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和會館

會館有理事會組織,理事七至九人,理事長主持理事會。 朱來南陵被同鄉推選為廬和會館理事長後,立即發動同鄉重建廬和會館,開辦中、國小,江北同鄉紛起捐助,不久集成巨資。 抗戰勝利後重新組建的理事會,選出理事七人,朱炳南仍為理事長。

清光緒年間,江北籍宿儒、牧師、富賈、士紳等發起籌建,由塗葆光(南園澡堂老闆)、胡正友(鄉紳)、沙毅(南陵縣基督教宣道會牧師)、胡龍章(老夫子)、孫訪漁、胡竹庵等,向江北籍同鄉,一戶不漏地募集款項建成。會館成立後,還為本籍子弟創辦了儲才學堂。
廬和會館的老館址設在玉帶橋附近,南陵中學後面教學大樓至後垣牆,占地約四、五畝。抗戰前,古老的門樓牆磚斑駁,門頭石刻“廬和會館”四字,院內四周有平房,中有廣場。會館有理事會組織,理事七至九人,理事長主持理事會。三十年代初,理事和理事長大都是工商界知名人士。三十年代中期,朱炳南任安徽省保全大隊長,駐防南陵,為同鄉熱情擁戴,後調任團長未就,定居南陵。朱炳南,原籍舒城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朱來南陵被同鄉推選為廬和會館理事長後,立即發動同鄉重建廬和會館,開辦中、國小,江北同鄉紛起捐助,不久集成巨資。於民國25年(1936年)秋,在會館原址建成“南陵縣私立廬陽中學”,校內有一幢兩層教學大樓。學校大門是四層陽台的高大建築物,全系鋼筋混凝土結構,最高層可以縱目數十里外,鳥瞰城鄉。大廳是會堂,東西兩側是中、國小辦公室。周有平房,中有廣場,是當時城內最好的校舍,教師均系“江北同鄉”。民國27年春廬陽中學毀於日寇飛機空襲。
抗日戰爭勝利後,朱炳南復返南陵,開設農和碾米廠,積極籌募資金,買下西城外李廣元大屋(解放後歸併給原汽車站)作為館址,準備先開辦國小四班。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大規模反共內戰,被迫暫停。
抗戰勝利後重新組建的理事會,選出理事七人,朱炳南仍為理事長。以後廬和會館改為安廬公會,參加公會的有合肥、廬江、舒城、巢縣、無為、和縣、含山、安慶、懷寧、桐城、潛山、太湖、宿松等十三個縣籍。安廬公會,縣籍多、勢力大,理事中政府工作人員占半數以上,同鄉中發生意外的事,如抽壯丁不合理、財產受侵犯等,安廬公會都會出面解決。如被人誣陷的周世民,險遭獨立十三旅槍斃,朱炳南手持縣政府的公函,趕到繁昌平溝鋪,以黃埔軍校同學關係,營救他脫險。因此,安廬公會在同鄉心目中是有力靠山。安廬公會還在何灣、三里、戴匯、黃墓、弋江等設立同鄉分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