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神廟

建國神廟

建國神廟建於滿洲國首都新京滿洲國皇宮內,是用於祭奠為滿洲建國而捐軀的人士的國家寺廟。該建築於1940年春天開始興建,在1945年滿洲國解體時混亂中焚毀。 偽滿洲國建國神廟,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修建的偽滿洲國的“太廟”,建於當時的“帝宮”(即現在的長春市寬城區光復北路5號偽滿洲國皇宮舊址)之內。建國神廟的建築風格和當時的“國都”新京類似,為白木日本式廟宇,由南向北分為拜殿、祭祀殿、本殿三個部分。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從日本請回的“天照大神”就供奉在這裡。

基本信息

歷史事件

引言

溥儀參拜伊勢神宮和武天皇的陵墓 溥儀參拜伊勢神宮和武天皇的陵墓

1940年7月“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使東北徹底殖民地化,又開始考慮新的花招——在日本軍部里醞釀在新京建立“建國神廟”,供奉日本“天照大神”,作為吞併我國東北歸為日本版圖的一個標誌。親歷此事的溥儀曾回憶了這段日本人從旁敲側擊到直言相逼的經歷——作為滿洲國的“皇帝”,他必須親去日本迎請“天照大神”。在向自己的祖宗靈位預先拜祭了一番後,於1940年春夏之交(5月),溥儀第二次動身去日本,專程迎接“天照大神”,從裕仁天皇的手裡“請”來了不過是裝盛在一隻長方形木匣里的象徵“天照大神”的三件“寶物”。回到新京後,便在“帝宮”之東,在每一片瓦當和滴水上都刻著“一德一心”的同德殿東南側,按照日本的建設制度,修起了這座“建國神廟”,供“皇帝”祭祀“天照大神”之用。廟內專門供奉“天照大神”,並把其作為“建國神”,表示滿洲的開始不是起源於清始祖,而是和日本一樣,始於“天照大神”,並專門成立了“祭祀府”,司祭祀事宜。為紀念這件“滿洲國大事”,還專門製作了滿洲國之建國神廟創建紀念章。從此,上到滿洲“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在生活中就多了一件大事。當月在瀋陽建立建國神廟。日本關東軍規定,每逄初一、十五必由溥儀帶頭,連同關東軍司令官和"滿洲國"官員們前去祭祀。與此同時,東北各地都按規定建起這種神廟,必須按時祭祀,違者按"不敬處罰法"加以懲治。這是日本對東北各地進一步加強奴化教育的體現。

事件

1940年夏天,在東北大眾的唾罵聲中,溥儀發布了他生涯六個詔書中的第三個詔書,即由“國務院總務廳”囑託一位叫佐藤知恭的日本漢學專家擬寫的《國本奠定詔書》。詔書上說:“自建國以來……莫不皆賴天照大神之庥,天皇陛下保佑。……”,“天照大神”最終被定為“滿洲國”的“國神”。學生、士兵都必須把此詔書背誦如流,背不下來或背錯的要受到批手板等懲罰。這不但是日本在東北進行奴化教育的宣傳材料,也是用以鎮壓百姓反抗的最高司法依據。同時又頒布了《建國神廟、建國忠靈廟祭祠令》。在隨後的《建國十周年詔書》里,把日滿關係由“盟邦”改為“親邦”。

可悲的結局

可悲的是,“天照大神”既沒能保護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關東的天長日久統治,也沒能保佑溥儀這個皇帝。“請”回“天照大神”僅4年後,1945年8月11日晚9時,在日本無條件投降的4天前,溥儀悄悄地逃離了“帝宮”,據他自述:“汽車開出了帝宮,我回看了一眼,在建國神廟的上空,升起了一股火苗,日本人已放火把神廟燒了。”

以史鑑今

建國神廟灰飛煙滅,這一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證也成為一片廢墟。

今天,在“以史鑑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修舊如舊”的原則下,重新修復的包括建國神廟遺址在內的滿洲國皇宮八處景點已於2002年向遊人開放,神形俱滅的建國神廟在消失了半個多世紀以後,其遺址重又呈現在世人面前。作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的例證,它提醒著人們勿忘國恥,珍惜今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