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堰

張堰

張堰位於上海南部,張堰這個地名,顯示了張堰歷史的重厚。“張”字的來歷,傳說二千年前的西漢開國功臣張良,功成身退,追隨赤松子游,曾到此隱居。張堰鎮上至今還存有“留溪路”的街名。“堰”字,指唐末五代(公元907年左右)所建華亭瀕海之“堰海十八所”,至清乾隆年間,“所存者唯張涇一堰”。張涇堰的遺址,就在今張堰鎮石皮弄口。張堰鎮就建在古代張涇堰的舊址上。

歷史遺蹟

張堰 張堰

人們往往用“滄海桑田”來形容歷史久遠、沉重。張堰千真萬確經歷過滄海桑田的變遷,是幾經滄桑的歷史古鎮。張堰南面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俗稱烏龜山),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城市周代康城就建在大金山腳下。海潮侵蝕,至南宋,三個島嶼陷入海中。張堰也受海水之累。宋乾道二年(1166),轉運副使姜詵置張堰閘,即今稱謂的“張涇閘”,在張堰的桑園村,那裡有個地方名“閘上”,便是張涇閘的歷史遺存。桑園村境北部有“曬鹽地”,這個地名,時時提示著人們不要忘記滄桑巨變:在那遙遠的過去,這裡曾是曬鹽的地方。現在的桑園,先人是花了多少心血與勞累換來的。

上海市區發現的志丹苑元代石閘遺址,對於上海大都市水利發展史而言,價值重大。從整個上海地區而言,張堰的“一堰一閘”,張涇堰建造年代比元朝開國早三個半世紀以上,距今約1200年;張涇閘建造年代也比元朝開國早一個多世紀,距今858年。如經考古發掘有所發現,其價值不會遜於志丹苑元代石閘遺址。

近年,張堰曾有過重大考古發現,將張堰的歷史往前推進了數千年。據說,上海的考古學家因無暇顧及,暫時未作深入發掘。大多標誌性的歷史遺存,經人為的、自然的毀損,已經消失。但張堰仍有不少歷史遺存可讓今人游賞、緬懷。“三命坊”遺址便是其中之一。在張堰鎮中大街政安弄口南邊,尚存一根石柱,便是三命坊原址舊物。三命坊為明代吳梁立。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張堰鎮、張堰鄉合併,建立了新張堰鎮,優秀傳統保留至今,二○○一年創建成為上海市一級衛生鎮和上海市文明鎮,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於鎮上民風淳樸、生活有序,連續三年被授予治安穩定單位。張堰鎮已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入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中心鎮,是上海市重點發展的區域。

張堰鎮位於金山區中部,東鄰朱行、山陽鎮,南、西與金山衛鎮接壤,西北與乾巷鎮毗鄰。

行政區域

地理環境

張堰鎮地處北緯30度,東經120度9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較多,無霜期較長,適合農作物生長。地形西北片稍低,屬松隱低平原的東南外緣,地面高程為吳淞基面高程3.4—3.8米。東南片略高,屬金衛高平原的西北外緣,地面高程為吳淞基面高程3.4—4米。土壤有三個土屬,以青紫泥土屬為主。城內土地肥沃。

張堰鎮藏有江南地區稀有的礦藏。經上海市地質探測隊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探測,探明張堰鎮界山、百家村一帶地下有品位較高的中型銅礦床,除含銅外,還含有銀、金、鉑、鋅、鎘等多種金屬,銅平均品位百分之一點三一,伴生的銀的儲量可達大型規模。經上海投資諮詢公司組織專家進行技術評估,認為“張堰銅礦為D級,儲量十萬噸,品位較高,建礦條件優越,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產地”。

張堰鎮地位於長江下游三角洲平原,又處在黃浦江的上游,除境內降雨產生地表徑流外,尚有浙江平湖縣過境的客水,黃浦江潮水也經張涇河流至張堰地區,故地表水資源豐富。

經濟介紹

1993年12月,撤銷原張堰鎮、張堰鄉建制,建立了新的張堰鎮。張堰鎮是上海市22箇中心鎮之一。

規模較大的企業;現有企業不斷發展,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規模企業,2005年產值超億元的有嘉樂、東海啤酒、申金、鶴豐、鑫冶、西門子6戶企業。全鎮基本形成機械電子、汽車零部件配套、輸變電設備配套業和家紡服裝業等主導產業。

第三產業不斷拓展。工業園區、新鎮區、秦望山玉蘭園旅遊度假區的開發建設,南社紀念館等人文景觀修復工程的啟動,給全鎮商品流通業、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發展帶來商機,第三產業在原來基礎上有較快發展。

第一產業穩步發展。按照“鎮有主導品種”的方針,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全鎮農業區域化生產布局逐步形成,糧經作物比例由35 :65 調整到40 :60 ;農業畝均產值由3682元增加到3875元。

金山總部

上海金山總部園按照功能全覆蓋,服務全覆蓋的建設要求,始終以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致力於建設人才密集、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集專業化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技術創新基地為一體的創新型園區,始終堅持通過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和自身服務能力、服務水平的提升,不斷最佳化園區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是金山總部經濟發展的示範性創新創業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