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原廣東民族學院,創辦於1957年,1998年改辦為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2002年更名廣東技術師範學院。2002年、2005年,原廣東機械學校、原廣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和廣東省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先後併入學院。2006年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4年12月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於197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00年開始招收留學生。 2017年9月30日,河源市政府與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簽署合作協定,合作共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河源校區,江東新區,占地面積500畝 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發布公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申請更改大學成功,即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根據2017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共有校本部、白雲校區、西校區、北校區四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538畝,校舍建築面積393501.97平方米;有專任教師1042人,其中正高職稱140人,副高職稱331人;設有20個二級學院,開辦64個本科專業;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萬餘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57年,學院成立,原名 廣東民族學院,承擔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的任務。

1977年,學校開始招收本科生。

1998年,為適應廣東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對高級技能人才和職業教育師資的需求,改辦為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

2000年,開始招收留學生,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的有關高校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2002年,更名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2002年,原廣東機械學校併入學院

2005年,原廣東省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廣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併入學院。

200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2014年,12月5日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畫。

2017年,9月30日,與河源市政府簽署合作協定,合作共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河源校區,江東新區,占地面積500畝

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發布公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申請更改大學成功

科研建設

截至2013年4月,學院教師共承擔國家級、省級、廳級科研項目14項,科研經費2000多萬元。學院承擔了各級各類科研課題259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65項,縱向科研經費1120萬元;發表學術論文2723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錄論文103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89部。該院教師的科研成果先後有100多項分別獲國家、省、市等各種獎項。該校有20多人獲國家及省優秀專家稱號。

科研機構

學校建有廣東工業實訓中心、省級教學型重點實驗室:電氣工程虛擬演練實驗室、省級科研型重點實驗室:光機電一體化實驗室、高等職業技術數位化教育教學資源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職業教育師範技能訓練中心等一批設備先進的實訓中心和實驗室。

科研成果

主要科研成果獲獎情況(省級以上政府獎)
⒈藍宇蘊的科研成果《都市村社共同體——有關農民城市化組織方式與生活方式的個案研究》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
⒉羅海鷗的科研成果《開放、多元、綜合的藝術教育》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年);
⒊林倫倫的科研成果《現代漢語新詞語詞典(1978—2000)》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年);
⒋劉付靖的科研成果《百越民族的水稻、浮稻與“鳥田”傳說新解》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年);
⒌郭小東的科研成果《中國敘事:知青文學流程的基本範式》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年);
⒍王培林的《現代化建設主體——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地位研究》獲得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年)。
⒎陳潮填的科研成果《關於“弘揚嶺南文化,促進文化大省建設”的調研報告》獲得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7年)。[6]

學校學報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是廣東技術師範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其中社會科學1-6期;自然科學1-4期,職教研究1-2期。辟有嶺南文化研究、民族學研究、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廣東職業教育研究等專欄,致力於突出學術性、地域性特色,竭誠為校內外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專家服務。 國際刊號:1672-402X;國內刊號:44-1585/Z。

學術交流

學院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十分活躍,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德國、新加坡、加拿大、日本及港澳台地區有關高校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2000年開始招收留學生,200多名留學生來自於30多個國家。廣泛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使學院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現有專任教師1175人(校本專任教師1048人,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人員469人;具有研究生學位人員874人)。有60多位教師獲“南粵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並在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全國著名高等院校擔任研究生導師。此外,學院還在社會聘任兼職教授、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57位。[3][9]

院系專業

截至2014年,現有3個一級學科(含1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獨立設定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5年獲批為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單位。學院是“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畫”研究生招生培養單位。學院擁有61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有2個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職業技術教育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有4個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有2個國家級、6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有1個國家級、6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有1個國家級卓越教師培養計畫項目、1個省級卓越教師培養計畫項目,有2門國家級、2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有1門國家級、1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教學建設

截至2013年,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億元,圖書館藏書246萬冊(含電子圖書84萬冊)、中外文紙質報刊2000多種,中外文電子期刊近2萬種、中外文電子資源資料庫22個,具備良好的辦學條件。學校設有高教職教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等多個科研機構。面向廣東、廣西、海南、河南、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山東、陝西、新疆等地招生。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的主要任務是為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中學、技校、中專學校培養合格的師資。學院被教育部、財政部、省教育廳選定為“全國職教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2000年),“廣東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基地”(2001年),“中央財政重點支持職業院校”(2002年),“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廣東省中職校長培訓中心”(2004年),“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院校”,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養培訓的重要基地,科研信息中心和工業實訓中心。

教學成果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997-2014年)
序號成果名稱獲獎年份級別
1培養現代複合型會計人才的探索與實踐1997省級二等獎
2寫作實驗系統工程的構建與實施1997省級二等獎
3創建《秘書學》教學新模式,提高秘書職業技能水平2001省級二等獎
4突出職師特色,創建與實施電子信息工程"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2001省級二等獎
5廣州石牌六校共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探索與實踐2005國家二等獎
省級一等獎
6面向職業教育的技能型教育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2005省級二等獎
7從虛擬演練到項目實訓高技能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2005省級二等獎
8《教育電聲系統》教改試驗2008省教育廳二等獎
9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職)專業資源庫2008省教育廳三等獎
10《電路與電子學》教改試驗2008省教育廳三等獎
11《管理學原理》教改試驗2008省教育廳三等獎
12《新聞采編》教改試驗2008省教育廳三等獎
13電視編輯專題學習網站2008省教育廳三等獎
14小家電實用電路專題學習網站2008省教育廳三等獎
15整流電路及典型套用電路專題學習網站2008省教育廳三等獎
16面向、服務與引領職教,培養高素質(套用型)職教人才的探索與實踐2010省級一等獎
17模組型綜合項目訓練的能力“深加工”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2010省級二等獎
18突出“技術性、職業性、師範性”,培養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職教師資2010省級二等獎
19“3+2”專升本雙師型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2014省級一等獎

學生活動

2013年7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學生會博愛隊進行了“紅色之旅—探尋革命印跡”參觀學習活動,到汕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張威紀念亭、“五四”運動陸豐學生代表大會舊址、陸豐縣總農會舊址、陸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慶祝大會會場遺址參觀學習,淨化和瞻仰陸豐革命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2014年10月-12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舉行以“踐行核心價值觀·共築青春中國夢”為主題的2014年校園文體藝術節,分開幕式、踐行價值觀、藝術在身邊、健康校園行、微世界有你、迎新晚會暨閉幕式共六大板塊、13項內容,在全校各大校區開展。

2015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文學院舉辦首屆“最美人間三月三”詩歌節,最終陳恆、方秀虹組合獲該次詩歌朗誦大賽特等獎;同年11月,廣東技術師範學院舉行第十屆宿舍文化節之宿舍文化PPT創意展示大賽,該次大賽以“My zone!My show!”為主題,共有來自校本部各二級學院的19個優秀作品入圍決賽,最終電子與信息學院7棟505宿舍獲得一等獎。

2016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第二屆特色活動月舉行,主要圍繞專業特色舉辦各種活動,主要包括手語、手工、律動、才藝大賽、幼兒牆報設計大賽、水果拼盤、師範生技能大賽、心理劇大賽、心理知識競賽、心理漫畫、“自信心訓練”團體輔導課等10多個活動項目。

文化傳統

校訓

厚德博學,唯實求新

校訓釋意:

厚德:猶大德 語出《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淮南子·氾論訓》亦謂:“故人有厚德,無間其小節。”意為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

博學: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意為廣泛地學習。

唯實:“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意為實事求是、執著地追求真理,

求新:意為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

校徽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徽為圓形,徽標圖案以學校標誌性建築為設計元素,加上學校中、英文名稱和建校時間組成。校徽主色調為綠色,白色底襯托

校旗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旗圖案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組成。校旗尺寸參照國旗標準尺寸,呈橫長方形,其旗長與旗高的比例為3:2。校旗底色為白色,校徽位於旗面高二分之一等分往上居中於旗面旗長,中、英文校名依次位於校徽下方,中文校名為紅色,英文校名為黑色

校歌

菁菁校園,如詩年華;今朝相聚,風鵬正舉。

菁菁校園,悠悠情懷;往日依稀,師友相憶。

啊啦啦啦多少年過後,我們在成長中自強不息。

啊啦啦啦多少年過後,我們將把你深情地想起。

歲月如歌,奮鬥不息,春風化雨,魂之所棲;

厚德博學,唯實求新,校訓澤芳,我心銘記;

啊啦啦啦多少年過後,我們在成長中自強不息;

啊啦啦啦多少年過後,生命中深深烙上你的印記;

生命中深深烙上你的印記。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凌靖波
校長、黨委副書記駱少明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詹步強
黨委副書記幸小濤
副校長潘自勉
副校長馮燦儀
副校長許玲
副校長戴青雲
副校長黃秋文

學校位置

校本部: 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293號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西校區: 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576號

北校區: 廣州市越秀區廣園西路183號

白雲校區:廣州市白雲區環鎮西路155號

河源校區:河源市江東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