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光孝寺

廣州市光孝寺

廣州市光孝寺坐落於光孝路,是廣州市四大叢林 (光孝、六榕、海幢、華林寺)之一,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光孝寺分布在中國的廣州、泰州、莆田和建甌等地。各地的光孝寺都是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名聞中外的千年古剎。也是旅客遊覽、謨拜的聖地。

廣州市光孝寺廣州市光孝寺
廣州市光孝寺

光孝寺座落在廣州市區的光孝路北,是嶺南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一座名剎,民諺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說。光孝寺也是古代中外高僧經常駐錫的佛教道場。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寺內有福楹聯寫道:“禪教遍寰中茲為最初福地,抵園開嶺表此為第一名山”。概括地說出了光孝寺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光孝寺的歷史源遠流長。公元前二世紀,寺址是南越王趙他的玄孫趙建德宅居之地。三國時,吳國貴族虞翻流放南海,居此講學,時人稱為“虞苑”,因苑中有不少河子樹,又名訶林。虞翻死後,家人贈宅為寺,名“制止寺”,這裡作為寺廟的歷史從這時開始。

東晉隆安元年(397年),曇摩耶舍法師航海到達廣州,傳播佛教,在這裡創建佛殿,改名“王苑延寺”,又稱“王園寺”。這是光孝住賜的第一位高僧。

南北朝時期,中天竺高僧求那跋陀羅(394—468年)於劉宋元嘉十二年(435年)泛海到達廣州,在這裡創建戒壇,傳授戒法。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法師帶來菩提樹種植在戒壇前,並預言,過170年後,當有肉身菩薩,在此樹下開演佛法,度無量眾。20多年後,即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印度佛教禪宗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一536年)航海來到廣州,被篤信佛教的廣州刺史蕭昂迎請在王園寺,弘傳禪法,名聲益著。後達摩被梁武帝請到金陵,又北上到少林寺,在那裡面壁十年,獨自修習禪定,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初祖。

唐朝貞觀年間,王園寺重修殿宇,改名為“乾明法性寺”。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慧能來到法性寺。慧能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得到禪宗五祖弘忍的衣缽後,已在南方隱居多年。有一天,他來到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師講解《涅槃經》,有兩位僧人在辯論堂內的風幡為什麼動,一說是風動,一說是幡動,爭論不已。慧能插嘴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印宗便問:久聞黃梅五祖法衣南來,莫非就是行者?慧能拿出衣缽給大家看。甲宗與慧能研討禪學,慧能詰論玄奧,言簡理當。印宗十分欣喜,召集僧眾在法性寺菩提樹下為慧能剃髮,請智光律師等為他授具足戒。後慧能就在菩提樹下為僧眾開示禪門,講說般若波羅蜜法。不久寺中住持法才和尚在掩埋慧能戒發之處修建了痙發塔。此塔至今完好地屹立在寺內,高6.7米,四角七層,每層有八個佛龕,精美別致。那棵菩提樹也生機勃勃地生長在大雄寶殿東北角,與六祖瘞發塔相依並立。當年智藥三藏來廣時帶來兩棵,一棵種光孝寺,另一棵種台山靈湖寺,後分植一株於曲江南華寺。清嘉慶二年(1797年),光孝寺菩提樹為颱風所毀,便派人到南華寺取枝補種原處。這棵菩提樹樹幹四人合抱,樹葉扶疏,高達數丈,蔭覆數畝。國內外佛教徒前宋朝拜,無不在此濃蔭古樹下徘徊良久,仿佛風幡猶動,勝會未闌。

宋代時,曾改名為乾明禪院崇寧萬壽寺。有幾年還曾改作道教宮觀。宋高守紹興七年(1137年),下詔改稱報恩廣孝禪寺。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再改名為光孝寺,一直沿用至今。

元明清時期,光孝寺在封建王朝的支持下,香火興盛,寺廟規模擴大,殿堂雄偉,有十一殿:大雄寶殿、毗盧殿、西方三聖殿、觀音殿、羅漢殿、六祖殿、伽藍殿、韋馱殿、天王殿、番達太子殿、輪藏殿;六堂:戒堂、風幡堂、客堂、禪堂、檀越堂、十賢堂;三樓:睡佛樓、鐘樓、鼓樓。此外還有方丈室、庫房、僧舍、筆授軒、延壽庵、兜率閣、虞翻詞等建築,為嶺南叢林之冠。據《光孝寺志》記載,興盛之間,田產不下五十餘頃,常年食指萬數,是南方最富有的寺廟。

這一時期住持光孝寺的名僧有正源、通炯、德清、天然、至善、道濟和鐵禪和尚等。其中天然和尚籌措上萬兩白銀,花費6年時間,重修了光孝寺的毗盧殿、睡佛樓、戒壇、禪堂等,並在白蓮池水亭後重建風幡堂。他不僅禪學高深,還能詩善文。

清朝末年,光孝寺逐漸走向衰落。清末兩廣總督岑春煊在廣州推行寺廟辦學,光孝寺也列入被征之列。到1921年寺廟被國民黨政府占用,先後辦了警官學校、美專學校。抗戰時,廣州淪陷,光孝寺成為傀儡政權的和平救國軍總司令部,很多殿堂被毀,文物被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光孝寺為文化部門(華南歌舞團的舞蹈學校)所用。只有光孝寺當家仲來法師等4人住在睡佛樓,從事佛教活動。“文化大革命”中睡佛樓改成辦公室,一切佛教活動都停止了。

1961年,該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政府撥款60多萬元,重修了大雄寶殿和六祖堂。1986年,光孝寺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光孝寺住持。此後,占用單位相繼遷出,在佛教團體和僧人的精心管理下,逐步恢復原貌,寺內保存下來的大雄寶殿、六祖堂、睡佛樓、瘞發塔、東西鐵塔、大悲幢及大批碑刻、佛教文物都得到妥善的保護和維修。

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由縣摩耶舍創建,唐代重修,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擴建為七開間,面寬35.36米,進深24.8米。雖歷經修繕,但保持唐宋寺廟建築風格。整座大殿四周周以石欄。重檐歇山頂,屋頂有龍、石獸、人像等裝飾。屋檐平緩深遠。殿內用中間稍粗,上下兩端略小的棱形柱支承大梁,下檐斗拱分擔屋頂的重量表現了唐宋以來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獨特藝術風格,對嶺南各寺院建築設計有深遠影響。整個殿堂既巍峨宏麗,又精美古樸。宋代以來,殿正中供奉釋迎牟尼佛、阿彌陀佛和彌勒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在這三尊佛肚內發現了一批雕刻精美的羅漢木像,是珍貴的唐宋木雕。

大雄寶殿兩側為東鐵塔和西鐵塔。東鐵塔是五代時南漢大寶十年(967年)鑄造,七層四角,塔身高6.35米,每層刻滿通體貼金的佛像·、飛天等形象,故稱“塗金千佛塔”。這是我國現存年代早、體積大、保存最完整的鐵鑄佛塔。西鐵塔是南漢大寶六年(963年)鑄造,早於東鐵塔4年,在清朝末年被倒塌的房屋壓崩了四層,僅留三層,也是珍貴的文物。“四方四角角稜稜,四方方界如屏”。這兩座鐵塔更襯托出大雄寶殿的莊嚴神聖。

在大雄寶殿前,有一個“大悲幢”,建於唐寶曆二年(826年),高2米多,狀如蘑菇,上有蓋,中為柱,青石料,呈八角形,幢基座四周刻有威武的力士浮雕,形態生動。柱身八面刻有梵文和漢文楷書的大悲咒,是廣東現存最古老的紀年經幢,有重要的文物和考古價值。

伽藍殿是“越王台上開紺宮珍樓寶屋光玲瓏”,位於大雄寶殿左側,建築年代不詳。據考證,是明代前期的仿宋建築。它體小玲瓏,結構嚴謹,外形優美。殿內供奉伽藍像,歷史上曾改為書舍、禪堂。

在大雄寶殿後是比伽藍殿更為小巧的六祖殿。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一1016年),專為供奉六祖慧能而建立。現供奉著六祖坐像,高2.5米。殿東鄰有碑廊,置六祖像碑等碑刻,是研究禪宗南宗的重要文物。

寺內還有一棵訶子樹,傳說是當年虞翻所植,是光孝寺的同齡樹。它至今仍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睡佛樓分上下兩層,三開間,樓上供奉睡佛,樓下為風幡堂。是講經場所。

1988年農曆七月初九至十五日,光孝寺舉行了為期7天的祈禱世界和平、超薦水陸亡靈的水陸法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市佛教界第一次舉行水陸法會。由本煥法師主持,港澳及廣東省佛教界人士及佛教徒共1000多人參加了法會。

近年來,光孝寺在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準備用5年時間分五期工程逐步重新修建殿堂,第一期工程是修建頭山門、長廊、鐘樓、鼓樓和千菩薩殿,已經破土。五期工程全部完工後,在占地3萬多平方米的寺內,屆時,一座千年古剎將重展風貌,重現昔日的歷史原貌,又展現嶺南寺廟建築特色。

廣州光孝寺熱心幫助瑤胞民眾,1996年捐資12萬元,為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山聯鄉修建公路。今年該路已建成通車,瑤胞民眾推舉鄉長到光孝寺送上一面錦旗,上面寫首:“幫民鋪富路,助民奔小康。”

1996年10月30日,光孝寺隆重舉行新成法師進院升座慶祝典禮。是日,千年古剎裝扮一新,到處張燈結彩,幢幡迎風,梵音悠揚。光孝寺監院明生法師率全寺僧眾在山門口恭請新成方丈進院升座,新成法師于山門說偈行進院禮儀後,於彌勒菩薩、韋馱菩薩前上香、說偈,隨後轉向大雄寶殿,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市六榕寺住持雲峰法師在大雄寶殿為新成方丈送位;在法堂,退居方丈本煥老和尚為新成送座。當天,兩萬名各界人士及信眾盈庭滿院,盛況空前,整個慶典儀式圓滿。

新成法師現年78歲,為了傳持如來家業,重振佛門宗風,不顧年事已高,四處奔波,內理僧團傷事活動,又兼省、市佛協工作和十多處寺廟管理工作,任勞任怨,孜孜不倦。與此同時,新成法師還一直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投入賑災救災、“希望工程”以及資助教內修建寺院、辦學辦刊等事業,貢獻卓著,受到了佛門四眾弟子、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口稱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