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園,武漢理工大學學生,作為一名殘疾人,不容迴避的問題就是如何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習慣了沒有手臂平衡走路,吃飯、刷牙、梳頭、洗臉、寫字,這些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張園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最終考入武漢理工大學。人物事跡
面臨挑戰
也許四歲的張園並沒有意識到失去雙臂意味著什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帶給他的挑戰,使他懂得了自己需要什麼。在我們看來無憂無慮的童年,對於張園來說卻是一種自我征服,他在那段日子裡,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動,更加珍惜每一個好心人幫助。既然要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那么就必須學會以腳代手。首先就要學會吃飯,刷牙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可這些對於四肢完好的同齡人尚屬不易,更何況他是用腳,難度可想而知。剛開始,他稚嫩的腳趾怎么也不聽使喚。這時,隔壁的一位老爺爺提醒他要訓練腳的靈活性,先學會從自己頭上扯下一根頭髮,如果能夠輕易地從頭上扯下一根頭髮,再做其他的事就容易得多了。就這樣,他便開始練習用腳夾頭髮。起初他連腳都抬不起來,稍微抬高一點就像肌肉要撕開一樣痛,更別提夾頭髮了。不過,他並未放棄,而是更加勤奮地練習,強忍著那鑽心般的疼痛,一次次慢慢地腳越抬越高,最後終於能夠抬到頭上了。可是兩個腳趾怎么也夾不住頭髮,即使偶爾夾住也用不上力,根本沒辦法扯下來。他堅持練習了幾次後,仍沒有任何起色,開始有點氣餒了,覺得這對他來說,幾乎是件不可能做到的事,也曾想到過放棄。這時,是他的母親不斷地鼓勵我,用典子的事跡不斷激勵他,使他重拾信心,繼續咬牙堅持著,練習用腳趾夾比較細微的東西,不斷地鍛鍊腳趾的靈活性。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懈的努力,他終於能夠比較順利地從自己頭上扯下一根頭髮來了。再學習用腳吃飯,刷牙果然簡單多了,就這樣,幾個月下來,他已經基本上可以用腳來應付他的日常生活了。艱難求學
然而接下來,又一個難題出現在他面前,那就是他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活下去。母親堅決認為,讀書是他唯一的出路。既然決定要讀書,就得先學會寫字。寫字可不像吃飯,刷牙那么簡單,需要腳有相當好的靈敏性和精確度。他雖然能較輕易地夾住筆,可想寫出字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能儘快學會用腳寫字,早點上學,他犧牲了一切空餘時間,日以繼夜地不斷練習。就這樣,汗水一次次浸濕了他的衣裳,腳上也磨起了大大的血泡,雙腳也累得又酸又脹,他仍然咬牙堅持著。腳上的血泡磨破了,血水都流了出來,流到筆上慢慢凝固了,和傷口粘在一起,不要說寫字,即使動一動都很疼,他也不願意寫了。這時,典子刻苦練習的形象又浮現在他的腦海里,激勵著他繼續努力,他腳上的血泡磨起一個又一個,繭起了一層又一層,他始終忍痛堅持著。可即便是這樣,練習了相當一段時間,卻收效甚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一天,他練得實在太累了,不知不覺把臉靠在腳上,迷迷糊糊睡著了。醒來後他驚奇地發現字寫得好多了,原來把臉靠在腳上寫字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於是,他開始把臉靠在腳上練習寫字,沒過多久,他便可以用腳寫出比較清晰的字了。他實在是太高興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背著書包去上學。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逐漸學會用腳寫字、刷牙、洗臉。當每一次面對困難時,他總能想起父母殷切的希望,老師親切的關懷,這一切使他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艱苦訓練加上父母的一路幫助,老師的指導,張園學會了料理自己的基本生活和寫字。但還是比較慢,所以張園需要花常人兩三倍的時間去學習。
脫穎而出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他從來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他常常笑著說:“我始終把自己看作正常人,只有面對鏡子或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時才覺得自己有殘疾,不過這些都不重要,我已經堅強的走過來了。”的確是這樣,憑著對生活的無限憧憬,他贏得了眾人欽佩和讚許的目光。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長江日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等媒體對他進行跟蹤報導,1996年他當選為“武漢市十佳少年”,1994到1998年連續四年被評為“武漢市三好學生”,1998年參與了中央電視台百集紀實劇《好孩子》的拍攝,同年考入區重點高中,2004年高考以文科547分考入武漢理工大學。進入大學後,張園求學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留,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以自信健康的姿態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先後獲得校金秋藝術節“校園劇大賽三等獎”,2004年度首屆“理工十大風雲學子”,2005年校園“十大陽光之星”,2006年首屆校園歌手大賽“校園十佳歌手”,2007年武漢市第四屆“殘疾人自強模範”。
親情的力量
張園的媽媽,是中國女性中普通的一員,但她的愛使她成為一個不平凡的母親。為了照顧張園上學,張媽媽放棄了工作,騎著腳踏車接送張園和他妹妹上學,多少次摔倒在泥濘的道路上,多少次汗水滲透了媽媽的衣服,多少次淚水咽進了心窩……父親為了家庭的收入而不辭勞苦地工作著,張園每天只能在吃晚飯時才能見上一面。雖然言語不多,但父親也曾為他蓋被子,看著他輕輕的笑。妹妹深愛著他,常常給他說一些好笑的事情,逗他開心。這一切,深深鼓舞著他樂觀的迎接每一天,用笑容和成績來寬慰家人的心。他說風箏飛得遠,是因為地上有人在牽掛,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家人是他最大的指支持和動力!他常常這樣認為,是父母給了他兩次生命,也是父母給了他生活的翅膀,他願早日獨自飛翔,報答父母。眾人榜樣
在他的朋友中,說起張園,大家都有一種無比自豪和佩服的敬意。自大學開始,張園就結交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路朋友,他的好友見證了他的每一次成功,每一次挫折。但讓他們最為佩服的是,他對生活樂觀的態度以及那種超然的心態。在張園的臉上從來看不到憂愁,只有微笑;在張園的生活中,沒有失敗,只有不懈的奮鬥。在2006年的校園十佳歌手大賽中,張園在舞台上用歌聲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並不時用右臂僅剩下10厘米的肱骨向台下的師生舞動,向大家鞠躬。他的勇氣贏得了全場最持久的最熱烈的掌聲。有一次,好朋友家中出了點事,張園知道後,不時的發簡訊鼓勵遠在家鄉的好友振作精神,勇敢的面對生活,而後時不時邀請好友到他家吃飯聊天,寬慰好友。在學習上,張園克服了種種困難,在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的同時,還幫助好友小姜和小於複習統計學,督促他們早起晨讀英語,上自習。在他的幫助下,好友們順利的通過了統計學和英語四級考試。自信,使他的生命之花更加燦爛;樂觀,使他的人生路途更加寬廣。2007年7月,他自願參加武漢理工大學“關注少兒,心繫未來”實踐隊,在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為結對幫扶10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為期一周的家教活動,還把他們帶到武漢理工大學開展校園環境游,參觀科技館。以此拓寬少兒眼界,確立奮鬥目標,培養科技意識,形成科技改變命運的觀念,同時以自己的事跡激勵他們刻苦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變命運。
張海迪曾說過:“活著就是為了克服生命的困境。”張園認為,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挫折不要灰心。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有起有伏,有苦有樂,充滿挑戰,這樣的人生才有激情,這樣的人生才有追求,不是嗎?你的未來不是夢,只要你有理想,能堅持,肯努力,願付出,一切皆有可能!張園不僅克服了生命的困境,而且還創造了一段樂觀向上的抗爭史,為我們的心靈又找到一面鏡子。我們相信,他將會以不變的姿態迎接新的一天,延續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