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設施
該校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6萬平方米,並擁有兩個校區(主校區、東校區)。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具有完善的實驗室和護理、康復等儀器,體育器材、文化生活設施齊備。建有規範、標準的教學大樓、實驗室、學生宿舍樓(內有電話、衛生間、熱水器及飲水機)、服務完備的學生餐廳以及可供教學、活動的運動場所。
師資力量
該校有一個勇於開拓、廉潔、勤政、堅強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具有現代教學理念、富有長期教學經驗和良好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占95%以上。並在廣州的幾所三甲醫院和高校內聘請了一批高學歷、高職稱的專家、教授為我們客座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
專業設定
學校設有大專和中專兩個部分。中專設有護理、康復技術、藥品行銷等六個專業;大專開設有高級護理專業,在校學生達3000多人。學校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多規格的辦學格局。
招生就業
由於校風、教風、學風良好,教學質量過硬,我校招生工作連續九年排在省屬職業學校前列;在校生人數從2005年的520名,短短几年就快速發展到6700多名。
我們有完善的實習網路,主要實習就業點有: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中醫院、中山大學黃埔醫院、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市中醫院、珠江醫院、黃埔區中醫院以及佛山、東莞、中山、肇慶等多家醫院等。諸多名望較高的醫院為學生的臨床實習提供了優越環境,是全國少數具有如此健全的教學實習基地的中等衛生職業學校之一。
學生畢業後,由學校頒發廣東省教育廳電子註冊的中專畢業文憑,可以報考護士上崗證。如需深造可直接報讀該校成人大專班,高中畢業生更是在讀中專的同時可以報讀大專,中專大專套讀的學習形式既節省了時間,又圓了大學夢,是許多有志於從事護士工作高中生的最佳選擇。
優越的辦學條件及和諧的校園氛圍,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多年來學校生源充足,生源遍布廣東、湖南、雲南、山東、河南、河北、內蒙、甘肅、西藏等二十餘個省市。歷年來,學校向社會輸送了一批批優秀的中等醫學專業人才,為國家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因此,學校得到了社會、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尤其以“就業率高、就業崗位好”吸引了廣大學生和家長,每年畢業生就業率高達100%,多數集中在珠三角重點醫院,形成了招生和就業的良性循環。
教育特色
2006年以來,該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加強校園校舍改造建設,美化教學環境。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格局科學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配置齊全,井然有序,招生人數逐年上升。
廣東黃埔衛生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歐陽煥文在2007年就提出了“德能”和“德能教育”的理念和理論, 並不斷完善了德能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步驟和目標等。 經過十年的推行,德能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和模式,並取得了切實的教育效果和良好的社會影響力。
歐陽煥文強調,德能理念是明德理念 ,德能教育是明德教育。 德能教育揭示了德的真相。歐陽煥文大力呼籲社會和人們信德、明德,指出信德的人才會真修德,明德才是真修德。信德才有德,明德才有德。 明德才能真信德,明德就是最大的信德。 德能理念緊緊抓住德的根本,用“德是能,舍是德”明德“六字訣” 揭示了德的真相。
學校以“勤奮、精業、嚴謹、博愛”為校訓,以“德能與技能並重、德能為先、一專多能,培養適應社會和衛生事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為辦學理念。在加強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率先開展以《弟子規》為重點的德能教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道德教育。思路就是出路,在辦學理念的指導下,該校招生連續兩年在省屬學校中都名列第一,受到省教育廳多次表揚。我們堅持“德能為先”的辦學理念,突出抓好學生的為人及能力的培養,開拓進取、奮發有為,是一所有品牌特色的知名學校。
黃埔衛校自2007年提出“德能”的理念,多年來,積極踐行德能教育“行孝、感恩、奉獻、利他”的校訓。到黃埔衛校調研考察和參觀學習的上級部門、大中國小、科研機構、企業等有關機構已達1000多家。黃埔衛校向社會公開的報告會、公開課、展示培訓、講座達1200多場。黃埔衛校校長歐陽煥文受邀到全國各地以及省內有關部門機構和學校以及社會所作的有關“德能教育”的專題講座有300多場。
據悉,廣東黃埔衛生學校在德能教育的促進下,學校師生道德素質得到快速提升。 他們修德、信德、明德、立德,愛黨愛國,行孝道,知感恩,守禮儀,講誠信,與人為善,有情有義,甘於吃虧,樂於奉獻,文明禮儀處處可見,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明辦命名為“廣東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點” 。
所獲榮譽
2014年,廣東省教育廳命名為“廣東省中職德育隊伍建設培訓基地”;
2014年,廣東省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明辦命名為“廣東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點”;
2015年12月,掛牌成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親職教育重點研究基地”;
2016年5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文明傳承聯合會授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