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性肌肉酸痛

延遲性肌肉酸痛

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是指機體從事大運動量,特別是開始一項新運動、運動項目改變或運動強度突然增加後一段時間內出現的肌肉酸痛現象,其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運動性肌肉疲勞,可能是產生超量恢復的基礎條件。延遲性肌肉酸痛一般出現在運動後12~24h,24~48h達高峰,3-7天可自行緩解並消失。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疼痛不同於肌肉拉傷扭傷等急劇性疼痛,其開始於肌肉遠端後擴散至整塊肌肉,其在安靜狀態時不產生自發的慢性疼痛,只有當肌肉進行收縮、被牽張或觸診等機械刺激時,才會誘發產生疼痛的感覺,因此延遲性肌肉酸痛又稱為觸壓疼。延遲性肌肉酸痛對運動能力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關節活動幅度減小、受限、減震能力減弱,肌肉的募集順序和模式發生改變,肌肉收縮力量減小,有觸痛感。

基本信息

一、病因及相關症狀

(1)與訓練的強度有關,強度越大越容易出現酸痛現象。

(2)與年齡有關,在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出現肌肉酸痛。

(3)與訓練的持續時間有關,持續時間越長,酸痛越厲害,但當持續時間到達一個臨界點時,肌肉酸痛不再增加。

(4)與肌肉收縮形式有關,離心收縮容易出現肌肉酸痛,而向心收縮不易出現。

(5)與訓練方式有關,肌肉在不適應和不熟悉的練習內容工作時,容易出現酸痛。

DOMS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肌肉僵化。輕者肌肉僵,活動過程中會減輕;重者肌肉腫脹,劇烈疼痛,觸碰肌肉有壓痛感。

Deveries提出4級評定法:①無酸痛沒感覺到有何影響或症狀。②輕度酸痛手指觸壓時有酸痛和僵硬感覺。③中度酸痛肢體屈伸時有酸痛和僵硬等症狀,輕度妨礙肌肉功能。④重度酸痛明顯的酸痛和僵硬等症狀,嚴重妨礙肌肉功能。

二、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生理機制

延遲性肌肉酸痛主要有以下學說機制:機械損傷、肌肉痙攣、炎症反應和代謝失衡。

1、 機械損失學說

Hough根據自己的觀察結果提出了“組織撕裂”假說,他認為運動後發生的肌肉酸痛可能是由於肌肉和或結締組織撕裂所致。機械損傷包括細胞膜、細胞周圍結締組織的損傷和細胞骨架的損傷。其依據是:(1)在離心運動中氧耗、能耗較少,而損傷、酸痛卻較重;(2)運動後血清中肌紅蛋白和磷酸激酶含量明顯增加;(3)在顯微鏡下能看到肌纖維受損的事實;(4)運動後三甲基組氨酸、羥脯氨酸分泌量增加。

2、 肌肉痙攣學說

“局部缺血-痙攣”假說,認為運動引起參與工作的肌肉局部缺血,缺血引起疼痛,疼痛導致肌纖維痙攣,而肌纖維的痙攣進一步加劇了局部缺血,形成惡性循環。其他研究表明,肌肉離心收縮後電活動增加,但是電活動的大小與酸痛程度並無線性關係。因此,現如今學者對DOMS引起痙攣的理論或肌肉痙攣引起DOMS還需要下一步的實驗證實。

3、 炎症反應學說

炎症反應學說認為DOMS是由機械性損傷所引發的一系列炎症反應,並且Ca 在肌肉酸痛的過程中起到了觸發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疼痛是與組織損傷及炎症有關的主要症狀,痛覺通常經Ⅲ型和V型感覺神經纖維傳導,痛覺的產生需要某些炎性介質參與作用,而前列腺素(PGE)是最重要的炎性介質,運動後白細胞溶菌素和Ca2+濃度升高,可刺激局部PGE的合成,從而引起酸痛。

4、 代謝失衡學說

運動時肌肉組織的缺血、缺氧、ATP不足、代謝產物堆積及氧自由基是引起延遲性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因為運動時機體缺血、缺氧、能耗增加導致ATP供應不足,進而引起酶系失活,ATP依賴性離子泵功能下降,細胞內Ca 、Na 、K 離子異常,線粒體內Ca 的堆積會抑制線粒體的呼吸,增加無氧耗能,引發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細胞壞死並產生延遲性肌肉酸痛。

三、預防與防治

1、預防

根據延遲性肌肉酸痛產生的機制,在平常情況下,經常訓練者和無訓練者在從事各種各樣的肌肉收縮形式中都可能產生延遲性肌肉酸痛。因此,有以下建議:

(1)對無訓練者。無訓練者,應進行一定的基礎測驗或者體能評估,根據測驗或評估的結果,有特別針對性的制定適合的運動處方,指導全程訓練時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不可操之過急。運動前應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

(2)對有訓練者。有訓練基礎者,在運動時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科學合理的訓練計畫和方法,仍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運動前同樣的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訓練的內容要多種多樣可藉助各種小工具進行。最後但卻是極其非常重要一個環節訓練結束之後的拉伸及放鬆練習應嚴格執行。

2、治療

(1)物理治療

①身體練習法。在進行大強度的訓練後,身體疲乏,可繼續做一些放鬆的動作練習,例如瑜伽中的某些動作。②熱療法。熱療法可以促進細胞的代謝和反射性反應,促進結締組織恢復和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的延展性,改善關節的活動範圍。普通熱療法,將毛巾用熱水浸透,置於酸痛肌肉部位,無熱感覺時要及時更換。每次敷15min以上,每天2~3次。③冷療法。冷療法可以降低身體組織溫度,減少腫脹,使血管收縮,達到止痛的效果。常用在急性損傷後的24h~48h內。包括冷敷,冰水按摩等療法。④神經電刺激療法。神經電刺激療法主要是運用電極對運動單位施加刺激,使肌肉被動收縮。用直流電和感應電,將雙極置於肌肉酸痛部位通電7~10min。⑤電磁場療法。ZhangJ等將帶有電磁場特性的雙層織品Farabloc包紮在DOMS受試者大腿周圍5d,測試結果顯示:這種療法可降低血液中丙二醛脫氫酶、肌酸磷酸激酶、肌紅蛋白、白細胞和中性白細胞的水平,緩解疼痛,減少肌肉力量下降。⑥按摩療法。採用揉捏手法,四指併攏,大拇指分開,成鉗形,掌心和各指貼近酸痛部位,四指和拇指略微向上用力提,沿與肌肉生長相反的方向作左右或上下旋轉式移動。⑦推拿療法。將專業的推拿手法配合中藥進行治療,可減少與炎症進程有關的損傷。馬建等運用推拿對上臂屈肌依次做揉、彈撥、推和搓等手法,使肘關節活動角度改善緩解上臂肌肉硬度,血清酶LPO下降明顯。⑧針灸療法。針灸療法是中醫治療DOMS的手段之一,主要是使肌肉放鬆和鎮痛。採用中國傳統醫學針刺療法,選擇肌肉的最痛點,斜刺針,留針時不提插旋轉,待針感消失時出針。⑨刮痧療法。相比較按摩,手法簡單易學,便於操作,見效快。

(2)藥物治療

①服用消炎藥物。用消炎藥可以減輕肌肉酸痛的症狀,比如阿司匹林、氟比洛芬酯等。每日服用Vc100mg,持續服用30天可防止和減輕肌肉酸痛。②服用營養補劑。適當服用蛋白質類的營養補劑,如支鏈胺基酸等,以維持肌肉結構,減輕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症狀,促進身體機能恢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