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豐文峰塔

該塔塔形壯麗,構造精巧,文飾華艷。 1984年,縣政府將雁塔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塔於2002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豐文峰塔(又名雁塔)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新豐江畔美麗的雙鳳山左翼峰峰頂。據當地史志記載,該塔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當時的長寧知縣陳張翼倡議興建,距今已經有260多年歷史。
該塔塔形壯麗,構造精巧,文飾華艷。塔身、塔心室的平面均呈六角形,為七級樓閣式磚塔,高33.2米,底層直徑7.6米,壁厚1.57米,內分13層。塔心室為六角直井式,樓梯原為穿壁繞平座式,盤旋而上登頂層。塔底層六面辟門戶,三門有走道進入底層塔心室,門內為磚砌梯級通上二層(暗層)塔心室。在西向門的兩側原有灰批門聯,上聯為“雁塔呈祥昭日月”,下聯為“龍門瑞啟鎮風雪”,橫批書“文光射斗”。2至7層則每層都有兩個真門,其餘四角隱砌假門,塔身角均設定有倚柱。塔身向上逐級略有收分,頂是葫蘆狀塔剎。塔身以灰漿砌築清水牆,各級檐部砌法別具一格,均無瓦件,紅瓦藍筒。塔身原有彩畫,底層和第二層的額彷上以及底層檐部與第二級平座間的束腰上均繪有雲龍,龍體勾墨仍隱約見黃、白、紅、藍諸色澤,瓦脊繪卷草紋樣。可見當年色彩絢麗,構造精巧玲瓏,明顯地繼續了明塔遺風。解放後,該塔經上級文化部門鑑定,其建築風格、形狀、結構等都十分奇特,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對研究古建築有一定參考價值。1984年,縣政府將雁塔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由廣州市文化局、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該塔於2002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雁塔的起名頗有一番不同尋常的來歷。古時,雙鳳山的主峰建有一座以土石建成類似毛筆(文筆)模樣的土台,人們將這樣的土台稱為“文筆”峰,它的意思是把山峰加“尖”,這樣便能聚天地之靈氣,護佑一方多出英才。傳說該塔建起時,人們祈望當地的學堂子弟個個鋒銳拔尖,文人代代成才,故取名文峰塔。後來,因為此地經常有許多鴻雁在四周棲息,人們取鴻雁高飛展宏圖的美好寓意又將該塔稱為雁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