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希堯(1905-1950)原名德厚。民國愛國人士。
生平
1905年張希堯生於遼寧省西豐縣一個農民家庭,原名張德厚,由於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堯舜那樣治國愛民,更名為張希堯。
1913年,張家在房木鎮上經營一家遠近知名的“張家鐵爐”。1919年春,張希堯以優異成績考入西豐縣立中學。
1923年張希堯考入奉天省立第二職業高中(又稱第二工科)。1925年,畢業後回到母校西豐縣立中學任教,擔任該校數理化教員。1926年辭去待遇優厚的中學教師職務,考入東北大學理工學院化學專業。在此期間,開始學習馬列主義,接受共產主義思想。張希堯與閻寶航、車向忱等人於1928年9月23日發起成立了奉天平民教育促進會(後改為遼寧國民簡易教育促進會)。1930年暑假,與朱大光、王洗塵回家鄉組建國貨銷售合作社,倡導國貨和抵制日貨。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投筆從戎,流亡北平,與高崇民、閻寶航、盧廣績、楊大光、王化一等27人被選為“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委員,其進入執委會並組建及擔任東北學生軍總負責人。1932年,學生軍參加了聞名中外的長城抗戰。1933年張希堯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平津東北特委工作,擔任其組織聯絡負責人,他的家成為共產黨地下工作聯絡站。1934年10月,北平國民黨當局以抗日罪名將其逮捕,經閻寶航出面營救後獲釋。1937年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參加籌建東北救亡總會並擔任常委兼組織部長,同時成為東北救亡總會黨團組織成員。1938年初,張希堯在北平主持東北救亡總會武裝部工作,選派地下黨員組織青年學生在平西、冀東一帶進行抗日武裝鬥爭;同年8月轉移到西安,負責西安救亡分會工作;1939年到延安入馬列學院學習。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東北。
1950年11月1日張希堯在瀋陽病逝,終年45歲。其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並葬於瀋陽北陵革命烈士陵園,墓碑上刻有東北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供後人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