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容校貌
廣東省高要市第二中學分兩個校區——高中部和國中部。兩個校區各有各的特色。
國中部
國中部臨近象山。教學區建的如一高字,是一棟5層高的建築,校園有籃球場4個、足球場1個和四百米跑道。校園綠化很好。綠化面積達到30%。是高要中學裡綠化較好的中學之一。
高中部
高中部教學樓呈縱列分布,現有教學樓3幢,實驗樓2幢,主教學樓為7層建築。三面環山占地60多畝;擁有籃球場10個、羽毛球場15個、足球場一個和四百米跑道。綠化面積達35%。是南岸唯一擁有塑膠跑道的中學。
師資力量
學校占地面積近300畝,分初、高中兩個校區,現有國中班36個,高中班82個,在校學生6813人。學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專職教師412人,其中研究生16人,
所授榮譽
2007--2008 年度學校共獲得 20 項省、市、縣集體榮譽和 20 項個人榮譽,其中包括有:廣東省創新德育工作“一等獎”、“廣東省書香校園”、“廣東省校本培訓示範學校” 、“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 肇慶市“高考突出貢獻獎 ”、 高要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高要市“文明單位”、高要市“先進基層團委”等榮譽稱號。 彭司先 校長 被評為肇慶市基礎教育系統首批名校長; 鄭志平副校長等 9 人被評為 肇慶市基礎教育系統首批學科帶頭人、名教師; 周聖軍等 10 人被評為高要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
創辦歷史
1997 年初,為了高要教育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適應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上個世紀末,高要市委、市府決定在南岸城區再建一所完全中學,命名為高要市第二中學。學校於 1997 年 3 月開工建設。
1998 年秋,便在並沒有完全建設好的“工地”上開始招收第一屆高中和國中學生,總計招收高中五個教學班 267 名學生,國中三個教學班 116 名學生,教職員工 43 人,然後師生就開始了將近三年的邊建設邊教學的時期。
1999 年秋,高中 13 個教學班、國中 5 個教學班,學生近 900 人;教職工 83 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 3 人,中學一級教師 25 人。
2000 年秋,高中 21 個教學班,國中 8 個教學班,學生近 1700 人;教職工 106 人,其中高級教師 3 人,一級教師 49 人。
2001 年 7 月第一屆初、高中學生畢業,分別參加中考與高考,全面超額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並奪得了高要高考和中考的狀元,“一炮打響”,學校也因此逐漸為社會、家長和學生認可,招生形勢也一路看好。
2002 年 7 月高考、中考繼續輝煌,胡蔓妮成為第一個高要自己培養的北大學子,學校名聲大震,社會認可度越來越高。可是學校的設施卻跟不上發展的形勢,特別是學生生活設施嚴重不足,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2003 年 6 月,上級決定二中主要發展高中教育,停止招收國中新生。
2003 年 9 月,由於二中連年高考、中考成績十分突出,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要求來二中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上級決定擴大二中的教學規模,開闢新校區。
2003 年 10 月,二中高中校區正式動工建設。
2004 年秋,新校區迎來了第一屆高中新生,一千二百餘師生又開始了新輪的邊建設邊教學時期。全校共有教學班 61 個,其中高中 45 個,國中 16 個,在校學生 3400 多人;教職工 225 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 31 人,一級教師 93 人。
2005 年秋,全校總計 78 個教學班,其中高中 56 個,國中 22 個,在校學生 4263 人;教職工 275 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 36 人,中學一級教師 98 人。
2006 年秋,通過採用逐步轉移的方式,穩妥地實現了初、高中分離,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一校兩區的管理。全校共有 99 個教學班,其中高中 65 個,國中 34 個,在校學生 5548 人;教職工 335 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 42 人,中學一級教師 121 人。
2007 年 6 月,新校區第一屆高中學生畢業,成績斐然。
發展前景
2006年新一屆校領導班子將多年的辦學實踐提煉成“二中沒有差生,二中人潛力無窮!”的信心教育新理念,追求“一個學生都不放棄”的教育目標,追求構建“和諧、書香、綠色、文明”校園的辦學目標,以禮儀教育、養成教育、感恩教育、激勵教育和理想教育為開展信心教育活動的切入點,開始新一輪育人創新之路,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一個台階地穩步提高,上省線率穩居肇慶市前三名,連續七年奪得高要市高考狀元,其中2002年胡蔓妮以總分827分列肇慶市第二名,被北京大學錄取,從而結束了高要沒有考生考入北大、清華的歷史;2007、2008年連續兩年肇慶市重點中學高考綜合排名第二。辦學十年,學校共獲得了省、市榮譽283項。
外界評價
近年來學校在信心教育的指導下獲得多省、市榮譽:“信心教育”被評為廣東省第一屆創新德育工作一等獎;廣東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園”、“書香校園”、“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廣東省“五四紅旗”創建單位;肇慶市“高考培優先進學校”、高考突出貢獻獎(五次)、“文明單位”、“人才建設先進單位”、“重點中學建設優質學位獎”、“五四紅旗團委”;高要市“依法治市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先進學校”、“引進培養人才獎”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