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理環境設計

建築物理環境設計

建築物理環境設計作者:鄭曙暘 (合著者), 劉琦 (編者), 方曉風 (叢書主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建築物理環境設計》是“普通高等教育建築與環境藝術類精品規劃教材”分冊之一,針對建築與環境藝術類專業特點和教學要求而編寫。編寫內容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概念清楚,突出套用,儘量減少計算,追求易教易學的效果。寫作形式上力求活潑新穎,突出實踐,強調案例教學,充分利用圖形、圖示語言。《建築物理環境設計》內容包括建築聲環境設計、建築光環境設計和建築熱環境設計三大部分,共10章,包括基本原理和套用實例等。建築聲環境設計包

建築物理環境設計
括建築聲學基本知識、建築室內聲學原理、建築材料與結構的聲學特性和建築室內聲環境設計;建築光環境設計包括建築光學基本知識、建築光環境設計原理、建築室內光環境設計和室外光環境設計;建築熱環境設計包括建築傳熱的基本知識和建築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建築物理環境設計》可作為建築設計、環境藝術、園林景觀等專業建築物理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建築設計、城市規划行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專業參考書。

目錄

前言

概論

0.1 自然環境與物理環境

0.2 人與物理環境

0.3 建築物理環境設計的研究內容與發展

複習思考題

第1篇 建築聲環境設計

第1章 建築聲學基本知識

1.1 聲音的基本性質

1.2 聲音的計量

1.3 聲音的頻帶與頻譜

1.4 聲音的響度與響度級

1.5 人的聽覺特性

第2章 建築室內聲學原理

2.1 室內幾何聲學

2.2 混響與混響時間

2.3 室內穩態聲壓級

2.4 駐波與房間共振

第3章 建築材料與結構的聲學特性

3.1 吸聲材料與吸聲結構

3.2 構件隔聲

第4章 建築室內聲環境設計

4.1 建築聲環境標準與規範

4.2 室內噪聲控制

4.3 室內音質設計

複習思考題

附錄1-1 常用建築材料的吸聲係數和吸聲單位

附錄1-2 建築材料的隔聲指標

第2篇 建築光環境設計

第5章 建築光學基本知識

5.1 光的基本性質

5.2 光的度量

5.3 人眼的視覺特性

5.4 色彩的基本性質

5.5 材料的光學特性

第6章 建築光環境設計原理

6.1 天然採光

6.2 建築照明

第7章 建築室內光環境設計

7.1 室內光環境設計概述

7.2 典型室內空間光環境設計

7.3 照度計算

第8章 室外光環境設計

8.1 室外光環境設計概述

8.2 城市夜景照明規劃

8.3 城市道路照明設計

8.4 建築物夜景照明設計

8.5 光污染

複習思考題

推薦閱讀

附錄2-1 各類民用建築照明設計標準

附錄2-2 各類工業建築照明設計標準值

附錄2-3 各類公用場所照明設計標準值

第3篇 建築熱環境設計

第9章 建築傳熱的基本知識

9.1 熱環境設計原理與傳熱學的基本概念

9.2 建築材料和構造的熱工特性

第10章 建築圍護結構熱工設計

10.1 保溫設計

0.2 防潮設計

10.3 通風設計

10.4 隔熱設計

10.5 遮陽設計

複習思考題

推薦閱讀

附錄3-1 建築材料的熱工指標

基本符號表

參考文獻

序言

改革開放30年,在建築界造就了一個行業——中國建築裝飾;在教育界成就了一個專業——環境藝術設計。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的建立與發展,涉及建築學、建築工程學、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理論指導,其業務範圍涵蓋建築主體的內外空間。作為高等院校相對應的學科建設來看,除了傳統的建築類學科之外,藝術類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成為適應性強、就業面廣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

從理論建構到社會實踐,環境藝術與環境藝術設計都是兩種概念。由於環境藝術設計的邊緣與綜合特徵,其觀念的指導性遠勝於實踐的操作性。因此在社會運行的層面,環境藝術設計還是以建築室內與建築景觀的定位,進行設計的操作,相對符合時代背景的限定。

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特徵——體現設計空間範圍的難度、進入人類社會生活的深度、涉及不同專業領域的廣度,相對高於二維平面與三維立體各類設計的專業方向。邊緣性、多元化、綜合型的專業特徵,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在不同學校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和各自理解的教學方法,按照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兩種範式向前發展。

儘管目前在高等院校進行的高等設計教育,使用統編的專業教材,並不符合培養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相應教學,但在中國設計教育超速發展的態勢下,實際上大多數大學本科設計專業的教學,還是一種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因此編寫打破人文藝術與工程技術專業界牆,適合不同類型高校教學的通用教材,就成為高等院校設計教育教材編寫的一種方向。現在看到的這套《普通高等教育建築與環境藝術類精品規劃教材》,就是以這樣的理念策劃與出版的。

設計的基本要素,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我們都知道,在愛因斯坦以前,物理的時間概念是絕對的;而這之後發生了顛覆,時間也變為相對的。於是,通過時間進行環境體驗便成為被科學證明的問題。作為今天的高等設計教育。其設計觀念的培育,從本源上就是要建立正確的設計時空觀。

東方文化藝術,尤其是中國的文化藝術,更注重於時間概念的體現,而非是空間概念的形態。這一點,在建築環境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中國建築環境所營造的體系與西方建築環境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的《說園》中,有一句話非常經典:“靜之物,動亦存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動與靜是相對的。換作時空的概念:“靜”是空間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動”則是以時間的遠近來實現它的一種媒介。它表明東方傳統的時空觀是一個完整系統。關鍵在於,它的建築環境一定要體現一種時空的融會。而時空融會的概念所反映的就是以環境定位的藝術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