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2006年3月 ~安徽工業大學副教授。
2001年12月 ~ 2006年2月安徽工業大學教師。
1999年3月 ~ 2000年12月安徽工業大學講師。
1996年9月 ~ 1999年3月華東冶金學院(安徽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1994年3月 ~ 1996年8月馬鞍山市儀表廠助理工程師。
1990年7月~ 1994年2月馬鞍山市化工聯合開發公司三廠助理工程師。
主講課程
近五年來承擔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燃料化學》、《反應工程》、《工業概論》等課程教學工作,本科生的生產實習和認識實習等實踐環節教學工作。
研究方向
為煉焦煤資源最佳化配置和焦炭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煤岩理論指導煉焦配煤。
主要貢獻
科研工作
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676001)和(50874001),參加國家科技部“863”項目一項,主持完成寶鋼,濟鋼,馬鋼、新鋼等大型企業產學研科研課題數十項,科研經費200萬元以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省級教改課題一項。
論文
(1)張代林,趙梅梅,王培珍,余亮,鄭明東.影響焦炭熱性質因素的研究[J],鋼鐵,2009, 44(10):10-13。
(2)張代林,余亮,鄭明東.煉焦煤的煤岩特徵對其結焦性質的影響[J].鋼鐵,2009, 44(1):15-18。
(3)張代林,余亮,韓仕兵,任學延,張文成.基於40 kg試驗焦爐對煉焦煤中最佳活惰比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J],2008,36(9):110-112。
(4)張代林,王亞春,徐國虎,宋寶寧.中國煤炭分類自動識別系統的研究與套用[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23(3):282-285。
(5)張代林,王亞春.中國煤炭分類自動識別系統的套用[J].燃料與化工,2006年,37(1):6-7。
(6)張代林,張莉.單種煤性質對其焦炭性質的影響[J].燃料與化工,2004年,35(5):1-3。
(7)張代林.利用圖像分析法測定焦炭氣孔結構的研究[J]. 燃料與化工,2003年,34(4):175-178。
(8)張代林,崔平,李婷.煉焦配煤中最佳活惰比的研究[J]. 燃料與化工,2002年,33(6):283-284。
(9)張代林,崔平,陳健.煉焦煤中活性組分質量指標的研究[J]. 燃料與化工,2002年,33(5):235-236。
(10)張代林,姚伯元.確定單種煤中純活性組分質量的方法[J]. 燃料與化工,2001年,32(6):289-290。
(11)張代林,姚伯元,劉衍棋.確定單種煤最佳活惰比的簡易法[J]. 燃料與化工,2001年,32(5):231-232。
(12)任學延,鄭明東,余亮,張文成,張代林, 王春花.微觀強粘比概念在煉焦配煤生產中的套用[J]. 燃料與化工,2008年,39(6):11-13。
(13)張啟鋒,夏紅波,張代林,余 亮,趙梅梅,鄭明東.焦炭熱性質加和性在配煤研究中的套用[J].鋼鐵,2009,44(11):17-20。
(14)崔平, 楊敏,張代林.影響細粉煤濾餅含濕量的主要因素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05,33(2):50-53。
(15)崔平,張代林,汪洋,董旭東.熱重法在焦炭熱失重測定儀中的套用[J]. 燃料與化工,2004年,35(1):12-14。
(16)任世彪,張代林,蔡建安.圖像分析在焦炭氣孔結構參數測定中的套用[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20(1):65-68。
(17)陶金,張代林.影響催化裂化催化劑工業生產因素的探討[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19(4):288-292。
獲獎記錄
以第一完成人獲校教改成果三等獎2項,指導學生參加十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利用參數分組分析及空間投影的方法對焦炭熱性質預測控制的研究”獲二等獎,指導學生參加第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國煤炭分類自動識別系統”獲二等獎。“煉焦煤資源配置和焦炭質量預測控制技術”獲2006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 “中間相瀝青作鎂炭磚粘結劑研究”獲2004年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