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成[唐朝宰相]

張行成[唐朝宰相]
張行成[唐朝宰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行成(587年-653年),字德立,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朝宰相。 張行成出身中山張氏,隋末時以察舉入仕,授為員外郎,後為鄭國度支尚書,降唐後歷任谷熟尉、陳倉尉、富平主簿、殿中侍御史、給事中、刑部侍郎、尚書左丞等職。他是唐高宗的東宮屬官,多次輔佐高宗監國,高宗年間官至宰相,擔任侍中,兼刑部尚書,封北平縣公,後升任尚書右僕射。 永徽四年(653年),張行成病逝,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諡號定。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行成早年曾師從河間名士劉炫,隋末時被舉為孝廉。他在謁者台擔任散從員外郎,隋亡後又效力於王世充所建立的鄭國,授為度支尚書。  

歷職升遷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滅亡鄭國,逼降王世充。張行成也歸順唐朝,因曾是隋朝官員,被任命為谷熟縣尉。他家境貧寒,代替縣中計吏留在京城長安,並參加制舉考試,結果考中乙科,被改任為陳倉縣尉。  

武德七年(624年),張行成得到吏部侍郎張銳的舉薦,調任富平縣主簿。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繼位,史稱唐太宗。後來,張行成在富平縣任職期滿,被召入朝中,授為殿中侍御史。他執法嚴明,彈劾官員,不畏權貴,深得唐太宗的賞識,後升任給事中,參與朝中大政方針的議論。  

輔佐太子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並挑選朝中重臣到東宮任職。張行成時任刑部侍郎,以本職兼任太子少詹事,成為李治的東宮屬官。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東征高句麗,命皇太子李治留守定州監國,並讓張行成與高士廉、劉洎、馬周、高季輔一同輔佐太子,執掌機要政務。   後來,張行成又赴行在覲見唐太宗,獲得大批賞賜。  

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返回長安,以張行成為河南巡察大使。張行成回朝後,又代理尚書左丞。是年六月,唐太宗巡視靈州(治今寧夏靈武),命李治隨行。張行成卻建議讓太子留京監國,接待百官,決斷政務。唐太宗採納了張行成的意見,還加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  

擔任宰相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在張行成與高季輔的擁戴下,即位於太極殿,史稱唐高宗。他任命張行成為侍中,兼刑部尚書,並封北平縣公,監修國史。  

永徽二年(651年),張行成升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立陳王李忠為皇太子,命張行成兼任太子少傅。  

病逝任上

永徽四年(653年)九月,張行成病逝於尚書省官署,終年六十七歲。唐高宗廢朝三日,賞賜東園秘器,命九品以上官員登門致哀,而後又命宮中女官到張府督理喪事,以少牢之禮祭祀。張行成被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諡號為定。  

弘道元年(683年),張行成獲許配享太廟,附祭於高宗廟廷。  

軼事典故

勸諫皇帝

唐太宗一次在宴會上,提及山東人與關中人,對他們各有褒貶。張行成當即諫道:“天子以四海為一家,不應該有東西之別。不然的話,會讓人覺得您狹隘。”唐太宗認為張行成言之有理。  

唐太宗曾在朝堂上對侍臣道:“朕作為天下之主,還要兼做將相之事。昔年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王任用后稷、殷契、伊尹、呂尚,四海穩定;漢高祖任用蕭何、曹參、韓信、彭越,天下太平。而朕卻是把帝王將相的事全部包下來了。”張行成諫道:隋朝無道,天下群情激憤,陛下撥亂反正,救百姓於水火,哪裡是周朝、漢朝的君主臣子所能相提並論的,群臣實在不足以眺望您的聖明風采。然而,陛下卻不必在大庭廣眾之下言及此事。天子之尊,豈能與臣下爭功。”唐太宗表示讚許。  

衣錦還鄉

唐高宗在定州監國時,因定州是張行成的故鄉,便派人祭掃張氏先人的墳墓,並對張行成道:“今日送您衣錦還鄉。”張行成的同鄉魏唐卿、崔寶權、馬龍駒、張君劼等,皆以學識著稱,都被張行成舉薦給高宗。高宗也對他們大加賞賜,但因這些人都年事已高,並未加以任用。  

地震喻政

高宗繼位後,聽聞晉州發生地震,便向宰相詢問地震的徵兆。張行成便道:“天,是陽,君主的象徵;地,是陰,臣子的象徵。君主應像天體一樣運行,臣子應像大地一樣靜止。現在應當靜止的反而運動,恐怕是有後宮干政、大臣密謀不軌。晉州原本是陛下封地,應不會平白髮生變故。”唐高宗深以為然,便詔令五品以上官員評論朝政得失。  

君臣情重

永徽年間,天下大旱,三個月沒有下雨。張行成認為是宰相沒有治理好國家的原因,便以年老為由請求退休。唐高宗認為是皇帝德行淺薄所致,與宰相無關,駁回了張行成的退休請求。張行成再三奏請,高宗竟然哭著道:“你是朕的元從老臣,為何非要棄我而去。”張行成惶恐不已,只得繼續署理政務,不敢再提退休。  

人物評價

劉炫:張子體局方正,廊廟才也。  

李治:公,我之故舊腹心。  

劉昫:於燕公輔導儲皇,高侍中敷陳理行,張北平斥言陰沴,皆人所難言者。苟非金玉貞度,松筠挺操,安能咈人主之意,獻苦口之忠?宜其論道岩廊,克終顯盛。古所謂能以義匡主之失,三君有焉。  

宋祁:于志寧諫太子李承乾,幾遭賊殺,然未嘗懼,知太宗之明,雖匕首揕胸不愧也。及武后立,不敢出一言,知高宗之昧,雖死無益也。季輔、行成數進諫,然雍容有禮,皆長厚君子哉!  

曾鞏:當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鄭公、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洎,持憲法則張元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勣、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餘為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溫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張行成的奏疏二篇:《諫太宗書》、《請太子監國疏》。  

家庭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張行成出身中山張氏,是西漢丞相張蒼的後人。  

中山張氏世系表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張長諧張行鈞張希臧(雍州司戶參軍)張昌期(岐州刺史)
張昌儀(司府少卿)
張同休(司禮少卿)
張易之(麟台監)
張昌宗(司衛卿)
張魯客(長安縣令)
張行成張洛客(渭南縣令)張翁喜(陳州刺史)
張彥起(司封郎中)
張梁客(吏部郎中)

表格參考資料: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新唐書·卷一百四·列傳第二十九》  

唐代宰相(二)

唐代初年,以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門下侍中、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共議國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輔佐皇帝總領天下大政的官員。唐太宗時,以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門下侍中、中書令號稱宰相。同平章事也成為宰相的銜號。開元以後,為僕射者如不加“同平章事”,就不能參與宰相機務,被擠出宰相行列。安史之亂以後,宰相名號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