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2年成立吳起縣時由華池縣劃來為三區三鄉,1958年聯鄉並社後併入長官廟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廟溝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廟溝鄉。
社會事業
吳(旗)廟(溝)公路可通大岔,沿途路經中台、樓房掌、吳水口、走馬城、姚橋村、大岔。山高溝窄,交通十分困難。除大岔以下幾個川道行政村外,農民多在小溝兩側靠山掘“驢脊樑”土窯 居住。
鄉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27所。衛生院1所,病床5張,醫務人員8人。
經濟建設
全鄉有耕地44523畝,其中川台壩地679、2畝,主產穀子、糜子、蕎麥、小麻子、胡麻、洋芋。大家畜3743頭,羊9800隻。鄉鎮企業有小發電廠等22家(其中鄉辦、村辦各1家,戶辦18家,聯戶辦2家),從業人員40人。
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2400萬元,財政收入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
1998年以來,廟溝鄉在吳起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按照“封山退耕、植樹種植、舍飼養羊、草畜先導、強農富民”的逆向開發思路,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場綠色革命,擺脫了傳統農業“廣種薄收、赿墾赿窮”的惡性循環桎梏,使全鄉上下形成共識,走以生態平衡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近幾年來,廟溝鄉以退耕還林(草)為基礎,以草畜產業開發為主導,以二、三產業為補充的鄉域經濟發展迅猛,一個集約自給型農業、保護效益型林業、商品致富型畜牧業的經濟發格局逐步形成。幾年來,該鄉累計完成國家確認合格面積10.77萬畝(其中退耕還林合格面積6.58萬畝,人均7.9畝),全鄉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0平方公里,新修基本農田7000畝,保留人工牧草8.6萬畝,舍飼養羊1.528萬隻。栽植山杏、山桃林1.8萬畝,營造沙棘林7.1萬畝。
該鄉交通便利,電力充足,通信通訊網路齊全便捷。境內有“橫山寨”和“威邊寨”兩處古城堡遺址,由於境內石油資源比較豐富。近幾年來在廠油開發的帶動下,飲食、服務業得到穩定發展。
鄉鎮地區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居住地相對也很多,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