個緊貼”要求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經歷

武警在西藏:犧牲奉獻的海拔高度

院史館:炮兵學院30年見證

名作家進名校

從原始運輸到現代軍交的歷史跨越

親歷首屆中國一東協高級防務學者對話

一別18年重返場站看變化

邊防30年:衣食住行看變化

溫差

身邊事

陣地變化

水兵高新的幸福生活

兵說西古溝

我們現在怎樣聯繫

從兩地傳書到網上飛鴻

我經歷的三次大變化

120多幅新老照片對比

阿勒泰的雪見證著

悄悄變化的深山哨所

班長說:那就是我們的陣地

重新認識“老海島”

駐在山上的那個連隊

房子的故事

今天,我住進了公寓

西沙菜籃子

連隊菜地

小餐桌大變化

我的三次二等功

文摘

解決訓練領域多年痼疾頑症的探索

軍人練兵備戰本如工人做工、農民種地一樣,是天經地義的本分和根本職責。然而,在長期訓練實踐中,部隊卻不得不靠反覆的“情況刺激”、宣傳動員和表彰獎勵等來推動中心工作落實。“訓與不訓一個樣、訓多訓少一個樣、訓好訓壞一個樣”等問題成為制約軍事訓練持續發展的“痼疾頑症”,為什麼會這樣?如何才能根治這些“痼疾頑症”,紮實推進軍事訓練科學發展?作為一名從士兵到將軍、歷經班長到軍長各個崗位的軍事主官,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戰爭年代,戰場客觀地檢驗官兵的訓練素質,生死威脅是最有力的激勵手段,作戰勝負是對軍事訓練質量最現實的檢驗,官兵的訓練主動性、積極性和責任感空前高漲。步人相對和平時期,官兵遠離了戰爭帶來的生死考驗和“流血處罰”,外部壓力陡減,基於任務牽引軍事訓練運行的管理模式,遠遠不能比擬戰場生死考驗所附帶的沉重壓力,一些單位軍事訓練口號喊得響,落地卻無聲,“和平練兵”思想不斷抬頭。

回顧我軍近年來的建設實踐,受處罰的既有槍械傷人、車輛亡人和失泄密案件,又有各類訓練安全事故等等,就是找不到因為軍事訓練有責不盡、降低標準、訓練質量低下等“無為”、“不為”而受到處罰的事例。近年來,我在下部隊調研中,一些單位主官也感到很無奈:“我們也知道練為戰,也想把所有裝備都拉上去,將所有高難險課目都展開。但是練多了不多得分,出了問題不僅評先創優、立功受獎要泡湯,而且還要挨板子。”在抓軍事訓練的長期實踐中,我也深刻地感到,雖然各級黨委、領導都在強調中心工作的地位作用,但圍繞中心各行其是,擠中心、占中心的問題卻時有發生,保障訓和訓保障關係不清,中心工作成為“唐僧肉”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第十一卷

封面 封面

作 者:本社 編出 版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2-1

版 次:1頁 數:307字 數:290000

內容簡介

《強軍之路:親歷中國軍隊重大改革與發展(第11卷)》由400餘位人民解放軍將士撰寫的軍史巨著,全景式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生動展示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充分體現了“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目錄

“生命線”上的新篇章

創建具有我軍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難忘實踐

警衛戰士忠於黨

見證發展成果築牢鋼鐵防線

千里馳援鏖戰汶川

肩負著和平的使命

新時期的重大戰略轉型

我親歷的兩次重大科研任務

武警部隊建設與履行職責使命的里程碑

親歷“硬六連”的跨越式發展

親歷軍事專業技術院校的轉型之路

我軍力量構成和用人方式的一項重大改革

網上政工走進營連的記憶

十年軍網鑄輝煌

我在驅逐艦當艦長的日子

與海軍陸戰隊一起成長

親歷“中國歐文堡”崛起

汶川大地震中的新聞突圍

一切為了和平

聚焦中國維和行動

我的10年警營生活

軍營80後的“三十而立”

文摘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但營區外的槍聲,伴隨著叫喊聲忽遠忽近,一直沒有結束的意思。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到底什麼原因引起不明身份武裝人員在營區四周鳴槍不斷?是派別之間的武裝衝突,還是另有原因?由於事發突然,負責營區安全的奈及利亞保護部隊,一時間也搞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天色完全變暗後,因為沒有了拍攝的光線,我們攝製組四人才回到宿舍。儘管勞累了一天,但聽著迴蕩在營區上空的槍聲,我們沒有食慾,也沒有睡意。

好在那伙武裝人員沒有往營區繼續靠近,但這個夜晚,整個營區包括中國維和軍人在內的所有聯合國維和人員都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我們攝製組當然也不例外.

兩天后.聯非達團考慮到科爾.阿拜奇地區錯綜複雜的安全形勢,命令中國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大隊打井分隊和負責護衛的坦尚尼亞維和部隊一起撤離科爾.阿拜奇.轉場至尼亞拉地區執行打井任務。

我們撤離的這天,科爾.阿拜奇颳起了沙塵暴。看著道路兩旁在漫天飛揚的沙塵中去找水取水和我女兒一般大小的孩童,望著那在滾滾沙塵中艱難挪動的一個個瘦小的身影,我不禁潸然淚下。

這天。我是帶著“鬱悶”和“遺憾”離開科爾.阿拜奇的,因為我們攝製組沒有能夠拍攝到甘泉噴涌的那一刻。但是,我很欣慰地告訴大家:在以後的日子裡,中國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大隊打井分隊不斷地打出了一口又一口甘甜的水井。給當地民眾和聯合國維和人員帶來了寶貴的生命之水。

幾年來.我帶領攝製組多次赴蘇丹、黎巴嫩、西撒、剛果(金)、賴比瑞亞等聯合國維和任務區採訪拍攝,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我們的採訪拍攝經歷:直面危險,出生人死,揭秘鮮為人知的藍盔部隊,記錄驚心動魄的維和行動。但是,我們在聯合國維和任務區採訪拍攝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二十年來。一批又一批的中國軍人為了和平走出國門,在異國他鄉,在聯合國旗和五星紅旗下,崇尚榮譽、獻身使命,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中國軍人的壯志豪情,用生命和忠誠譜寫中國軍隊的輝煌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