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宓

張宓是一名元代人,字號是淵仲,出生地是濟南歷城,諡號“宣懿”。

張 宓(生卒年不詳) 字淵仲。元代濟南歷城人,張榮之孫。張氏自張榮起兵反金,一門榮貴,蟬連數代,為濟南的豪門華宗。張宓之父張邦憲是張榮第七子,為淮安路總管,死後追封為濟郡公。張宓年幼時就以質子身份入侍皇太子海山(即武宗),賜名蒙古台。武宗即位(1307年)後,授尚沐奉御。武宗曾於便殿召見張宓,垂問古聖人中可效法者。張宓回答說:帝王之德,莫大於孝,臣濟南人,濟南有舜祠,舜是聖人,事父母可法者,莫如舜。後來山東大旱,遭遇蝗災,武宗命張宓到濟南舜祠祭祀。仁宗即位(1311年)後,張宓出知滕州,後入為度支監丞,轉拜兵馬司都指揮使。不久任彰德路總管,著力緝盜,境內安然。
天曆(1328~1330年)初,張宓改任保定路總管。時紫荊關戍卒至保定劫掠,城內居民持械自衛,殺數十人。知樞密院事也先尼趕到保定,紮營城外,捉拿居民百餘人至營中,一番拷打後全部殺掉,並揚言即日屠殺全城居民。張宓當時告病在家,聞訊急忙趕到也先尼帳下,陳述事件原故,曉以利害,願代民贖罪。也先尼聽後氣餒,又殺掉幾人後撤軍而去。城中居民聽說張宓安然而歸,奔走相慶保定城免遭屠殺之禍。張宓後調任平江路總管。平江積壓舊案700餘件,張宓到任數日就處理殆盡。時東南諸路富戶將田佃於他人,徭役賦稅全由貧戶繳納,百姓苦不堪言。張宓將此情言報行省,並著力清查,百姓負擔有所減輕。
順帝元統二年(1334年),張宓升為吏部尚書,次年改任嶺北行省參知政事。至正三年(1343年),拜山東東西道宣慰使。時益都路油稅為4500錠,超出正常稅額10倍,張宓獲知後,立即下令予以廢除。益都百姓十分感激,特刻碑紀念此事。不久,張宓因病辭官,66歲時謝世。贈授中奉大夫、江浙等處行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濟南郡公,諡號“宣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