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廣西展開這次奇妙美麗的攝影旅程前,對廣西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有一定的了解,相信會對你的此行有極大的幫助。
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地處祖國南疆,與越南為鄰。春秋戰國時為百越(粵)地,秦置桂林郡,部分屬象郡,唐屬嶺南道,宋為廣南西路,元屬湖廣行省,清為廣西省。1958年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現轄5個地區、9個地級市、l0個縣級市、59個縣、12個自治縣,70多個市縣對外開放。廣西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彝、仡佬等民族。自治區首府設在南寧。
廣西歷史文化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距今20萬年以前,就有原始人類在廣西境內生活。距今2萬年前,生活在廣西的“麒麟山人”已學會製造和使用簡單的石器。四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已進人以血緣為紐帶.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初期的“柳江人”在桂西、桂北的山區活動。廣西最早納入中國統一的行政區劃,秦攻取嶺南,設定桂林、象、南海等3郡,其中象、桂林兩郡所轄縣大多在今廣西境內。唐朝於鹹通三年(862年)設定嶺南西道,舊治在今天的南寧市。北宋端拱元年(988年)設定了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舊治在今天的桂林市。l363年,元朝設定廣西行中書省.舊治在今天的桂林市。公元L376年,廣兩行中書省改為廣西等處承寅布政使司,清朝將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改為廣西行省,治所在桂林。中華民國時期。廣西行省改為廣西省,1日治最早是在今天的南寧市,後遷於桂林市。l957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撤銷廣西省,設立廣西僮族自治區.l965年國務院批准廣兩僮族自治區更名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上桂林是廣西的省郡,所以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
廣西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一個自治區,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數約40%,是全國少數民族超過於萬的3個省區之 。廣兩人口分布大致為東南、南部人口密,北部、西南人口少,城鄉人口分布差異大,各地市人口分布及密度差別較大,少數民族人l5集中聚居於西部、西北部等山地、丘陵地區,漢族大多集中聚居於東北、東南等地勢較平坦的地方。少數民族人口分布還具有大分散、小集巾的特點。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居住有壯、漢、苗、瑤、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等l2個民族。
壯族:是廣西的主體民族,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壯族在廣兩分布很廣,主要居住在桂西的左、右江及紅水河流域,即百色、河池、南寧、柳州4個地區。壯族有南壯和北壯之分,南壯主要是指左右江流域的壯族,布洛陀被尊為南壯的始祖,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都會在百色田陽的敢壯山上舉辦祭祀布洛陀的活動。北壯主要是指居住在紅水河流域的壯族.柳州是北壯的主要居住地,“歌仙”劉三姐的傳說就是在這一地區廣泛流傳,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歌節就是紀念劉三姐的活動。南壯人主要講壯話,很多地方也可以講白話(粵語)。年輕人都町以說國語,帶有壯語口音的國語被稱為“夾壯活”。北壯主要以壯話和桂柳話為主。
瑤族:隋唐時期相繼出現“莫瑤”的名稱,元以後被稱為“瑤”、 “蠻瑤”,明代廣西成為瑤族的主要分布區。瑤族是廣西少數民族中人口數量僅次於壯族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金秀、都安、大化、富川、恭城,在河池的南丹、龍勝和百色等地也有少量瑤族人口居住。瑤族根據服飾、居住環境又分為紅瑤、白褲瑤、花瑤、過山瑤等分支,每個分支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南丹的白褲瑤有“開牛祭祖”的獨特風俗,金秀的瑤族有“上刀山下火海”的習俗。瑤族有自己的語言,但大都可以講桂柳話,因為過去的桂柳話是官話.
苗族:苗族先民早在公元前3世紀就已生活在洞庭湖地區.大約在宋代以後才從湖南、貴州遷入廣西境內。現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龍勝4縣,他們和侗族一樣也有吹蘆笙的風俗,另外還有鬥雞、斗馬等習俗。
侗族:自稱“金”,屬於古越人的支系。侗族喜好水,所以他們的村寨大都集中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他們的建築非常有特色,鼓樓、風雨橋都是這個民族智慧的體現。侗族的語言以侗話和桂柳話為主,因為這個民族的主要居住地在柳州的三江、融水、桂林的龍勝。侗族有花炮節、蘆笙節等民族節日,還有侗族大歌、侗戲等民族藝術。侗族好吃酸,酸肉、酸魚等被當作上等美昧招待客人。侗族還有喝油茶的習慣,去侗人家做客,主人一般都會用油茶招待。
仫佬族:形成於明代,其先民源於古代百越族群,與壯、侗民族有著密切的關係,幾乎90%的人口分布在廣西。
毛南族:源於古代百越族群,1987年改為毛南族,主要居住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京族:原稱越族,l958年改為京族。廣西的京族是明代從越南的塗山等地遷入,定居在防城港,人口l.7萬,主要居住在京族三島。
在廣西,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在廣西有信徒。對於拍攝者來說,廣西幾乎沒有什麼特別需要加以注意的宗教禮儀,大部分少數民族居住區的少數民族對客人都很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