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汕尾市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由同屬黃江河流域的公平區、大湖區和東關聯安圍區組成,總面積11590.5公頃。從公平水庫溯江而下,大約在十幾公里處,黃江河水一分為二,分別注入在大湖區和東關聯安圍區。這兩處都是黃江河僅有的兩個入海口。三個區間中心位置兩兩相隔30公里以上。從衛星圖上看,三個區呈品字結構,黃江河則像一個“人”字把這三塊相距甚遠的獨立區域綁在一起。
“這三塊區域的特點十分明顯,”常年在這裡做科學研究的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專家胡慧建博士說。一水三區,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也因為特殊的區位情況,使得它同時擁有濱海濕地和庫塘濕地特徵。這兩類濕地在我國自然保護區網路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也使得保護區鳥類具有多樣性。
自然保護
在這個沒有紅線的保護區里,候鳥遷入遷出,村民耕作養殖 。
保護區地處汕尾市海豐縣境內的沿海地帶。與傳統意義上的保護區不同,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沒有紅線的保護區。在保護區里,還駐紮著不少村落,800餘戶村民在這裡耕作養殖。
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濕地由公平分區、大湖分區和東關聯安圍分區三部分組成。其中,公平分區屬河流及人工濕地,有黑鸛、鳶、鵲鷂、灰背隼等重點保護鳥類物種;大湖分區屬近海及海岸濕地,有鸕鶿科、鷺科、鷗類等重點保護鳥類物種;東關聯安圍分區屬沿海灘涂濕地,有黑臉琵鷺、白琵鷺、卷羽鵜鶘等瀕危保護鳥類物種。
在東關聯安圍,劉師傅和幾個村民正在清理蚝,打算清理後裝船。他們要把這些從廣西拉來的蚝放到自己的魚塘放養。小船的不遠處,幾隻水鳥來回遊曳,並不受他們的打擾。
每年的4月-11月,是當地傳統的養殖期,10月-11月則可收穫。而此時,正好是保護區候鳥大量遷入的時期,到翌年3月-4月候鳥遷出,兩者在時間上正好錯開。在候鳥時期,當地既有已收穫養殖塘,也有未收穫養殖塘,這為候鳥提供了很好的覓食環境。當地人還有將水鳥(特別是鷺鳥)看成是吉祥鳥的習俗。因此,在日常養殖中,從不排斥水鳥覓食,而在養殖收穫時,也經常出現成群水鳥聚集覓食的壯觀場景。
保護區里,典型的地帶植被除了紅樹林,還有常綠闊葉林。但歷史上,這些植被都曾遭嚴重破壞。尤其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於圍墾造田,闊葉林幾乎絕跡。
值得慶幸的是,圍海造田的傷害正在逐步修復。海豐的沿海養殖一直沿用傳統的粗放式養殖方式,也就是在漲潮時,將堤打開,讓海水和魚蝦蟹進入養殖塘,退潮的時候,再把開口堵上,海水及其魚蝦蟹就留下來了。從此,魚蝦蟹在養殖塘里自由生長,漁民也不投放飼料,因此水污染不大,也使沿海濕地能夠長期保持下來。
保護區地處汕尾市海豐縣境內的沿海地帶。與傳統意義上的保護區不同,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沒有紅線的保護區。在保護區里,還駐紮著不少村落,800餘戶村民在這裡耕作養殖。
在東關聯安圍,劉師傅和幾個村民正在清理蚝,打算清理後裝船。他們要把這些從廣西拉來的蚝放到自己的魚塘放養。小船的不遠處,幾隻水鳥來回遊曳,並不受他們的打擾。
每年的4月-11月,是當地傳統的養殖期,10月-11月則可收穫。而此時,正好是保護區候鳥大量遷入的時期,到翌年3月-4月候鳥遷出,兩者在時間上正好錯開。在候鳥時期,當地既有已收穫養殖塘,也有未收穫養殖塘,這為候鳥提供了很好的覓食環境。當地人還有將水鳥(特別是鷺鳥)看成是吉祥鳥的習俗。因此,在日常養殖中,從不排斥水鳥覓食,而在養殖收穫時,也經常出現成群水鳥聚集覓食的壯觀場景。
保護區里,典型的地帶植被除了紅樹林,還有常綠闊葉林。但歷史上,這些植被都曾遭嚴重破壞。尤其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於圍墾造田,闊葉林幾乎絕跡。
值得慶幸的是,圍海造田的傷害正在逐步修復。海豐的沿海養殖一直沿用傳統的粗放式養殖方式,也就是在漲潮時,將堤打開,讓海水和魚蝦蟹進入養殖塘,退潮的時候,再把開口堵上,海水及其魚蝦蟹就留下來了。從此,魚蝦蟹在養殖塘里自由生長,漁民也不投放飼料,因此水污染不大,也使沿海濕地能夠長期保持下來。
傳統養殖塘水位低,水鳥獲得了豐富食物,也被漁民看成吉祥的象徵
公平水庫是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三塊獨立區域中的一塊,屬於大型水庫,位於海豐四大水系中的黃江河上游,是少有的近海庫塘濕地。這裡生活著雁鴨類、鴴鷸類、海鷗類、鷺類等等多種水禽,每年有2萬多隻鳥來這裡。
公平水庫是淺水型水庫,有很多裸露的淺草灘,水庫周圍有多條溪流,非常適合候鳥聚集和覓食。“尤其是湖中心的一些小島,因為常年沒有人打擾,已經成了小鳥天堂。”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攝影師蔣果丁說。
傳統粗放的養殖塘水位較低,為水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加上部分原生濕地,使得保護區的水禽鳥種類出現多樣化。
在海豐大地上,到處都有鳥的身影。“一進入海豐境內,就能見到白鷺橫越公路飛翔,牛背鷺跟著水牛在田裡活動,到處是鳥語花香。”中國鳥類學會副理事長、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高育仁教授生前這樣形容說。
“鳥對我們養殖業有好處,它們吃小魚,吃害蟲。”養蚝的劉師傅說,當地人不打鳥,甚至看到外來人獵鳥,還會阻止。在他們看來,鳥類已經成為了當地吉祥和豐收的象徵。因為人鳥相安,2005年11月,當地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評為“中國水鳥之鄉”。
儘管如此,自然區的保護仍然受到威脅。2006年底,廈深鐵路破土動工,這條鐵路將穿越保護區的東關聯安圍和大湖兩個重要區域,“這對原有的濕地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謝榮如———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海豐林業局長為此憂心忡忡。此外,由於保護區周邊人口不斷增加,保護區的壓力正在逐年增加。
景觀
實際上,海豐濕地還是“中國水鳥之鄉”。水波蕩漾,鳥翔碧空,人不捕鳥,鳥不懼人。水牛在濕地保護區低頭吃草,鳥兒在牛背上引吭放歌。
陽光下,海豐公平水庫裸露出來的草地上,站著一排白鷺,蜷曲著頭,似在睡覺,又似在觀察著淺水處魚蝦的動靜。輕風吹皺了水面,水鳥像被驚動了,展翅掠水而飛。在附近水裡悠閒遊曳的3隻黑臉琵鷺似乎聽到了什麼,來回甩頭,接著一個猛扎進水,水面盪起一圈圈漣漪。
3月並不是保護區賞鳥的最佳時節,但數百隻水鳥集聚的場景,依然讓身居城市森林的人感到心曠神怡。
保護區資料
建立時間:1998年
地理位置:汕尾市海豐縣境內,西距廣州290公里、距深圳197公里,東距汕頭180公里,水路至香港81海里
主要保護對象:鳥類及其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