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十四則
三國故事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正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紅軍故事
一碗白米飯
1927年冬,毛主席帶領工農紅軍住在寧岡縣茅坪村的時候,有一個時期紅軍生活非常艱苦,天天吃紅米南瓜,有時候還吃糙紅米和南瓜煮的稀飯。開頭吃幾餐還覺得味道有點香甜,吃多了就覺得有點難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戰士們從一個鍋里盛飯。
一天吃早飯的時候,警衛員小胡突然給毛主席送來了一碗白米乾飯。原來他看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戰士們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飯,實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廚房私自和炊事員商量,並且由小胡自己動手把紅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給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乾飯。
毛主席一見白米乾飯,覺得有點奇怪,便問戰士們今天是不是也吃這樣的飯?小胡在首長面前從未撒過謊,這次當然照實說了。毛主席聽完之後,馬上叫他拿回廚房去和南瓜煮稀飯,讓大家一起吃,並且說:“以後再不許這樣了,戰士們吃什麼,我也吃什麼。”小胡激動地說:“毛委員,南瓜稀飯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這一餐乾飯吧,下次再不做了。”毛主席仍然不同意,並向小胡耐心地解釋說:“我不應該有什麼特殊的。南瓜稀飯本來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戰士們能吃,我就不能吃嗎?你要知道,受壓迫受剝削的窮人連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給我把飯送回去?”小胡還想說什麼,可是毛主席已經把那碗白米飯塞到他手裡了。小胡無法,只好把飯拿回廚房去了。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鑑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醃製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係,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裡,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珅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珅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懸鵝子示眾
明時,周新擔任司法按察使後,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烤鵝,他堅決不受,但送禮人已經搶先出門了。於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後面,以後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著去看那隻已經風乾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立檄拒禮
康熙19年,于成龍改任直隸巡撫。大名縣縣官遵循舊習,在中秋節前給他送了一份“中秋禮”。于成龍嚴詞拒收,還特地頒布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大名縣縣官的送禮行為,並明令所屬官員,今後如果發現逢年私送者,“決不寬恕”。
棒打送禮
南北朝時,南朝的中書通事舍人顧協,雖位高權重,但為政清廉。他曾說:“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了門外。
厚謝婉拒
宋時,劉溫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溫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於一車糧草的數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