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經[清朝陝西興漢鎮總兵]

張大經(1719年 — 1773年) ,字子常,祖籍山西省澤州府鳳台縣。清朝軍事將領,乾隆十六年(1751年)登辛未科一甲一名武進士,授一等侍衛。官至陝西省興漢鎮總兵,於第二次金川之戰戰死沙場。張大經死後,乾隆帝賜恤,並予騎都尉世職,入祀昭忠祠,圖形紫光閣,列前五十功臣。其子張無咎襲騎都尉,曾任台灣北路協副將。

傳略

引文出處
國史大臣列傳正編卷一百五十六
張大經列傳
張大經山西...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5785號
陳曾矩擬
張大經列傳
張大經山西...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122號
清史列傳一百二十一
馬全牛天於張大經阿爾素納
大經山西鳳...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753號
張大經
大經,山西鳳台人。乾隆時,由武進士歷官陝西興漢鎮總兵。三十六年,率西寧、陝西兵各千人從征金川。師圍資哩,大經出中路,進攻兜烏。大經以兵千駐阿喀木雅,旋移駐木闌壩鄂克什舊寨,從攻明郭宗,克之。復從攻底木達,俘澤旺。三十八年,溫福進駐木果木,大經將五百人分駐簇拉角克。上以其地在功噶爾拉ㄚ口之北,形勢險要,諭增兵協防。四月,偕烏什哈達等攻達扎克角山,擊敗伏箐賊;沿山下攻得斯東寨,賊棄寨遁。木果木大營潰,參贊大臣海蘭察檄大經撤兵出,遇賊於乾海子,路險不能騎,徒步力戰,死,予騎都尉世職。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史稿.列傳 ,334卷
張大經列傳
張大經山西...
漢名臣傳 ,25卷 ,66-69
李桓輯
忠義二十三
張大經
張大經山西...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353卷 ,291-293

履歷

職銜任期出處
頭等侍衛乾隆16年-乾隆?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5785號
湖北武昌城守營參將乾隆20年-乾隆21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5785號
山東濟南城守營參將乾隆24年-乾隆28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5785號
文登營副將乾隆28年-乾隆34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5785號
陝西興漢鎮總兵官乾隆34年-乾隆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84462號
騎都尉(贈)乾隆38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5785號

關聯

張無咎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山西。承襲其父張大經騎都尉,先任天津鎮蒲河營都司,後任福建提標後營游擊,1795年(乾隆60年)奉旨接替陳大恩,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北路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中的這階段,台南以北之台灣中南部及北部的駐地最高武官將領。是年,他因為陳周全民變,於彰化城內自焚陣亡。

科舉

乾隆十六年, 張大經獲取一甲一名武狀元。乾隆二十年(1755),授湖北武昌城守營參將。乾隆二十三年, 張大經以承擔緝捕造反的馬朝柱,限期已滿,一無所獲,被部議降一級調用。乾隆二十四年,捐復補山東濟南城守營參將。乾隆二十八年,遷文登營副將。乾隆三十四年(1769)正月,張大經再升任陝西興漢鎮總兵。乾隆三十六年,張大經奉命率領西寧、陝西官兵各1000人隨從大軍出征金川。三十七年二月,張大經所屬的軍隊一出師就包圍了資哩城,他率師出中路進軍。九月,出師,進攻兜烏。接下來,張大經派兵千人駐紮在阿喀木雅,很快轉移駐紮木闌壩鄂克什舊寨,十二月,大軍攻克木爾古羅及卡了。進攻造反的布朗郭宗,張大經偕侍衛普爾普等直逼造反者大寨,攻克造反者的寨。焚毀寨樓,殺害許多造反者。乾隆帝傳諭交部議,從優敘功,官加三等。正好副將軍阿桂已攻克美諾的謀反的酋長僧格桑,酋長逃遁、投奔布朗郭宗,張大經隨將軍溫福跟蹤追到底木達,從側面進攻布朗郭宗,一舉攻克反叛的酋長。返回後,又跟從大部隊攻占底木達,生擒了僧格桑的父親、首領澤旺。大獲全勝,出師告捷。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大軍攻克噶爾拉。張大經偕同副都統烏什哈達等,冒雪登上山口兩峰,奪其碉堡。這個月,大軍移營,溫福進駐木果木,張大經率領將士500人分駐簇拉角克。乾隆帝認為這個地方處於功噶爾拉丫口之北,形勢十分險要, 諭旨要增添兵力,協助嚴加防禦。四月,張大經偕同烏什哈達等攻占達扎克角山,擊敗伏箐大量造反的民眾;居高臨下,順勢沿山而下,攻克得斯東寨。大量造反的人倉皇棄寨,逃遁而去。六月,張大經以軍功得敘,官加三等。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這月,木果木大營潰敗,溫福遇害。七月,當時主將參贊大臣海蘭察傳檄張大經撤兵退出。不巧路遇大量造反的民眾聚集在乾海子險要地帶,道路險阻又不能騎馬,只有徒步盡力奮戰,終歸寡不敵眾,張大經等將士戰死沙場。張大經以身殉職,在金川營陣亡。乾隆帝賜恤,予騎都尉世職,子孫後代沿襲。死於這次戰事的諸將全都入祀昭忠祠,得到當時人們的祭祀。
張大經等有戰績者,一併繪畫圖形,懸掛於北京皇城西苑紫光閣。這次戰死的馬全列於前50名功臣,其餘的如張大經以及牛天畀、阿爾素納等皆列於繪圖的後50名死難功臣之中。乾隆帝傳諭旨:“總兵張大經效命行間,亦殊可憫,著照高天喜之例,酌減議敘”。命祀昭忠祠,尋議,照陣亡旗員二品大臣例,恩蔭騎都尉。張大經是在《清史稿》中載有傳記的有限的幾個武將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