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逢學,男,1939年9月生,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農民。從小跟隨家人學習古法楮皮紙製造技藝,一生從事古法造紙事業不曾中斷。於2008年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並在2009年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年近70歲高齡的張逢學老人在奧運會祥雲小屋為全世界的參觀者介紹中國故事,現場演示長安古法楮皮紙抄造過程。獲得了中外遊客的一致好評,使全世界遊客得以目睹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全過程。
張逢學老人是現在唯一一個能完整熟練掌握長安古法楮皮紙抄造技藝的老藝人,他於2009年被中國文化部正式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
張逢學,男,1939年9月生,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興隆街辦北張村農民。從小跟隨家人學習古法楮皮紙製造技藝,一生從事古法造紙事業不曾中斷。於2008年被陝西省文化廳授予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並在2009年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年近70歲高齡的張逢學老人在奧運會祥雲小屋為全世界的參觀者介紹中國故事,現場演示長安古法楮皮紙抄造過程。獲得了中外遊客的一致好評,使全世界遊客得以目睹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全過程。
油畫《浴》參加遼寧省首屆教師美術作品展覽獲金獎。 油畫《家園》參加遼寧省美術、攝影、書法作品展覽金獎。 1997年油畫《業餘畫家》參加遼寧省美術、書法、...
簡介 展出記錄吳逢鐵: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4年畢業於華僑大學物理系留校工作。88-91年,94-95年公派到菲律賓國立大學(U.P.)國家物理所(NI...
研究領域 講授課程 指導研究生、本科生 學術兼職 授權專利蘇逢錫,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乳腺腫瘤中心主任,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百萬婦女乳腺普查工程廣東省首席專家, 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分會乳腺病...
個人簡介 發表文章 相關報導百忍堂張姓堂號,唐代時,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
百忍堂 來歷 家譜釋轉逢,字海妙,俗家姓王,福建省南安縣人,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出生。他家世務農,父母全是虔誠的佛教徒,全家持齋茹素。他有兄早年出家,法名轉初。他十二...
介紹 經歷 著作《絕地逢生》是一部反應我國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發展歷程,闡釋“科學發展觀”重大意義的二十集電視連續劇。
劇情簡介 主創人員 演員介紹 評價 相關視屏孫奇逢(1584—1675年)明末清初理學大家。字啟泰,號鍾元,晚年講學於輝縣夏峰村20餘年,從者甚眾,世稱夏峰先生。 順治元年(1644年)明朝滅亡後...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清史文載 代表詩作張儀(?~前310),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人,於魏惠王時入秦。秦惠文君以為客卿。惠文君十年(前328),秦使張儀、公子華伐魏,魏割上...
簡介 生平 軼聞典故 史書記載 歷史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