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法學教授]

張怡[法學教授]

張怡,女,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理事,世界稅法研究會(ITLA)理事,重慶市稅務學會理事。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獨著與合著各類書籍20餘部,獲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獎勵18項。

個人簡介

張怡教授從事教育事業30年,曾因聽課學生爆滿,開創了“抓鬮”選課、“坐懷”聽課、超檔期要約授課的先例。

2011年以專著《衡平稅法研究》成功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並作為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予以立項,成為同期擁有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特例;《衡平稅法研究》是稅法學領域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零的突破,也是2011年重慶市唯一入選該文庫的科研成果。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布《2011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張怡教授入選第三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名單,為我校勇闖“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全國前十強以及《2012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我校位列第26位,重慶市內排名第一位作出了貢獻。

自我感悟

“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守住自己的學術良知。”張怡教授認為,當下,學術造假和泡沫現象日趨猖獗,有些人為了一己之利,趨炎附勢,出賣學術良知。“學術良知才是一個學者做人和取得學術成就的基礎。”多年來,她身體力行地堅守著這份良知,從未用私利交易良知,決不為名利卑躬屈膝。

“為人師者,不是要讓學生跟隨老師,而是要讓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張怡教授的為師理念。秉承這樣的理念,張怡教授與學生們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盡力為學生打造一個沒有籬笆和高牆,沒有桎梏的寬鬆的學習氛圍,努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有獨立學術人格的人才。

“對於得到的東西要感恩。”張怡教授說,多年來她一直對西政保持一顆感恩之心,她認為,沒有西政提供這樣的學術平台,就不可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學術理想。

他者之聲

“我曾與張怡教授深入交談過,她讓我強烈地感覺到了一個學者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行政法學院2011級吳丹如是說。

“張怡教授在教學過程中平易近人,讓我們不禁生出親近之心。另外,張怡教授在教學上很有一套,她可以把複雜的財稅法內容講授得通俗易懂。”經濟法2010級同學雷森說,“課堂上的互動很好地幫助了我們打開思維,拓展視野。”

“既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又勤勤懇懇,身體力行地致力於團隊的建設。”經濟法學院教授盧代富認為,張怡教授的學術成就,為經濟法學科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評審專家對《衡平稅法研究》一書給予很高評價,認為《衡平稅法研究》“是一部頗具創新性的力作。它針對目前存在的貧富差距拉大、兩極分化加重,提出衡平價值理念,主張衡平稅權,衡平稅負,制定衡平稅法,調節收入,以保持社會秩序穩定和持續發展。全書內容翔實,理論聯繫實際,論證充分,是一個頗有學術創建的佳作,填補了我國稅法研究之空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