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河村位於靈鄉鎮南端,距鎮區15公里,國土面積約2平方公里。
全村有12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391戶,總人口1459人。耕地面積1902畝,其中水田1607畝,旱地295畝,山場面積3656畝,其中村林場面積100畝。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村黨支部、村委會以規範和制約權力運行為核心,全面推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建立健全農村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確保了村級權力運行公開透明,推進了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近年來,由於黨的富民政策好,我村有大量的有志之士外出經商謀業,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為家鄉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如今,張河村12個自然灣程度不同的樓房一排排,一行行凌雲南北兩旁,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村近期規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解決涉及民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突出發展特色農業、種養殖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黨員隊伍的戰鬥力,爭取上級扶持,進一步加強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全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九重鎮張河村
“要帶領民眾共同富裕,帶頭人要當好班長,帶好一班人。”
“民眾富、靠支部,支部強,看班長,帶領民眾致富,關鍵是要有一個致富帶富能力強的黨支部,因此,村支部書記要當好班長,帶好一班人”。張稼祥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張河村黨支部一班人在張稼祥的帶領下,以公道正派和務實的作風取得了民眾的信賴。一是甘於吃虧。張稼祥於 1998年任村支部書記以來未從村集體報銷過一分錢,政府每項工作的獎金,都一分不剩用於村域經濟發展。 2003年縣一骨幹企業老總親自到村里與他面談,想聘請他到該企業工作,條件是企業中層領導,給愛人和閨女安排工作,被他婉言謝絕了。有人說他是個傻瓜,但正是以這種傻勁兒贏得了民心,乾成了事業。二是帶頭致富。要帶領民眾致富,村幹部必須善於示範引導。這些年來,張河村每發展一項新產業,都是村幹部先帶頭試種,以幹部的成功經驗,讓民眾看到實實在在的實惠,跟進發展。村支書張稼祥每年都種植辣椒 5畝以上,青皮豆、南瓜 5畝,在市場帶頭建一面積 800平方米的購銷加工廠,年收入 10萬元左右,其他村幹部年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成為引領民眾致富的標兵。三是嚴於律己。每次村幹部外出考察,都是搭班車,坐硬座火車,住宿蹲候車室,吃飯一人一碗麵條。 2002年幾個村幹部到山東膠州余家村考察,結束後,為了改善生活,四個人要了一盤花生米,一瓶簡裝二鍋頭,僅花了 10幾塊錢。每次村里去客,都是在村幹部家裡招待,沒讓村里報銷過。村里村務財務每月都按時向民眾公開,接受民眾監督,清清楚楚,得到了民眾的好評。
“在農村,土地是最大的資源,作為遠離城鎮的張河村,希望在土地,出路也在土地。建設新農村,首先在‘農’字上做文章,走農業產業化之路”
張稼祥任村支部書記之後,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討論、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張河有種辣椒的經驗,張河的希望仍在辣椒。為此,張稼祥和村幹部自籌資金,到山東、陝西、河北等地考察之後, 2001年大膽引進種植加工型辣椒,當年村組幹部帶領民眾發展 680畝,村幹部與村民簽訂回收契約,在當年大旱的情況下畝效益達 1800元以上。 2002年全村一下發展了 2000多畝。看到種植面積擴大了,村支部是又喜又憂,喜的是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憂的是這么多辣椒賣給誰?張支書帶領村幹部四處尋找銷路,尋求客商合作。為了節省宣傳資金,他們在招待所自己住宿的房間牆上及書桌抽屜內,全部用原子筆寫上“河南淅川九重鎮有萬畝無公害加工型鮮椒基地”和聯繫電話,這樣的廣告方式最終也收到了一定效果,辣椒市場價格由每市斤 0.5元升到 0.7元,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在周邊鄉鎮轟動很大。由此,張稼祥認識到:要發展產業,必須要有市場帶動。 2002年秋收後經廣泛動員,一個長 900米、寬 40米,總投資 450萬元的農產品購銷加工市場動工建設, 2003年辣椒收購季節投入使用,市場輻射周邊鄧州、宛城、內鄉等縣市,帶動發展辣椒 6萬餘畝,僅每年加工鮮椒用鹽量就達 5000噸以上,市場 70%以上商戶年收入在 4萬元以上。為備足產業發展後勁, 2003年張河村又引進種植了青皮豆和日本高糖南瓜。 2006年又與山東萊陽韓菜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 500噸草莓種植契約,每年可實現產值 200萬元。與新野簽訂了 400噸荷蘭久必甘藍契約,畝產值在 3000元左右。產業的興起,帶動張河經濟逐步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單一農業成本高、費工多,收入增加緩慢,要想大發展,把張河建設成經濟強村,必須依託資源優勢,走工業帶動農業的路子。”
為實現農產品就地進行深加工,提高張河農產品附加值,張河村黨支部主動出擊,積極聯繫農產品加工企業落戶張河。村支部研究出台了優惠政策,對入住企業建廠土地一律不要錢,並免費實現“五通”(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網路),免費協助辦理營業執照,形成了良好的招商氛圍。武漢明星食品公司經理楊相臣 2003年到張河市場收辣椒,對張河市場的經營環境和優惠條件所吸引,當年就到張河紮根建廠發展。四川豆瓣醬經營老闆嚴文水今年到市場考察後,當即決定投資 100多萬元在張河建廠。
為了保證企業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保證拉住回頭客。張河村成立了村幹部、離退休返村幹部和老黨員組成的市場管理委員會,負責維護市場經營秩序。在全村深入開展“優秀黨員”、“雙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創評活動,教育民眾樹立“新村新居民,爭做文明人”觀念,通過教育,為了讓客戶在張河能吃到地地道道的鄉村特色菜,準備依張河水域而建集農家樂、垂釣園等休閒場所,把最好的房間讓給商戶住,把最特色的飯菜讓客戶吃。張河人以這種誠心,贏得了客商,贏得了發展。
張支書最後說:“張河村近幾年來在發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的標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們建設新農村的任務還很大,村里幹部都感到壓力很大,我們還得再加把勁才行。”的確,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大課題,決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但是,有了一大批像張稼祥一樣紮根農村、甘於奉獻的優秀農村幹部,新農村建設必將書寫出更加壯麗的畫卷。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張村鄉張河村
基本情況張河村位於張村鄉南部,緊臨陽城縣次營鎮,西與土沃鄉相鄰,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總人口623人,其中戶籍人口539人。耕種土地2300餘畝,桑園面積450畝。四面環山,屬邊遠山區。下設4個自然村,村民主要是靠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有小麥、玉米等作物。在春、夏、秋三季開展一定規模的蠶桑養殖。是一個純農業村。
基礎建設在上級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經過本村廣大人民民眾的共同努力,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村裡的主幹道和舊村街道已全部用水泥硬化,村室設有農民書屋1處,讓村民在農閒時間可以進行文化學習,知識積累;村內衛生室1處,為村民平時看病提供方便。在村的上河還修建了一處文化活動廣場,配備了活動器械,讓村民有地方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一村一品”為了加快張河村的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支村兩委多次研究討論,今年在我村建立了核桃種植基地,成立了一個養羊合作社,為增加我村村民收入開闢了一條新路,同時我村也向新農村建設邁近了一步。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村黨員積極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活動。在村民中,鄰里團結,民風純正,積極配合支村兩委的工作,形成了一種健康、積極、團結、向上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