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娛樂
英文中的休閒(leisure)一詞是由拉丁詞“licere”轉化而來,從詞源上看,leisure可被視作licence(許可)和liberty(自由)的合成詞,亦即“被允許”(to be permitted),指的是擺脫生產勞動後的自由時間或自由活動。在法文中也有休閒一詞,意指可以自由選擇或利用的時間。而拉丁文的“licere” 又和希臘文中的“schole” 意思相同,休閒與學校 (school)、學者(scholar)皆由同一字根(schole)發展而來。從西洋教育史的紀錄中也可以發現古代希臘羅馬的教育理想,主要是培養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公民。他們將休閒視為教育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中文的“休”字是由“人”與“木”所組合,其意象為人倚著樹木或人坐在樹下休閒。因此,“休”有休息、休憩、休養等暫停勞動的意思。“閒”字在中文的繁體字也被寫作“ ”,即由“門”與“月”組合而成,其意象為家中一輪明月,或獨處靜思,或與家人相聚。所以,“閒”有安閒、閒適、閒逸等意思。
有關休閒的研究,一開始就體現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的學者,從古希臘、古羅馬的思想家到亞里士多德、席勒、馬克思等,都對休閒的思想意義及價值進行過論述,涉及休閒與哲學、宗教、神學、文化、科學、經濟的關係。而中國學者,更多的是從實際效用的角度研究休閒,研究人們支配閒暇時間的特點,如:有關“市井”的研究、有關生活消譴方式的研究等。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學者傑弗瑞•戈比提出了一個較接近現代人思想且內涵更為豐富的一個定義:休閒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動,並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國內學者較為認同的休閒概念是:指人們從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中超脫出來,在閒暇時間自願從事各項非報酬性的自由活動。休閒一詞的內涵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它是一種自由選擇;第二,它是一種自在心境;第三,它是一種自我教化;第四,它是一種生命存在狀態。
中國休閒網對休閒的狹義定義為:“休閒是建立在一定物質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放鬆身心、追求精神上的愉悅與充實,以提高生活品質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認為休閒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休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包括身心和精神上的,休閒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自己喜歡的方式”。
附:古代人聽歌休閒娛樂的地方叫:
教坊、妓院、戲院等,如XX樓、XX院、XX坊。
裡面彈琴的女子叫:
歌妓、聲妓、謳者、歌姬、歌女等。
相關資料:
歌女是中國近代對以唱歌為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則有歌妓、聲妓、謳者、歌姬等稱呼。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或藝妓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總會、舞廳等,有些會(但不一定)提供性服務。有些歌妓是王公貴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娛樂外,貴族還以她們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徵。
各種稱呼及其由來
古漢語“妓”是指女性的藝術表演者,而“伎”是“妓”的本字,因此以演唱為業的女性稱為歌妓(伎)或聲妓(伎)。後來“妓”在漢語中變成“女性性工作者”的同義詞,為免引起誤會,就多用“歌伎”或“聲伎”。
“謳者”的“謳”是歌唱的意思,“謳者”就是“唱歌的人”。
“歌女”一詞則出現於1920年代末至1930年之間。而歌姬則是美稱,“姬”在古漢語裡是對女性的美稱,也有美女的意思,日語中的“姬”也保留了美稱的意義,常用來稱呼貴族女性,日語至今仍然把女歌手稱為“歌姬”。但現在於中文裡稱女歌手為歌姬或歌女則含有貶義,尤其指於酒廊、酒樓、夜總會、遊樂場等場所走場演唱為生的女歌手,已故香港女歌手梅艷芳就曾說自己小時候走場表演唱歌,被稱呼為“歌女”,受同學歧視。
“商女”、“秋女”、“秋娘”見於唐朝,杜牧的七言絕句《泊秦淮》中的“商女”就是指歌妓“商女不知亡國恨”。而商女的稱呼源自秋女、秋娘,秋女、秋娘是唐人對歌妓的稱呼,白居易《琵琶行》就把歌妓稱為“秋娘”,古人把五音(宮、商、角、征、羽)與四季相配,因為商音悽厲,與秋季肅殺之氣相應,故以商配秋。於是“商女”就成為歌妓的別稱。
台灣日治時期,有一種叫“藝旦”的歌妓,也作“藝妲”,常於酒樓以戲曲悅客,此名稱最早見於清朝同治年間,她們一般不提供性服務。
英語稱為Sing-song girl,由字面上看,很多人會認為是直譯“歌女”一詞,其實不然。據張愛玲所述,“Sing-song girl”是源自吳語的“先生”一詞,吳語把高級妓女稱呼為“先生”(“先生”可以是對任何人客氣的稱呼,不限性別),而她們必會在宴席上歌唱,英美人就誤把“先生”當作“Sing-song”(唱歌)了。
心理功能
觀看大眾娛樂節目不但對社會有影響,而且對人們的心理和情感也有影響。研究認為,娛樂節目產生娛樂效果的機制之一,是通過幻想或想像來產生的。Polichak和Gerrig對觀眾觀看電影的反映的研究表明,觀眾觀看和體驗娛樂是有一系列想像活動的。這種想像反應的種類和數目依賴於不同的因素,包括虛構故事的特性、觀眾本身想像的能力、他們的信仰和以往的經歷、以及他們選擇性觀看某一特定類型娛樂節目的動機。媒體娛樂節目對人的心理上的作用還體現在觀眾認同感的產生。娛樂節目允許觀眾分享他人的生活,因而能夠激動觀眾、教育觀眾,並促發觀眾進行想像和思考,更重要的是,激活觀眾的認同感,讓觀眾在感情上和認知上都投入到他們明明知道是虛構的故事中去。認同感這一概念提供了理解觀眾如何對虛構故事投入的鑰匙:對角色的認同為觀眾提供了領略節目中故事的觀點和角度,左右著觀眾對角色的理解,並有利於培養觀眾與角色之間的親密感。
媒體娛樂節目對觀眾的心理上的影響還體現在觀眾對節目的投入。在使用與滿足理論中,投入是一種觀眾行為。在觀看節,投入是為什麼要使用媒體的原因;在觀看過程中。投入可理解為觀眾與節目內容的聯繫以及媒介內容對個人心理所產生的反應;在觀看節目中後,投入可理解為觀眾對節目或節目角色的長期認同和與節目人物之間的類社會關係。
需求具有不穩定性
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並且需求的產生和滿足是由低向高階梯式上升的,也就是說,當低層次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更高級的需求則不會產生或者無法得到滿足。人的最低層次的需求是生存的需求——即基本生活需求及安全需求,其次才是諸如自尊、被愛等基本的精神需求。由於娛樂活動產生的前提條件是人們必須有閒暇時間,有剩餘收入,並且有較好的心情,因此只有當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甚至在社會上已得到應有的尊重之後才會產生娛樂的需求,並且這種需求不是生活必需,某一天可能需求量很大,而另一天的需求量可能很小,甚至完全沒有。
社會性特點
有些娛樂活動可以一個人單獨進行或只要求很少的參與者,有些不需要很多或很複雜的專門設備,尤其是一些簡單的遊戲活動,娛樂者在家裡就可方便地進行。然而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大多數娛樂者期望從娛樂活動中獲得的並不僅僅是娛樂行為得以實施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希望在娛樂活動過程中尋求到一種與工作時完全不同的氣氛,一種能夠使自己暫時忘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那樣一種境界,即在活動中不由自主地放鬆精神,從而得到精神上的休息。這種效果的取得往往需要一種社會環境,一種競爭的氣氛,特別是分享快樂的朋友。有時,對快樂的分享比快樂本身更重要。曾有人說:快樂是一件很脆弱的東西,同樣一份快樂在缺乏分享的朋友時會縮小很多。所有這些獲得良好娛樂效果的條件在獨處時或在家庭娛樂中都比較難以具備。因此,大多數娛樂者不僅對娛樂活動本身有要求,而且對活動進行的地點也有要求。他們要求哪怕是最簡單的娛樂活動,如下棋、打牌等也要在社會公共場所進行,有許多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參加,具有很濃的競爭氣氛,具有眾人一心的不受其他干擾的環境,使人興奮。十分具有說服力的例子是,跳舞、健美操、卡拉OK等許多娛樂活動都是可以在家獨自進行的,但大多數人仍然選擇舞廳和
健美俱樂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需要這些場所的氣氛。舞迷們只有在舞廳眾人同時起舞的環境和氣氛中才能達到欣賞自我、欣賞藝術的忘我境界。在眾目睽睽之下,技藝高者自信心增強,興趣盎然,技藝不如人者好勝心驟起,奮起直追。健美俱樂部中教練的敦促、他人的進步以及競爭的氣氛都使娛樂者不能懈怠,以在家中不可能有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訓練中去,從而獲得令人滿意的娛樂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當許多家庭在經濟上已能夠負擔多種娛樂設施購置費用的今天,社會上的娛樂場所卻依然門庭若市,甚至日益興旺的主要原因。更何況許多娛樂活動不是簡單的活動,需要較多的人參與。因此大多數現代娛樂活動都不適合一般家庭在自己的住所里進行。
專門性
由於娛樂活動是人們有意識地追求精神平衡、精神休息的手段,因此,它們中的大多數是經過精心設計而發明的。幾乎每一項娛樂活動都需要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設備,一定規格的場地、用具,社會公認的比賽或遊戲規則,甚至專門的理論、技術和技巧,這就決定了大多數娛樂項目需要專門的設定,專門的管理。這種管理不僅僅是為公眾提供適用的設施、設備,保證這些設施、設備得到正確的充分的利用,更包括為使用這些設施、設備,向參加這些娛樂活動的人提供有關的專業理論諮詢、專業技術指導和專業示範及教練。所以我們認為,娛樂活動雖然已在城鄉呈普及之勢,但它仍具有相當的專業性,有許多已知的和未知的知識及規律需要研究和掌握。因此不是任何一個個人、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創辦一流的娛樂場所的。
享樂性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日常生活單調而緊張,人們在工作日裡的生活越來越程式化,終日奔忙於工作及基本生活需求之間,許多哪怕是極簡單的額外活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難得為之。因此,各種各樣看似平常的事都變成了十分有趣的娛樂活動。在當代社會中我們發現,娛樂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廣,它涉及到歌、舞、遊戲,還涉及到保健、醫療、形體、美化,甚至一些過去的勞作活動也成了娛樂。有訊息報導,德國人最新潮的娛樂度假方式是到鄉村去參加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充當義務的農場工人,過上幾天真正的農家生活,在原始的勞作中忘記城市的喧囂與煩躁,再精力充沛地返回到工作崗位上去。據統計,1994年便有400萬德國人這樣度過了他們難忘的假期。當一項普通的運動或活動演變成一項真正的娛樂活動時,我們會發現其活動方式及活動規則都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即對設備設施要求更為考究。更為舒適甚至豪華,而活動方式和規則上趨於降低難度和運動強度,更具隨意性和廣泛的適應性。這就是我們在研究和經營娛樂活動時不能忽視的娛樂活動的又一特點,即享樂性的特點。作為娛樂活動,保健不再是單純的鍛鍊和保養,療效娛樂活動也不是單純的治病,勞作更不是原來作為生存手段那種意義的勞作,它們都無一例外地進行了加入享樂性質的改良,使娛樂者從中得到的首先是樂趣,其次才是功效。這種改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活動方法及規劃儘量簡單化。由於娛樂者不是從事某項活動的專業人員,過於複雜的活動技術和過於嚴格的規則要求會使他們感到難度太大而降低了娛樂的興趣。任何一項活動要變成娛樂活動都首先要使該活動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容易做,如娛樂性的保齡球館為娛樂者提供的球是中心平穩、容易抓握的娛樂用球,球道口的犯規掃描器通常也是關閉的,兒童保齡球甚至還在球道兩側的凹槽中斜立擋板以保證每個人都“彈無虛發”。這是娛樂活動享樂性的重要表現。二是設備設施的舒適化。娛樂者在娛樂場所中的首要需求是快樂享受,因此,任何活動在成為娛樂活動時,其相應的設施設備就必須進行改良,使其更安全,更衛生,更舒適,甚至在外觀上使人感到更愉悅。如桑拿浴中的浴池就與普通浴池大不相同,加入衝力按摩和舒適的體位設計,使浸浴成為享受。
較強的時代性和潮流性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人們的生產勞動方式不同,所感受到的疲勞和壓力也不同,採用的娛樂方式也會不同,就像比較傳統的看電影、聽音樂等娛樂方式不能完全適應當代的娛樂需求一樣,現代的追求田園生活和瘋狂迪斯科的娛樂形式在生產力低下的舊時代也完全無法達到娛樂的目的。在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年代,生產方式以人力勞動為主,工作給人帶來的最大消耗是體力的消耗,因此過於消耗體力的激烈的娛樂方式和與日常工作沒有什麼區別的活動自然就不適應大多數人的休息娛樂需要;現代化生產給工作帶來的最大疲勞是精神上的疲勞,返璞歸真或大量的體力消耗可以麻痹或完全放鬆精神,從而成為多數人喜歡的娛樂方式。所以我們認為娛樂活動是有時代性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都會不斷發生變化,娛樂活動的方式也隨之不斷變化,一種好的、行之有效並且符合現代人情趣的娛樂方式會很快地被大眾接受並傳播,成為某一時期大多數人都喜歡的娛樂活動。因為在同一個歷史時期,人們生活在一個相同的社會環境中,有許多相同的感受、相同的困惑及相似的嚮往、相似的樂趣,合乎時代風氣、迎合大多數人心理的娛樂方式就會像時裝和歌曲那樣迅速流傳開來,同樣也會隨著新時尚的到來而很快地過時,即所謂時尚輪迴,此消彼長。這就是娛樂活動的潮流性。國際性
隨著高新科技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廣泛套用,“第四次浪潮”強有力地衝擊著全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間,網路世界已然形成。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各個角落的幾千萬人終日在其中漫遊,他們不受任何控制地利用電子郵件、可視電話進行筆談、通話,進行不問斷的信息交流。各種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傳播,人們可以快速、方便地在國家之間、地區之間來回穿梭,地球越來越小,成了一個聯繫緊密的地球村。在現代社會,國際性的文化交流日益廣泛,各國文化相互滲透,人們思想開放,樂於接受有別於自身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世界著名的預測專家、未來學家、美國的李斯比特和阿伯迪妮在《大趨勢》中預測,下個世紀將出現生活方式全球化的趨向,人們將用越來越相似的方式進行日常生活和娛樂活動。因此每當一種好的娛樂方式被創造出來,即使是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娛樂方式,只要人們認為它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是美的、有樂趣的,就會以極快的方式向境內外傳播,風靡全世界,使旅遊者在異地他鄉也可以很容易地發現自己所習慣的那些娛樂活動。這就是娛樂活動的國際性。隨意性
娛樂活動形式多樣,娛樂設施大多設在城市中方便到達的地區。與旅遊活動相比,到娛樂場所中去消除工作中的精神疲勞不需要大塊完整的閒暇時間,而可在一周或者一天中零散的閒暇時間裡隨時進行。相聲
象棋、圍棋、西洋棋都是棋類休閒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