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74年5月至1975年12月任韶關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幹部。1975年12月至1978年3月在韶關市無線電器廠工作。1978年3月至1982年3月在廣州醫學院醫療系學習。1982年12月至2004年2月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工作,先後任省人民醫院病理科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醫院辦公室副主任、院長助理、辦公室主任、副院長。期間:1991年7月至1993年6月赴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自費留學。2000年至2003年在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畢業,2005年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高級醫院管理碩士畢業;2005年6-8月參加省委組織部組織的中大-牛津高級公務員公共管理高級研修班;兼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客座教授、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MPH導師。2004年2月後任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黨組成員。2013年9月24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訊息,將現有的廣東省政府組成部門——廣東省衛生廳和廣東省人口與計畫生育委員會合併,設立廣東省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任廣東省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解讀醫改新方案
簡介
廖新波新醫改方案沒有興奮點,國家發改委公布《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社會輿論對該方案評價不一,一個顯著抱怨是“看不懂”。
對此,本刊專訪了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請這位“部落格廳長”來解讀醫改新方案。
概括新方案
用最簡單的話概括,此次醫改徵求意見中的宗旨是什麼?您最大困惑又是什麼?
廖新波:我就在部落格發表了“新方案沒有興奮點”的觀點。我們可以對比1997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1997年舊方案的目標是“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國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次意見稿的目標是“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民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人民民眾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這可以看出,時隔10年,我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的醫療衛生改革的目標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甚至倒退了!
新舊“方案”都明確提出政府的主導地位,也提到政府投入的主導作用。還有“發展社區衛生醫療”、“實行區域衛生規劃”、“防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傾向”等,在1997年的“舊醫改方案”里早就被重點提及。但實際上又做到什麼呢?
從數據上看,我國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全部費用比例由1990年的35.7%上升到2002年的58.3%,而同期政府衛生支出所占比例由25.1%下降到15.2%,社會支出比例也由39.2%顯著下降到26.5%。
我國衛生工作一貫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但衛生事業費的支出結構卻不符合國家“預防為主”和“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政策目標。國家對於大眾衛生投入的不足,就會導致公共衛生機構職能錯位,過度依賴有償服務,而公共衛生服務提供不足。
方案
所以,不管有多好的醫改方案,如果束之高閣的話,也只能是紙上文章,看不懂和實現不了。這就是我的最大困惑。
公眾對此次徵求意見最大的一個看法是“看不懂”,認為是說了很多方向性的目標,卻沒有談及具體做法,為什麼會這樣?
廖新波:民眾看不懂是有多重含義的。一個是“專業性”的問題,一個是“可行性”的問題。我很早就說過,我們過去醫療改革中遇到的難題,在新方案里沒有很好地提出解決辦法,就是說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工具。
有人說的“新方案很多方向性的目標”,但是這些目標一直是我們在探索和追求的。因為不管目標有多大、有多少,都是為了一個目標: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而事實上,在1997年實施舊方案後的10年裡,我們離總目標的距離並沒有明顯拉近,有的子目標反而背道而馳了。
對於百姓來說,最關心的就是我將來看病要出多少錢?如果我有病誰來保障?作為政府,就是需要有一份可執行的方案,和執行方案的工具。我認為這個方案如果要在短期內出台,採納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機會可能很微,也就是說,方案不會有太大的修改,除非推遲出台。
預測
您判斷下一步會出台怎樣相關的配套細節?
廖新波: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要制定一些實施辦法和配套檔案。而這些配套檔案大多是部門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這又取決於我們政策制定者如何從整個國家的醫療衛生髮展大局著想,從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去制定確實可行的辦法,而不是“守己一方土”的狹隘行政觀。
南北差異
我國人口眾多,不論是醫療水平還是社會資源,東西部和南北方之間都存在巨大差異,一個概括全國的整體醫改方案會不會出現一些水土不服的事情?
廖新波:中國地域遼闊,地區性的經濟水平差異很大,制定一個放之全國皆準的方案短期內是不現實的。而事實上各地都已經在進行各種嘗試,都有自己地區的發展綱要,作為國家層面的方案,只要制定一個框架就可以了,各地再根據自己的情況給予補充,逐步向大同方向邁進。
這個用蓋房子來比喻是最為恰當的。中央政府制定一個有一定防禦能力的框架標準,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裝修”,為所有的社會成員提供適宜的“居住”標準。當然,不願意住“集體公寓”的可以自己去住“別墅”。而政府這個“框架”必須是可以抵擋風雨的,而不是經不起風雨的“窩棚”或“帳篷”。
本次醫改提出增加政府投入,同時打破政府壟斷的雙重努力,如何理解這看似矛盾的兩種努力?
廖新波:建立一個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體系是很必要的,這是實現公平和效率統一的最有效的手段。
政府要明白他自己的責任是什麼,準確地進行功能定位,不要缺位,不要錯位,不要越位,不應該超前地做以後要做的事情,要量力而行,也不能不做應該做的事情,像解決看病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的問題。還要明確我們能為市民提供什麼樣的醫療,服務內容是什麼,又是什麼。要逐年增減。
所以,在現階段或今後的一段時間裡,應鼓勵多種不同成分按照法規來規範辦醫,而不是盲目辦醫。鼓勵非公資本為高端階層提供舒適的享受型的醫療服務。這就是說把醫療服務的基本屬性劃分好,什麼是純公益性的,什麼是半公益性的,什麼是非公益性(私人性),這樣才能公平地解決公共產品的公共屬性。其實,政府辦好基本醫療和重視醫學科學研究就基本履行責任了,也就是有的專家說的“抓兩頭,放中間”。
任何政府試圖壟斷“醫療服務產品”的行為對社會無益。但是,我們現行的很多政策對非公資本投資醫療市場有阻礙作用的,各級政府包括公立醫院的經營者都存在“壟斷”的思想,生怕對公立醫院造成衝擊。
醫院體制改革
醫院的體制改革也是一個熱點話題,我國目前最好的醫院都是公立的,下一步這樣的局面會不會出現較大改變?
廖新波:僅僅按照“指導意見”來看,大醫院面臨的困境可能會很嚴峻。大家擔憂的是新政之後政府如何補償,是投錢還是給政策?大醫院與基層醫院不同,它既是解決“疑難雜症”的專門醫院,也是醫學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醫學水平的綜合體現。
新醫改方案自身都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強調政府主導,一方面又不想多投錢,比如通過藥事費來彌補藥品加成;既主張政府醫院的公益性,又依賴大醫院去行使政府的職能。比如“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制度”,這是政府的責任,但很多時候,甚至是重大災害救援之後,政府並沒有補償給醫院。
醫療保障體系
如果按照此次指導意見建立醫療保障體系,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模式?老百姓得到的最大實惠是什麼?
廖新波:老百姓最關心的是新方案之後看病難還是不難,看病貴還是不貴。我所關心的是政府可以提供多少資金來建立“人人享受基本醫療服務”的醫療保障體系。
從2006年全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及其分配情況來分析,我們就知道多數人今後看病的情況。2006年全國的醫療衛生總費用是9843.3億元人民幣,這些費用的具體分配是這樣的:政府衛生支出1778.9億元(18.1%),社會衛生支出3210.9億元(32.6%),個人衛生支出4853.5億元(49.3%)。
如果政府要努力減少個人支出等比例的話,在原來的水平上,三方各出1/3的話,政府要支出3261.1億元,幾乎多一倍,社會支出基本沒有變,個人減輕了1/4左右,但是,一般百姓會感覺到看病貴或不貴?如果普及了全民醫保的話,整個醫療衛生的總費用遠遠不止這個數。所以,政府是否有能力或者是否捨得拿這些錢出來呢?
如果新方案在補償醫院方面僅僅盯著藥,試圖通過藥事費等“結構調整”來彌補醫藥分開的話,百姓可能就成了醫院補償的提供者。基本藥物目錄的建立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如果運用得好,倒是可以造福百姓。
主導改革
本次指導意見指出“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那政府的作為會是怎么樣的?由多部委聯合推出的指導意見,以後哪個部委將會成為核心領導者?
廖新波:可以說,如此多的部門參加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政策的制定,可見其難度!從整個方案來看,很顯然國家發改委是牽頭部門。
有訊息說,醫改方案“過堂”之後,醫改方案採取什麼模式,採納哪一個方案都有部門“拍案而起”。在這之後,醫改核心部委開始減少對其他部委的關注和批評,轉而通過自身負責的項目“擴大地盤”。像社保部一直主張的城鎮居民醫保試點獲批啟動,全民醫保框架初步形成;衛生部主導的重建社區、試行收支兩條線、醫藥統購統銷政策,與社保部的全民醫保政策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但不管是誰成為核心領導者,如果過度地依靠市場機制指導這次醫療改革,必定又是一次不成功的改革!
個人看法
中國醫療的一個顯著特色是“以藥養醫”,要怎么打破這種為人詬病的現狀?
廖新波:最關鍵是政府願意出多少錢。“以藥養醫”的政策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為政府解決了大量的醫院建設資金,要扭轉這個局面,依然要通過“解鈴還須系鈴人”的辦法解決。
據您了解,此次指導意見背後的博弈中最大的特點和難點是什麼?
廖新波:由於補充細則沒有出台,還很難具體說出“博弈”的多方會如何出牌。
在一個充滿市場氣息的國度里,要生存就得競爭,要發展就得找到對策。而在這個市場大環境中,要找到公平與效率的平衡點,政府的干預作用是最主要的!希望新的醫改方案是一個好的政策,也希望新醫改政策不會是加深醫患矛盾的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