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寧[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張廣寧[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張廣寧(1953年8月-),男,山東惠民人,1971年8月參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中央黨校研究生(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哲學碩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歷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廣州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市委書記。2011年12月16日上午9點45分,廣州市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宣布中央和廣東省委決定:張廣寧不再擔任廣州市委書記,另有任用,萬慶良任廣州市委書記,不再擔任廣州市市長職務,陳建華任廣州市委副書記,提名廣州市市長候選人。2012年9月,任鞍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2016年1月,卸任鞍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回到廣東省任職後被補選為省人大代表。

基本信息

工作履歷

張廣寧張廣寧(點擊查看更多)

張廣寧,1953年8月生,1971年8月參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中央黨校研究生(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哲學碩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2011年12月16日上午9點45分,廣州市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宣布中央和廣東省委決定:張廣寧不再擔任廣州市委書記,另有任用。萬慶良任廣州市委書記,不再擔任廣州市市長職務,陳建華任廣州市委副書記,提名廣州市市長候選人。

1971年8月後,廣州鋼鐵廠工人,班長,工段團支部書記;

1974年2月後,任廣州鋼鐵廠車間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其間:1977年9月至1980年7月在廣州業餘大學中文專業學習);

1981年3月後,在北京鋼鐵學院與廣州鋼鐵廠職工大學合辦的管理工程專業學習;

1984年8月後,任廣州鋼鐵廠車間副主任、主任,分廠廠長、廠黨委委員;

1990年8月後,任廣州鋼鐵廠黨委副書記兼教育(培訓)中心主任;

1991年11月後,任廣州鋼鐵廠黨委書記(其間:1993年3月至1995年9月在中山大學研究生院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學習,同期獲美國遠東高級研究學院授予決策管理專業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93年8月後,任廣州鋼鐵廠黨委書記、廠長;

1994年5月廠轉制為公司後,任廣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兼廣州珠江鋼廠工程籌建指揮部臨時黨委書記,廣州珠江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1996年12月後,任廣州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2000年5月後,任廣州市委常委,廣州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成員,兼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臨時黨委書記;

2002年12月後,任廣州市委副書記,廣州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成員,兼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臨時黨委書記;

2003年2月後,任廣州市委副書記,廣州市政府代市長、黨組成員,兼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臨時黨委書記;

2003年3月後,任廣州市市長(其間: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學習;2004年3月至5月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10年4月起,任廣東省省委常委

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任廣州市市委書記

2011年12月16日,廣州市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宣布中央和廣東省委決定:張廣寧不再擔任廣州市委書記,另有任用。

2012年5月13日,中共廣東省委十一屆一次全會召開,張廣寧未能連任新一屆廣東省委常委。

2012年9月12日,任鞍鋼集團董事長。

2016年1月,卸任鞍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或將回到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任職。

兼職介紹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第八、九次黨代會代表;廣東省第七、八、十屆人大代表;第七、八、九屆廣州市委委員,廣州市第七、八、九次黨代會代表;廣州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

在2012年8月13日新華網公布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單》中,張廣寧名列其中。

2012年9月12日上午,中央組織部和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在鞍鋼集團公司召開會議,宣布中央關於鞍鋼集團公司設立董事會和張廣寧任董事長、黨委書記的決定。中組部幹部五局局長徐家新在會上指出,根據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鞍鋼集團設立董事會,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這次對鞍鋼集團主要領導的調整,有利於推進鞍鋼改革發展,有利於加強鞍鋼領導班子力量,也是推進幹部交流的需要。

自殺傳聞

2012年8月,網路傳言前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及其秘書自殺,廣州市委對此表示否認,稱張廣寧及其秘書安好,工作生活均處於正常狀態。

2012年8月30日,廣東省司法行政系統踐行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廣州舉行,張廣寧出席報告會。

相關訪談

2008年2月20日下午,應廣州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邀請,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出席了大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並在解放思想、抗災救災及眾多民生問題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廣州日報:省委號召全省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廣州市如何將解放思想體現在具體的工作當中?
張廣寧:在廣東省委十屆二次全會上,汪洋書記作了題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的報告。汪書記的講話非常重要,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行動綱領,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領會,並結合廣州的實際提出具體方案。
大家知道,改革開放30年來,廣州一直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近些年來,廣州發展的速度比較快,現在在全國的城市中經濟總量仍然排在第三位。 隨著廣州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如果不通過解放思想來尋求辦法,在今後的工作上就會陷於落後。在經濟發展的方式上,我們遇到了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如果這3個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廣州的下一步發展,區域的協調發展,社會事業的發展,包括民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等等,都需要我們去解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我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問題,如果下一輪不通過解放思想去創新、去改革,存在的問題很難取得突破。我們認為廣州雖然現在發展得不錯,但還要強化憂患意識。廣州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期,如果我們不解放思想,不打破舊的發展模式羈絆,不消除傳統的思維方式制約,廣州的發展就不可能繼續保持領先的水平,就會在改革的進程中落伍。接下來我們要通過解放思想,學習國內外先進城市的經驗,結合廣州的實際尋找破解難題的方法。
解放思想的關鍵還是要結合廣州的實際情況,實實在在地找出問題,不是空談。舉例說,在城市管理體制方面,廣州的城市管理體制是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後來又發展到四級網路。這種體制是在1998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的,當時也是學習一些先進城市的經驗定下來的。這種體制到現在已經實施10年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但是回頭再看看,10年前的廣州跟現在的廣州不同了,社會發展了,人口增加了,很多事情已經不是原來的狀況。如果思想不解放,還是保持在原來的體制上,不去完善和總結是不行的。現在的管理體制很多的事權集中在市政府的各部門中,而部門卻管不過來,因為城市的面積和人口都多了。我們應該通過解放思想創新觀念,實事求是地探索完善管理體制,進一步將城市管理權重心下移,多一點權責交給各區(縣級市),讓他們管好自己該管的事情。這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如果不解放思想,可以說很難做成。
我們要通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尋找存在的問題,從而破解這些難題,使城市管理更加規範。這樣各個區和街道守土有責,將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體制上,也應該進行改革,不要什麼都由政府大包大攬。政府大包大攬不能適應城市發展,尤其是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需要,我們應該將原來好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不夠的要大膽地進行改革和探討,完全可以引進社會資金或者是交給企業進行管理。過去我們往往建好一個項目後再找一批人來管理,事實上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可通過公開招標實行社會化、市場化管理。
我相信,我們如果能抓住這次解放思想的機遇,廣州的很多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會更上一個台階。
新華社記者:廣州在構建多層次的住房體系上是領先全國的,在此過程中廣州遇到了哪些難題,我們是如何克服的?
張廣寧:通過多年尤其是近一年多的實踐、探索,我們建立了具有廣州特色的多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去年年底,國務院檢查組來的時候充分肯定了我們的做法。至於廣州的住房保障體系建立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認識上還沒有統一。如何看待住房保障體系,大家的認識是不統一的。房改之後,不少人認為,住房問題應該由市場解決。事實上,住房保障體系在很多國家包括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生活水平比我們高,但是政府在住房方面,尤其是對城市的中低收入者還是有一套保障制度的。如果沒有這種保障制度,就很難建設成為和諧社會。當時社會上對此問題的認識是不統一的。
二是具體做法還不統一。如果有統一的做法,上面有一套東西就好做了,規定下來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具體如何做,各個城市的做法都不同。根據廣州的實際情況和廣州市民住房的需求,包括多年來的經驗,最後還是用我們的方法建立一套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包括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等。
經濟適用房原來是按照中低收入家庭來規劃的,後來調整為低收入。廣州市政府這方面做得很細緻,原是抽樣普查,現在是入戶調查,之後予以核對,政府分年度逐漸予以解決。
限價商品房是新事物,是在國家制定的雙限雙禁的基礎上出現的。在市場房價比較高的情況下,市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們要解決這部分人群的問題,使他們能夠看到希望,能夠購買這種限價商品房。限價商品房比同一地段的房屋價格低30%,起到了調節器的作用。當房價趨於合理的情況下,限價房就少出甚至是不出。
當然住房保障過程中還有一般的商品房,這就需要市場經濟調節。因此,我們建立了一套住房保障體系,隨著將來的情況變化,根據國家政策的要求和廣州市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節。總而言之,政府對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很關心。
當房地產市場出現異常情況,房價過快增長時,如果政府還是坐視不管,由它而去,是不負責任的。政府應該盡能力平抑房價,用市場經濟的手段進行調節。因此,我們出台了“穗七條”。房地產業的人士也認為廣州市政府出的“穗七條”不是行政干預,是在用經濟的手段予以調整。
房價高除了人為的炒作因素外,還有供求關係的問題:買的人多了,供應的產品少了,肯定會漲價的。我們根據這個情況,增加土地的供應量。同時也加大經濟適用房的力度,加大政府監管的力度,加大對房地產閒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出了很多的規章制度和辦法,實施有效監管。開發商拿了土地後一定要開發,不開發就受到處罰,去年的力度很大,收回了1.39平方公里。儘管地方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儘可能去做了,這是責任政府的表現。當然,住房保障工作還在不斷探索當中,需要不斷完善。我們將繼續聽取市民的意見,將住房保障工作做得更好。
廣州電視台:這次春運因為交通系統不能正常運轉,大量旅客滯留廣州火車站,使旅客的疏導和安置出現了困難,當時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經過此次突發事件後,政府今後在制定春運方案和應急預案方面有哪些可以考慮改進?
張廣寧:今年的春運大家都是比較清楚的,媒體報導得很多。事實上,今年遇到了八十年一遇的冰凍、雨雪災害天氣,影響了廣州北上交通,春運形勢非常嚴峻。從1月25日開始產生影響,很多車發不出去,造成廣州地區300多萬旅客滯留,廣州火車站就有200多萬名旅客滯留。這是廣州從來沒有遇到過的,1998年因為種種原因,京廣線南段也是因為天氣原因產生了影響,當時滯留的旅客是10萬人左右,也是人山人海。這次雪災比1998年厲害多了。最後還算是安全有序,沒有發生群死群傷或者重大惡性事故。
春節到現在,我的心一直都沒有能夠平靜。這次春運總體是成功的,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一是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尤其是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親臨一線,科學決策、親切關懷。 二是得益於省委、省政府以及廣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靠前指揮。汪洋書記和黃華華省長親臨現場多次,每次來都有明確意見和指示。1月27日,汪書記指出我們現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要求我們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同時要求我們對旅客做到不淋雨、不挨餓、不受凍、不擠傷人;黃省長也提出這樣的要求,後來又提出進一步加大分流,採取有效的措施,包括請部隊出動等等。朱小丹書記高度重視,多次親臨現場指揮這項工作。
三是得益於人民解放軍、武警、公安幹警和民兵預備役的支持。他們懷著對人民的深切感情,不怕苦、不怕累、冒著風雨堅守崗位,為保障旅客安全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當時張廣寧
張廣寧
來的有總參的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司令員、政委,武警總部司令員,公安部部長、副部長,都在現場協調指揮。沒有解放軍、武警、公安同志的努力工作,就沒有後來的安全有序。
四是得益於地方政府和鐵道部門的密切配合,互相協調、克服困難、互相配合。地方政府和廣鐵集團都做了很多人性化的服務工作。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同志親臨廣州火車站,鐵道部副部長鬍亞東同志一直在廣州火車站坐鎮協調。
廣州的各有關部門、各區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分流部分旅客,開設了流花場館和琶洲場館。國有企業的商業集團也到第一線。一方面物價局嚴格執法,同時將商業企業進駐,提供便宜的商品、食品和水,開通母嬰室、醫療點等等。當時,如果不將這些服務做好的話,很容易造成騷亂,如果物價很貴,本來快食麵就幾元錢,哄抬到幾十元的話,就容易造成不穩定。我們這方面做得還是比較好的。
五是得益於全體市民和志願者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幫助。當時對流花地區採取了大封閉,地面交通以及到火車站的捷運進行了封閉。當時市民很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很受這種精神感動。

張廣寧工作照片張廣寧工作照片

六是得益於所有在廣州火車站和廣州地區滯留旅客的理解和配合,無論是回到家裡還是留在本地過年的外來打工者,應該很好地感謝他們,同時也要感謝他們所在單位的領導,因為當時能夠坐上火車的也是很辛苦擠上去的,但是他們進入火車站後沒有怨言,沒有大吵大鬧,實際上他們很辛苦。還要感謝留在廣州過年的人,根據勞動社保局的材料,廣州地區留下來過年的人超過了一半,留下過年的人比走的人還要多。留下的人也是沒有怨言的。我也非常感謝各級黨委政府包括有關企業,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外來工能高高興興地留下來,並過一個祥和的春節。
七是得益於在座的新聞媒體朋友的大力支持,包括宣傳部門。我的感受是很深的。最緊張的十天十夜裡,很多媒體朋友,無論白天還是深夜,他們都在現場進行報導,都如實地將情況向市民報導,而且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同時非常配合春運指揮部的要求,不斷發布準確信息。另有一點就是通信單位:手機通訊商發了很多的信息,做了很多正面的引導,因此要感謝新聞界的朋友,如果沒有你們的話,也不會有這樣好的結果。
我們政府做了應該做的事情,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希望今後最好是不要再發生,但如果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定要比這次做得更好。這就要求有關的部門,不斷完善應急方案,我們的應急方案是落後的,是按照1998年(當時是10萬人滯留)做的方案。這次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是寶貴的,要很好地總結它,制定更先進、更科學、更合理的方案,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
接下來,地方政府還要跟鐵路部門,尤其是廣鐵集團商量,如果將來再發生這樣的事情要進行大分流,首先在廣州周邊城市進行大分流,不要將全部人流都集中在一個城市的火車站。總而言之,有很多的地方是值得總結和完善、提高的,我相信將來萬一真的再發生這類的事情我們會處理得更好。
南方日報:近年來廣州市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也面臨空氣和水的污染治理難度加大、節能減排的空間收窄的問題。在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走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廣州是否有新的舉措和想法?
張廣寧:隨著城市的發展,大氣、水、環境治理的難度有所加大。多年來市委、市政府一直很重視節能減排,以及保護水和空氣。2003年,我們就提出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建設——為了治理好空氣,包括水環境,我們實施了“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2006年啟動了第二期工程,對廣州的大氣、水進行整治,我們做了很多工作。
事實上,在提高整個城市的綜合承受能力方面,環保和人口增長是矛盾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量就會出現人口、環境、能源帶來的新問題,而且制約發展。如果還是用老模式來做的話,就很難破解難題,很難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我們要從整個城市的發展戰略來思考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從實施城市發展戰略的高度推進區域的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很重要,區域協調發展了,可以將人口予以分散,可以打破區域的不平衡。另外,我們從改善城市環境的戰略全局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最佳化首先是“退二進三”,前幾年關閉了147家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或者將這些企業搬遷,通過搬遷改造後,環保容量也加大了。例如廣州造紙廠9號機組放在南沙,這是非常先進的技術,包含了環保技術,將來發展到100萬噸的時候,老的造紙廠就關閉。這樣環境的容量就改變了。同時在中心城區,也將空間置換出來發展第三產業。
在破解產業結構最佳化難題方面,我們注意協調發展。廣州面積有7435平方公里,國家批准的市區規劃是549平方公里。我們將產業按功能地區進行不同的定位,將老的產業關閉,新建工業必須完全按照先進的環保要求進行建設。《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從提高城市綜合服務水平的高度來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南方都市報:我注意到,您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花了相當多的篇幅論述民生問題,備受關注的改善收入這部分提到,建立健全包括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企業職工最低職工標準,在目前物價上漲的背景下,市政府在2008年有哪些實質的舉措實現上述目標,讓廣州市民分享到發展的成果?
張廣寧:這也就是“勞有所得”的問題。工資的問題大家是非常關心的,政府也是非常關心的。首先是提高企業的最低工資標準,2006年、2007年兩年都提高了,今年還會這樣做。其次,我們各類企業都要建立一套企業工資增長機制,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已經做了市場工資的調研,供企業參考。再次,政府要加大監控,包括加班費,不能讓工人加了班還不給錢,政府在這些方面要負起監管的責任,督促企業建立工資增長機制。
南方都市報:在勞有所得的基礎上,請您介紹一下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張廣寧:學有所教方面,市委、市政府的力度是很大的。從前幾年的麻雀學校到示範性高中的硬體投入,對農村學校的硬體建設,投入了四五十億元。教育經費逐年上升。在農村義務教育方面減免雜費和課本費的基礎上,免除學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好睏難學生的補助,包括住宿費的補助。同時對學生給予獎學金,農村的學生讀到國中不考高中或者是考不上高中,鼓勵他們讀職業技術中學。每年資助200名困難家庭的學生,管吃、管住,一切費用都包,總而言之在學有所教方面按照省里的要求,在不斷地完善我們的工作。
病有所醫方面首先是增大醫療保險。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視,目前正在探索,勞動社保局也在研究,不但將失地農民和農轉居的農民納入醫療保險,同時建議覆蓋全社會。如何想辦法將看病貴的問題解決,一年來政府加大了對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包括農村衛生站的投入力度,目前正在運作。原來的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用房是租賃的,現在政府幫助他們出錢購買房屋或者租金由政府出,同時解決工資費用等等,這裡有一套方案,包括藥品的集中採購。總而言之,降低在社區看病的費用,同時跟醫保結合在一起,解決市民民眾看病貴的問題。對困難家庭和大病的救助,我們準備建立城鄉一條龍的困難家庭救助體制。
在“老有所養”方面,首先還是要建立好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現在也沒做到全社會覆蓋,前年是210萬人,去年增加了14萬~15萬人,接下來準備下決心做到覆蓋全社會的戶籍人口。我們還將早年在企業退休人員的費用和養老金提高了,去年提了兩次。早年在國有企業退休的人員包括其他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非常低的,我們給予了提高。為將歷史遺留的問題予以解決,我們在全國率先解決早期離開企業的退休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問題。同時對養老問題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建立了社區的老人之家,共有1200多家,同時我們建立了老人院。
廣州電視台:眾所周知,汽車產業是廣州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廣汽集團的銷售總額超過了1000億元,廣州的汽車發展成功有怎樣的秘訣?汽車產業的發展跟日益擁堵的交通是否會存在矛盾,未來廣州是否會限制上牌?
張廣寧:當初汽車產業的成功,首先是領導重視,同時有一股執著的精神。廣州標緻做了12年越做越小,最高的年產量也沒有超過3萬輛,因此失敗了。當時省市主要領導認定汽車對廣州和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太重要了。有了這種執著的精神,不斷向中央有關部門匯報,包括國務院分管的領導匯報,最後得到他們的支持。
其次,我們總結了“廣標”失敗的教訓,拿出了符合中國汽車產業政策,利用“廣標”資產重組項目的方案。當時廣標遺留下來30億元的債務,還要對新公司進行投入,開創了中國汽車企業歷史先河。這不是日本人提出來的,而是廣州人提出來的。當初日商認為,讓他們在法國人的汽車廠裡面做日本人的車是很難的,我們還是說服了他們,最終做到小投入,又按照產業政策的要求,走滾動發展、實事求是的路。
第三,總結經驗教訓,跟外方真誠合作,取得雙贏。跟外資合作很重要,廣標存在的問題是“你對我不放心,我也對你不放心”。原來的車型做了十年還是不變,最終我們總結了當時失敗的原因,吸取了教訓,做到共贏。
張廣寧工作照片張廣寧工作照片

第四,隨著廣州本田的成功,包括東風日產的進入,廣州豐田的合作,進行了產業的布局。東北南合理布局的三大汽車廠,帶動了一大批零部件,布局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通過十年的發展,廣州汽車集團在去年超過1000億元的銷售總額基礎上,沒有停滯不前,而是花了68億元投資自己的工廠,搞自我研發產品。到2010年,廣州企業生產的屬廣州品牌的汽車就會誕生。
汽車產業的發展跟道路的擁堵是否會自相矛盾?這裡不能將廣州生產汽車跟道路擁擠擺在一起,並不是一回事。即使汽車不在廣州而在上海、武漢生產,廣州人如果需要購買汽車的話也會購買,這是兩回事。我曾經說過,一個城市控制汽車上牌是不現實的。如果廣州限制上牌,人們買了車沒有汽車牌,就會到周邊的城市上牌,上了牌的車還是可以開到廣州來的。
目前並沒有採取限牌措施,除非上級部門有新的規定。但控制汽車的尾氣污染是現在可以做的事情,我們從2004年開始禁摩,一直到2007年開始幾十萬台機車不準進入市區,這個量是很大的。
公車、計程車使用清潔能源,目前結合廣州的實際推廣LNG,如果有更好的清潔能源市政府也會支持。我們推廣了“歐III”標準,實際上在珠三角城市推廣是很難的,我們也做了。去年我們將貨車進城的時間也進行了限制,最近環保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實行了環保標籤的管理。目前統計的結果是,100萬輛機動車有20萬輛達不到環保排放標準,現在沒有法規不給他們上路,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我們可以進行交通管制,方案會更加細化,也歡迎大家出好主意,如何更好地監管,使達不到環保要求和排放標準要求的汽車在2009年不準進入市區。現在要將可以做好的工作做好,隨著城市的發展將來會有更好的辦法,我們會繼續研究和想辦法。
人民日報:記得張市長有一句名言,做市長要為中低收入階層做主,過去您是汽車市長,現在我想給您一個新的稱呼——民生市長。從汽車市長到民生市長的五年中,您遇到了哪些挑戰?
張廣寧:我從2003年2月份到今年2月份當了五年的市長。一個城市的市長遇到很多的困難和問題,有些是不能迴避的,是要正視的,就是所謂的迎接挑戰。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在2003年3月份,一當市長就遇到突如其來的“非典”,當時廣東是災區,廣州是重災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領導下,總書記,總理親自來廣東、廣州,給了我們最大的支持,當時的省委書記張德江和省長黃華華也靠前指揮,以鍾南山為代表的醫務工作者做得很好,最終戰勝了“非典”。
五年之後,又是年初,又遇上了50年~80年一遇的冰災造成了京廣大動脈的停運,使廣州地區滯留旅客300多萬人,廣州站200萬人,這也是一個考驗。這個考驗是很深刻的,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挑戰。我國過去十年有三大自然災害,1998年洪水,廣州沒有受到影響,後面兩件事情,一個是“非典”,還有80年一遇的雪災我們都遇到了,對我個人來說或者是政府來說都是挑戰。
接下來還要接受的挑戰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面對的人口、環境,包括資源的壓力,如何協調發展,怎么走出科學發展的道路。
新快報: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大廣州的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廣州市在2008年公共運輸的建設方面有哪些舉措?廣州就捷運公交年票的問題開了市民聽證會,最終的方案什麼時候可以出台?
張廣寧工作照片張廣寧看望民眾

張廣寧:交通基礎設施在2008年有幾點:首先是加快捷運的建設,捷運已經通了116公里,計畫在2010年開通250公里,現在已經批准的是211公里。今年政府在交通基礎設施上要加大投入力度,還要著手研究今後5~10年的捷運網路如何完善。2010年~2015年的捷運網路規劃要穩定,今年爭取報上去。
大家也知道,廣州市政府去年收購了東南西環高速公路,疏導交通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整個車流量比原來翻了一番。今年的工作重點是將幾個匝口打通,進一步發揮東南西環的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要建設快速公交線路,政府研究了好幾年,實際上去年有關部門已經完成了工作方案,但有一些市民通過媒體對BRT提出了很多的擔心。我認為擔心是好意,提出問題是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根據市民的意見進行修改,因此耽誤了一些時間,修改的方案比原來要好很多了。原來的方案車是用專車的,現在不一定用專車,上下車門還是按照現在的公車門右上右下,這樣就節省了很多的費用,有關方案已經改進了相當一部分,準備上交政府,希望今年可以定下來,而且可以推進建設。
在快速公交上,國際國內對此爭論很大,我們總結了很多城市失敗的教訓,希望可以成功。如果可以成功的話,市民乘坐公車就會方便很多。我們的目的是加快捷運建設、加快公交建設,鼓勵大家乘坐公共運輸。
今年還要打通一條南北向道路,從番禺到廣園路線路,主要有獵德大橋和獵德二期,今年我們抓緊推進,希望今年可以將這條線路打通,緩解天河、海珠的交通壓力。
隨著汽車越來越多,交通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會正視這個問題,努力改善它。

相關新聞

廣東省第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於2016年1月30日下午在廣州閉幕,大會補選張廣寧、劉悅倫、羅娟(女)為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補選龔稼立為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