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靈

張耀靈

張耀靈(344年―355年),一作張曜靈、張靈曜,字元舒 ,涼州姑臧人,前涼桓公張重華之子,十六國時期前涼政權君主,353年十一月―353年十二月在位。 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十月,張重華患病,將張耀靈立為太子。十一月,張重華去世,張耀靈繼位,自稱大司馬、西平公等。十二月,輔佐大臣張祚與趙長等人密謀廢黜張耀靈,自立為君。和平二年(355年),張祚派人殺害張耀靈。張耀靈死時年僅十二歲,死後諡號為哀公。

人物生平

立為太子

張耀靈(《晉書》作名張耀靈,《魏書》和《資治通鑑》作名張曜靈 ,而《十六國春秋別傳》則作名張靈曜 ),字元舒 ,安定烏氏(今甘肅涇川)人,是前涼文王張駿的孫子,前涼桓公張重華的兒子。

永和九年(前涼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十月,張重華患病,派左長史馬岌榮冊立年僅十歲的張耀靈為太子,並大赦境內。 張重華的庶兄長寧侯張祚,力氣很大,具有果敢勇猛的稟性和當官的才幹,然而為人狡詐,善於看風行事,左右逢源,和張重華的寵臣右長史趙長、尉緝等人結拜為異姓兄弟。 都尉常據請求把張祚調離朝廷,張重華說:“我正要把張祚當作周公,讓他輔佐幼子張耀靈,你這是說的什麼話呢!”

父死繼位

永和九年(前涼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十一月初十日,張重華病重,親手寫下命令徵召謝艾擔任衛將軍、監察中外諸軍事,輔佐朝政。張祚、趙長等人將手令隱藏起來,而不加以公布。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張重華去世,太子張耀靈繼位,自稱大司馬、涼州牧、校尉、刺史、西平公。 右長史趙長等人假稱張重華的遺令,任命張祚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撫軍大將軍,輔佐朝政。

廢黜封侯

永和九年(前涼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十二月,右長史趙長、尉緝等人提出建議,認為“目前的災難尚未平定,應該立年長者為君主。張耀靈年齡幼小,請求改立長寧侯張祚為君主。”張祚原先和張重華的母親、張耀靈的祖母王太后馬氏私通,馬氏於是聽從他們的意見,下令廢黜孫子張耀靈的君位,降封為涼寧侯(一作寧涼侯),而擁立張祚為君主。 張祚於是繼任君位,自稱大都督、大將軍、護羌校尉、涼州牧 、涼公。

慘遭殺害

張祚繼位後淫虐無道,官員、百姓都非常怨恨憤怒他。永和十一年(前涼和平二年,355年)七月,張祚因憎恨河州刺史張瓘強大,便派張掖太守索孚代替張瓘鎮守枹罕,派張瓘前往討伐反叛的胡人,不久派部將易揣等人率軍襲擊張瓘。 張瓘於是殺死索孚,起兵攻打張祚。張瓘將討伐檄文傳遞到各州郡,宣稱廢除張祚,讓他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重新立張耀靈為君主。八月,張祚派遣楊秋胡把張耀靈帶到東苑,扳斷張耀靈的腰肢後將他殺害 ,屍體埋葬在沙坑之中。張耀靈死時年僅十二歲,張祚給張耀靈上諡號為哀公。

史籍記載

《魏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八十七》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

《十六國春秋別傳·卷七·前涼錄》

《資治通鑑·卷九十九》

《資治通鑑·卷一百》

家族成員

祖父:前涼文王張駿

祖母:王太后馬氏

父親:前涼桓公張重華

伯父:前涼威王張祚

叔父:前涼悼公張天錫

弟弟:前涼沖王張玄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