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圖行書五言唐詩卷

張瑞圖行書五言唐詩卷,明代張瑞圖所畫的書畫,由湖南省博物館藏收藏。

基本信息

【名稱】:張瑞圖行書五言唐詩卷
【類別】:書畫
【材質】:紙本
【作者】:張瑞圖
【書體】:行書
【年代】:明代
【規格】:手卷,畫心縱高30.3厘米,橫403.5厘米。
【收藏機構】:湖南省博物館

作品鑑賞

張瑞圖行書五言唐詩卷,該卷行書寫的是唐代詩人無名氏李紳所作的三首五言詩:《日暮山河清》《華山慶雲見》《空水共澄鮮》。就書法而言,該作注重橫勢、結體扁平,似出自鍾繇書體。其書作用筆以偏側之鋒大翻大折,加之緊密至不透風的橫畫排列,形成了折帶搖盪的鮮明節律。章法上疏空行距,壓緊字距,因而造成其完全不同於前人的特殊格調。書家那率真自然的揮運,不拘常規的用筆,既反映了那個時代動盪不安的躁動心態,又表現了其激越的情懷,也代表了作者書法的風貌特徵。

作者簡介

張瑞圖(1570-1641),字長公,又字無畫,號二水,別號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人(今青陽鎮蓮嶼下行)人。生於明穆宗隆慶四年庚午(1570年),著名書畫家。《明史》將之載入“閹黨傳”。
張瑞圖是晚明時期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即以擅書名世。時人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並稱為晚明“善書四大家”。
日本書壇亦極力推崇。從江戶時代起倭人就因黃櫱的隱元禪師東渡日本時帶去張瑞圖的書跡而熟知其人,對日本書壇影響甚大,張瑞圖被稱為“水星”。日人稱其書法“氣脈一貫,獨自風格”。
《明史·卷288·列傳186·文苑4·董其昌》:“同時以善書名者,臨邑邢侗、順天米萬鍾、晉江張瑞圖,時人謂邢、張、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遠甚。”清·秦祖永《桐陰論畫》:“瑞圖書法奇逸,鍾、王之外,另闢蹊徑。”
在明代書壇,張瑞圖是一位很特殊的書法家。他人品頹喪,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賢,成為“魏家閣老”成員之一,其行徑為士林所不齒,《明史》將他列入“閹黨”;然在書法藝術上卻頗有建樹,為時人所公認,與邢侗、米萬鍾、董其昌齊名,書史並稱曰“邢張米董”。頹喪的人品居然沒有淹沒他的書法聲譽,這在“書以人重”觀點已十分流行的明代,是很特殊的例外,有明一代僅張瑞圖和王鐸兩人,如(清)吳德旋在《初月樓論書隨筆》中所評:“張果亭(張瑞圖)、王覺斯(王鐸)人品頹喪,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風,豈得以其人而癈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