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歷史
梅菜扣肉具體起源時間已無可考證。梅菜是廣東惠州客家特產,以鮮梅菜為原料經醃製後再脫鹽等工藝製成的產品。梅菜歷史悠久,聞名中外,是嶺南三大名菜之一,為嶺南著名傳統特產,歷史上作為宮廷食品而被稱為“惠州貢菜”。民間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有增強消化,清熱解暑,消滯健胃,降脂降壓的功效。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味和功效,以及近千年的傳播,鑄就了“惠州梅菜”的盛名 。有古詩描述稱:“薴蘿西子十里綠,惠州梅菜一枝花”,而惠州被國務院授予“中國梅菜之鄉”的稱號。
關於梅菜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明末農民起義,兵荒馬亂,大批中原人為避戰亂紛紛舉家南遷。循州府北面四十里處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塊方圓十里的平坦土地,迎來了潘、劉、盧、余等一行人,各自選定地域開基立業,墾殖生息,盧公原為書香門第出身,曾當過地方小吏,因不滿朝政腐敗,也攜妻兒隨南遷人群定居於此。此地開闊平坦,小溪流水穿越其中,為跨溪過水而築簡易木橋,後來定村名為“土橋”。
盧夫人何氏出身於名門,知書達理,為人善良,但不擅農事。盧夫人生有五子,年尚幼,嗷嗷待哺,戰亂奔波,積蓄花銷殆盡,僅憑夫君一人耕作,日子半飢半飽。一日她在河邊洗衣,孩兒們飢腸轆轆,哇哇地哭著要吃飯,夫人不禁心酸,淒楚淚珠滾落河中。一陣清風吹過,飄來彩雲一朵,只見一姑娘立於眼前,慈眉善目,仙風道骨。姑娘上前撫慰她道:“夫人休得傷心,善心人自有護佑,今我百年修煉、育有菜種一包,是廣濟蒼生之物,你等將菜種播下,春節前可收穫,屆時神州多一物,孩兒可得溫飽矣!”言畢,仙姑即抽身前行,盧夫人急急拜謝,問姑娘姓甚名誰,日後好生報答,姑娘笑答:“廣濟蒼生,何勞報答,姓梅是也。”隨即騰雲而去。
於是,盧夫人選定秋分時節在菜園中將種籽播下,不幾天即出現綠油油、齊刷刷的菜苗,極為茁壯。該移栽時正逢秋收後,有大片稻田可供移植,於是,夫婦連日整地移栽,一連幾天共種上一畝多地。經澆水施肥,轉眼又是臘月,正值收穫季節,菜長得又大又肥,一棵重幾斤。采來煮食,鮮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們飽食一頓。一餐一棵,連食數日,菜已成熟抽芯開花,仍剩下一片未及採收,眼見再不採收即會老掉,只能浪費了。
正愁著怎么辦,盧夫人忽然想起臘豬肉,眼前一亮:豬肉可以醃臘,菜不是也可醃嗎?她試著將菜砍下曬乾,用陶器加鹽醃製。為了去掉水分,曬乾貯藏,她到山上采來一種叫黃毛婆的柔軟淨草作鋪墊,密封堆藏。經過曬藏,菜乾肉質呈桂圓肉油亮形狀,金黃臘色,香氣四溢。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相互走訪,宴客時取出梅菜與豬肉同煮,鮮甜可口,別有一番風味。親朋好友問及此乃何物,盧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種,就叫“梅菜”吧。此後經親朋好友引種,很快在東江流域一帶傳開,廣為種植,從此有了梅菜。
菜品特點
當你咀嚼一塊,滿嘴流油的時候,你會感覺它一點不肥膩。梅菜吸油,五花肉又會帶著梅菜的清香,松仁的醇香,梅菜、松仁和肥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原料
五花肉一斤,梅菜2兩,柱候醬30克,生抽10克,老抽一點點,蚝油10克,紅腐乳半塊,白糖10克,黃酒10克,蔥姜少許。
準備
梅菜用水泡上,洗兩次,把土和渣子洗一下,不用洗太乾淨,不然味道跑了。
燒一鍋開水,放點蔥姜,把五花肉整塊的放進鍋里煮,如果肉塊太大,就分成兩塊或三塊。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至九成熟。煮好後撈出來趁熱抹上老抽。
製作步驟
第一步:坐油到八成熱,放肉皮朝下進去炸,最好弄個鍋蓋,防止油爆出。如果油不多就等爆炸那個勁過了再把肉翻過來炸一下,儘量都炸到位。
第二步:炸好的五花肉切成大片,薄厚憑喜好自己掌握,然後把上述調料全加進去拌勻。找一個碗,肉皮朝下碼好,然後把泡好的梅菜擠乾水放在上邊弄整齊了,如果還有剩下的汁醬就全澆上去。
第三步:上鍋蒸至少一小時即可。高壓鍋二十分鐘差不多了。
操作要領
炸肉一是為了上色好看有食慾,二是把肉皮炸的發起來口感會更好,炸的時間別太長,尤其是肉皮,抹上老抽一炸上色特別快,時間一長就糊了,有個二十秒應該就可以翻個身了,家裡不可能放那么多油,所以還得翻個身炸一下。
拌肉的時候如果顏色炸的比較深了就少放老抽,甚至可以不放,裡邊的調料鹹味應該夠了,所以鹽應該不用放了,口重的可以少放一些。
蒸完后里邊會有湯汁,把湯汁單獨潷出來,然後把盤子或砂煲扣在碗上一翻,造型就比較完美了,把汁再澆上去,如果想漂亮些,就稍微給汁勾一點小薄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