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同寶是安徽人,本科就讀於離家不遠的合肥工業大學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11年以同專業第一的成績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在此之前,其所在學院尚沒有學生保送清華大學的先例。他回憶說,參加保研面試時,他走在清華園裡,看著偌大的校園、宏偉的建築,穿梭的人群,這讓他非常興奮,但又倍感緊張。
個人經歷
張同寶一直很珍惜在清華讀書的良好機遇和平台。剛開始選擇攻讀碩士學位時,張同寶並不確定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做科研。經歷了兩年多的學術研究工作之後,他驚喜的發現自己能從科研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同時,工科的研究成果還能直接用於實際生產研發,迅速造福於社會,這讓張同寶發現自己掌握一技之長能夠大有用處,於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科研信心。
張同寶不僅在科研上收穫豐富,還在學校社會工作崗位上鍛鍊能力,服務奉獻。在清華讀研的近三年時間裡,張同寶曾擔任化工系研究生會辦公室主任、化工系研三班團支部書記、化工系11級橫向班組織委員和化工系研三班班委等社工職務,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為同學服務,揮灑著自己青春的激情。他發現在工作過程中與師生們交流是一件可以愉快身心的事,能夠收穫與做實驗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清華給了我這么好的科研平台,我要儘自己所能,為學校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張同寶激動地說。
贏得機遇的同時,能夠長懷感恩,倍加珍惜,並不計得失地堅守,這是特獎人物張同寶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在苦苦尋找成功的奧秘,而張同寶認為這一“奧秘”是顯而易見的——付出,堅持,還有樂觀。張同寶很謙虛,他認為自己並沒有突出的個性,只是時刻告誡自己,“要堅持下去”。每周6至7天、每天十幾個小時,張同寶都選擇守在實驗室工作,晚上會抽出一個小時去健身或游泳。在別人眼中,他日復一日的科研生活顯得有些枯躁無味,但張同寶卻淡然而滿足地說:“每個人在清楚自己的動機目標後,都會在心中提前預知困難情境。在選擇人生道路時,有的人會選擇去當公務員,那他從現在起就會參加很多社工活動。而我既然選擇了科研的道路,就深知要耐得住寂寞並堅持不懈。”張同寶明白,堅持絕不是短期行為,而是一種磨練人的意志的長期訓練。
有時候,張同寶做實驗做到很晚,忽然發現一些新奇的實驗現象,總會迫不及待地想和導師分享討論,就會在深夜發郵件給導師。本以為導師第二天才會回復,但令他驚訝和感動的是,無論多晚,導師總能夠第一時間回復他的郵件。張同寶發現,自己的辛苦和導師相比,還不值一提。從此以後,他更加沉得住氣,從容不迫,厚積薄發。他不斷超越自己,勇於在不同領域挑戰自己,追求創新,面向化學、化工、能源、材料等多學科交叉的前沿領域,主動承擔了磷酸鐵基功能材料製備和功能化的系統研究等前沿課題。此外,張同寶還特別善於總結,每晚睡前都會梳理自己過去一天完成的和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並將做事心得和教訓一字字地總結在筆記本上。他清楚地知道,“現在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有意義,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