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講所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 來自20個省區的327名學生,在此學習農民運動的理論和方法,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參加重大的社會活動。 位於中山四路42號的農講所解放後,人民政府於1953年修復舊址,建立舊址紀念館,周恩來總理為舊址題名。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舊址原為番禺學宮,是明清時期番禺縣培養儒生和祭祀孔子的主要場所。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1370年(明洪武三年)。 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後,國民革命運動迅猛發展。為了配合即將進行的北伐戰爭,發展全國農民運動,1926年5月,由毛澤東任所長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在此舉辦,周恩來蕭楚女、彭湃等共產黨員任教員。來自20個省區的327名學生,在此學習農民運動的理論和方法,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參加重大的社會活動。他們畢業後奔赴全國各地,領導農民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對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 位於中山四路42號的農講所解放後,人民政府於1953年修復舊址,建立舊址紀念館,周恩來總理為舊址題名。
1961年,國務院公布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由中共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部委命名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點。 農講所舊址中,當年的所長辦公室、教務部、軍事訓練部、課堂、學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置,並輔有《農講所舊址復原陳列》展覽,實事求是地展示第一屆至第六屆農講所的歷史。我館修復了番禺學宮東路建築的明倫堂和光霽堂,設有《孔子與儒學》、《中國科舉文化》、《廣東各地學宮》等展覽。同時,配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舉辦富有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意義的專題展覽。自建館以來,農講所舊址已經接待觀眾2000多萬人次,還迎接了數以萬計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國際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