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波[遼寧省委黨校教授]

張一波[遼寧省委黨校教授]

張一波,江蘇南通人。原名張正堂、張繼堂,1928年生,泰安市夏張鎮人。1946年參加革命,歷任中共綏化縣委組織幹事、秘書、區委書記。曾就讀於東北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後任職於中共東北局黨校、東北馬列主義高級研究部、中共中央黨校。1949年起任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張一波出身於泰西抗戰英雄張傳倫之家,13歲被母親王鳳雲送到夏張抗日鎮政府當小鬼。1946年4月,張一波從冀魯豫第4抗日中學調乾赴東北,在綏化工作3年,參與了東北根據地建設,在綏化任縣委組織幹事、縣委秘書、區委書記。

研究方向

張一波教授照片 張一波教授照片

張一波從1949年起踏進社會科學領域,從事政治理論教 學科研事業,在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東北抗聯史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填補了許多歷史研究中的空白,提出了許多創新的觀念。對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研究,對第二次中日大戰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貢獻

他在10年前編寫了《第二次中日戰爭史》大綱。參加了中共東北局黨校《中共黨史講義》、《中國近代史講義》、《東北抗日聯軍鬥爭史》、《東北抗聯後期史》等12本書的編寫。在他的專著《反帝大同盟在哈爾濱陸軍軍醫學校內外》一書及他的論文中的許多創新觀點,對研究近、現代史具有重要史學價值。

張一波離休後,從20世紀80年代末,在他參加《全國中共黨史人物傳》編寫和組織工作,及對1000個黨史人物名單的確定、編排、印刷工作,並曾出任北京組副組長和“中共黨史人物基金會”組委會委員。除此之外,他還致力於“9·18”戰爭研究和民間受害索賠委員會的發起工作。這兩項工作,都是戰後遺留問題的重大課題,是史學領域和法學領域的創新學科。他提出的“9·18”戰爭論,已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教授和民間受害者的廣泛回響,一致贊成他提出的日本戰爭罪、危害人類罪從1931年“9·18”算起的論點:日本滅亡中國的侵華戰爭罪,應計算14年;日本反人道罪:平頂山大屠殺慘案罪;731部隊罪;毒氣彈罪;東北千百個萬人坑罪;集家屯罪;日本開拓團罪;勞工罪等罪行,都應從“9·18”算起。中國的經濟損失,不是6000億美元,而是1萬億美元;中國的人員傷亡,不是3500萬人,而是4000多萬人;中國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功勞,應為14年抗戰,不是8年抗戰。

他極力推廣國際法規定的戰爭賠償與受害賠償的區別論:戰爭賠償是政府對政府的賠償;受害賠償是政府對民間受害者本人和遺屬的賠償。毛澤東、周恩來放棄的是戰爭賠償,而民間受害賠償,毛澤東、周恩來從來沒有放棄過。而且,江澤民、錢其琛、吳學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都講過“對民間受害索賠,中國政府不加限制”的話,並說,“日本政府要妥善處理”。進入20世紀90年代,全國的對日民間受害跨國訴訟、討還公道的義舉,風起雲湧,遍及全國,數十起跨國訴訟案,狀告日本。日本東京地方法院等,已開庭50餘次,中國老百姓把日本政府推到了歷史的審判台,這本身就是中國人的一種勝利。

1993年3月12日,張一波參加了全國157名專家、學者、教授聯名向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兩會”提交的提案——要求“兩會”對民間受害索賠立案。從此,國內外報端常見中國民間受害索賠的訊息。1997年,張一波為總策劃、主編,計畫編纂10部民間受害索賠的大型傳記報告文學叢書。

張一波為推動中國民間受害索賠,加強了與日本和美國為中國民間受害索賠的律師團的聯繫。對日本主要是聯繫尾山宏、小野寺利孝律師團。以法律和輿論的力量,日本戰時罪行定能獲得清算,遼寧的報界、電視界不斷報導張一波為二戰死難同胞討公道,為告慰二戰死難同胞而殫精竭慮的工作情況。新世紀初,《遼寧老年報》有這樣一則報導:“為了收集證據和資料,組織有關二戰報告會,他拖著年邁帶病的身軀,四處奔波,辛勤操勞。每天他從早晨四五點開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鐘。由於老人家從事的是純民間活動,缺乏經費,張老就自掏腰包,每月近2000元的退休金幾乎全部投入了這項神聖的事業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