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山東中醫藥大學學習,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
1990年7月至2007年先後擔任山東中醫藥大學基礎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其間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進修(1996年9月—1997年8月)一年。到日本富山醫科大學進行學術交流(2000年5月—2001年4月),並攻讀山東中醫藥大學讀博士(2001年9月—2004年7月)。
研究方向
現主要從事中醫臨床療效評價研究及中醫的定量化研究。
主要貢獻
發表論文42篇。出版專著《中醫統計診斷》,並被列為全國高等中醫院校創新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1990年將非熱力學套用於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揭示陰陽交感現象產生的原因是機體藉助新陳代謝從外界輸入負熵的結果。
1995年建立中醫五臟精氣變化規律的第一個非線形微分子方程數學模型,發現的“五臟奇異吸引子”在第三屆系統科學與系統理論國際研討會上引起了歐美專家的興趣。
研製治療高脂血症、高黏滯血症的“清血丹”和抗癌純中藥“七星丹”。
獲獎記錄
“基於詮釋學的症狀單元研究” 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中國中醫科學院 2010。
“選錄歷代五臟病醫案進行統計學處理對藏象學說中五臟的形態學基礎和功能變化規律的研究” 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山東省學位委員會、山東省教育廳 2006。
中醫臨床輔助診斷系統 山東省計算機套用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山東省信息產業廳、山東省經濟貿易委員會、山東省科技廳 2006。
證候統計規範化及中醫五臟的解剖學基礎 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 山東省教委 2005。
五臟生理病理變化的客觀化評價標準和檢測指標體系研究 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山東省科委 2005。
健康成人五臟精氣變化規律的計算機數值仿真 科技成果獎三等獎 山東省科委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