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港鎮曾家灣戰鬥

11月2日,又調三十九團、四十三團各一個營增援,繼續攻打曾家灣。 與此同時,潘典華的兒子潘尚武派出一團兵力,向曾家灣馳援。 於是,指揮部決定停止向曾家灣強攻,立即轉移至縣河以北,在運動中打擊敵軍。

1942年中共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五師進駐天京潛抗日根據地,組織展開了著名的曾家灣戰鬥。曾家灣現位於張港鎮東北角,距離鎮區7公里,與漁薪、蔣場鎮相鄰。是市境在張港以北地帶的一塊重要紀念地。
1942年國民黨軍潘典華旅第一團江鴻部率兵侵占此地,以此為大本營不斷向周圍“蠶食”。新四軍五師十三旅旅長周志堅和三軍分區副司令員王海山主持召開會議,成立“反清剿”指揮部,決定先攻下曾家灣,殲滅頑軍江鴻團。經研究部署:由四十三團一個營圍攻曾家灣,四十四團兩個營和三十九團一個營共同去鄭家灘一帶設防,阻擊潘旅增援。10月31日晚,各團按作戰方案行動。11月1日拂曉,部隊向曾家灣發起進攻。曾家灣守敵在村莊周圍修了一道土城,挖了壕溝,並拆毀民房構築了堅固的碉堡和隱蔽的地下工事,囤積了大量武器彈藥,新四軍激戰一日無進展。11月2日,又調三十九團、四十三團各一個營增援,繼續攻打曾家灣。與此同時,潘典華的兒子潘尚武派出一團兵力,向曾家灣馳援。該部行至吳家嶺時,受到四十四團阻擊,殲其一部,殘部狼狽逃遁,繳獲重機槍一挺和其他戰利品。由於兩天進攻曾家灣無進展,周志堅與王海山遂於2日晚召集營長以上幹部會,決定改變戰術,在曾家灣土城外築幾座高土台,居高臨下,控制碉堡內之敵。這一計畫,得到了天京潛縣委的大力支持。縣委發動廣大民眾,軍民一心,共同奮戰,一夜之間,在土城東西北三個方向築起了三座高土台。3日凌晨,在高土台上重火力的掩護下,再次向土城內發起進攻,但敵工事堅固,彈藥充足,戰鬥仍呈膠著狀態,相持到4日下午,“反清剿”指揮部得到情報:駐乾驛、田二河的一二八師古鼎新旅已傾巢出動,一部直撲曾家灣而來,一部迂迴天門縣河以北。同時,日軍由天門縣城、岳口、漁薪河、皂市、臼口、沙洋等據點向這裡增兵,大有與一二八師形成夾擊之跡象。於是,指揮部決定停止向曾家灣強攻,立即轉移至縣河以北,在運動中打擊敵軍。當晚,攻擊曾家灣的部隊渡過縣河,向北轉移。夜半四十四團到達天西石家河時,國軍一二八師古鼎新旅史耀先團尾追到石家河,企圖把新四軍消滅在那裡。天京潛縣獨立十二團與四十四團緊密配合,沿西河左岸布陣,準備迎戰。5日凌晨3時,四十三團亦趕到石家河,三股力量合圍,將史團全部主力擊潰,史團遺屍70餘具,傷90餘人,其殘部逃遁。此役共擊潰偽頑軍3個營,斃傷350餘人,俘70餘人,給一二八師潘尚武、古鼎新以沉重打擊,把潘旅趕出了天西。這是天京潛縣委建立後,配合新四軍主力在天京潛境內所進行的一次較大的戰鬥。也是鞏固天京潛縣抗日根據地的決定性的一仗,為新四軍五師襄河軍分區部隊挺進襄南,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創造了重要條件。這次戰鬥,由於情報不準確,計畫欠周密,新四軍五師部隊雖浴血奮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自己也傷亡嚴重,團參謀長林光耀等人英勇犧牲。11月15日,四十三團為緬懷在這次戰鬥中捐軀的烈士,在石家河馬溪橋邊立下一塊“名震豫鄂”的紀念碑,碑中鐫刻有曾家彎戰鬥的部分烈士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