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設施
校園鳥瞰圖廈門市海滄中學創辦於1949年,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至今已經走過半個多世紀。學校地處廈門市海滄區,毗鄰閩台兩地共仰的名勝--慈濟東宮,北接集美工業區,西連閩南金三角--漳州角美開發區,東眺廈門島,南傍九龍江。學校 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299平方米,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和塑膠運動場等一應俱全。學校現有綠化面積13000平方米,圖書館藏書5萬多冊,教學班40個,全部實現多媒體教學和網路實時教學,現有1928個學生,157位教師。
長期以來,學校恪守“樹人為本、質量為根、師德為先、特色為翼”的辦學理念,以“崇德尚學”為校訓,遵循“低進中出、中進高出、高進優出、整體提高”的教育教學原則,逐步形成“團結、守紀,務實、創新”的校風,“修身、精業,塑人、立智”的教風和“博思、勤學,求是、健體”的學風。
2000年以來,在海滄投資區黨工委、管委會、海滄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區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投資1.3億元,建成完備的教學樓、綜合實驗樓、辦公樓、體育館、藝術館、400米標準塑膠運動場、學生公寓、食堂等設施,按省二級達標學校標準配齊實驗室、電腦室、網路系統、圖書館等功能室,為開展特長教育專門設定了功能齊全的舞蹈室、武術館、陶藝製作室、美術作品陳列室、勞技教室等。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休閒區布局合理,功能協調。
辦學體會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加 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學校黨政工領導班子齊全,堅持人本管理,建立科學明晰的“四級”管理網路,注重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樹立和宣傳校內先進典型,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提高學歷層次,提高理論水平,提高教育能力,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加強骨幹教師培養,建立國家、省、市、區級骨幹教師團隊,其中國家級6人,省級3人,市級40人。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3人,廈門市專家型教師培養對象3人。
確立德育首位意識,構建良好育人氛圍
確立德育首位意識,構建良好育人氛圍
學校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宗旨,以德育為育人之本,倡導“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建立一套整合校、家、社教育資源的立體德育網路。狠抓“五個育人”(常規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教學育人、氛圍育人)。堅持“六個結合”(長期教育與階段教育、直接教育與薰陶教育、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外部教育與自我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激活內驅力,實現學生自我提升、自主發展的目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一三五”式心理輔導模式(“一”是一個出發點:一切為了學生身心和諧發展。“三”是三個主陣地:心理教師負責學科教育,班主任負責班級教育,科任教師負責學科滲透教育。“五”是五種輔助手段:團體輔導、心理諮詢、心理信箱、“心理熱線”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落實“共建工程”,做好與錦里村黨支部的“支部共建”,與廈門一中、廈門大學的“校校共建”,與嵩嶼武警、海滄大橋中隊、海滄消防中隊的“警校共建”,與海滄派出所和新陽派出所的“安全片區共建”等“共建工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工作,創造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構建學校安全教育氛圍,取得良好成效。學校與廈門大學共建的事跡受到《中國教育報》記者的青睞,以《廈大與海滄中學“共建”》為題撰文發表。
最佳化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最佳化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推行常規教學“四最佳化”。最佳化課程結構、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最佳化教學策略、最佳化考試評價。對教師教學常規實行“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做好教學工作五個“抓”(抓備課、抓課堂、抓輔導、抓培訓、抓教研)。重視信息技術教育,加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力度。開發校本課程,已開發51門校本課程供學生選修,形成區域性學校特色課程。2005年,學校成功舉辦了“海滄區首屆校本課程管理與研討會”,《神奇的紅樹林》校本開發與實施經驗在大會上介紹,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肯定。重視勞技教育和藝術教育,按照課程計畫開設勞技課,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國中開設4門,高中開設2門。按照課程計畫開足上好音樂課、美術課和藝術類必修、選修課程,重視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推進研究性學習,制定《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成立了學習指導小組和學科教研組,根據實際確定符合學生實際和愛好的研究課題,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培訓,建立健全有效評價體系。
開展課題研究,貫徹“科研興校”戰略
開展課題研究,貫徹“科研興校”戰略
2003年以來,我校承擔課題46項,其中國家級子課題6項,市級課題5項,區級14項,校級21項,172人參與研究,占教師總數的80.75%。課題研究涉及17類(科目),涵蓋所有學科,形成“科科有課題,人人勤鑽研”的研究氛圍,轉變教師觀念,提升教師的業務素養、教學水平,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截至目前,我校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形成性評價”、“學生髮展性評價體系”、“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等課題研究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並己初見成效。
發揮輻射作用,積極服務社會
發揮輻射作用,積極服務社會
學校根據上級規劃,與寧化縣民族學校和寧化三中結成幫扶關係,通過提供多媒體等儀器設備和資金,兩校領導交流管理經驗,開設教師示範課,幫扶貧困學生等形式幫助他們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取得良好成效。2006年和2007年,根據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安排,先後選派優秀教師吳尋軍、徐志剛分別前往重慶、寧夏支教,支持當地的教育教學工作。
舉辦面向全市的教學開放周活動,開展學術研討會,承擔省、市、區級教師觀摩示範課,國家級子課題主持人受邀在全國和省、市研討會上作專題報告或發言,課題研究經驗在全國推廣。10位初、高中教師擔任海滄區學科兼職教研員,推進學科教研活動。
弘揚中華武術,突顯辦學特色
弘揚中華武術,突顯辦學特色
我校開展武術教育具有光榮的傳統,有著豐富的辦學資源:一是環境資源。海滄區新垵村是福建省著名的武術之鄉,以“五祖拳”聞名海內外。村裡有一批德高望重的武術師傅,他們希望倚靠學校,對武術愛好者進行比較規範系統的訓練,使新垵的武術發揚光大。二是學生資源。許多同學熱愛武術運動,自主參加各種民間組織的武術訓練,學校把他們集中起來,聘請武術教練,對他們進行比較正規的系統訓練,使武術技能與武德教育有機結合,達到強健學生體魄,鍛鍊意志,薰陶武德,開發潛能的目的。三是學校資源。我校在創武術特色過程中擁有較好的師資力量,體育教師邱志剛就是一名武術教練,他從小跟隨師傅習武,參加工作後長期帶領愛好武術的學生習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一定的成績,有著相當的社會認可度。
學校還積極挖掘武術資源,開發並形成一套完整的傳統武術教材——《五祖拳》,體現了“欲求拳術,需求善性;欲求善性,修身為本”的理念,發揮了武術在輔德、益智、健體、促美等方面的積極功效,突顯學校辦學特色。
辦學成效
幾年來,我校在生源素質不盡如人意的前提下,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較好的成績。學生按時畢業率,學生會考合格率、優良率達到或超過省二級達標學校定級驗收標準。
學生在各類競賽中捷報頻傳。2004年以來,顏毅妹、何曉玲、李偉傑三位同學的作品獲教育部基礎教育高中英語教學評價項目成果評選全國一等獎,並刊登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編的《研究與探索》ISBN上;顏雪燕、李偉傑、林惠玲先後獲得全國中學生英語作文大賽三等獎。林妙羨、林妙欣榮獲2004年度全國海爾科技大賽三等獎;顏巧咪榮獲全國科技之星二等獎,學校榮獲優秀組織獎;林妙羨榮獲第十九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畫三等獎;林妙欣、林妙羨分別榮獲第18、19屆廈門市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畫一等獎;林妙欣、鄭鷺平等分別榮獲第20屆廈門市科技創新大賽二、三等獎。
學生在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成績斐然。興趣小組成員5人在廈門市第17屆運動會上獲獎。在2006年9月省農協舉辦的民間傳統武術比賽中,邱育玲同學獲集體項目一等獎,女子傳統拳術、傳統短器械和傳統長器械三項三等獎。在2006年10月舉辦的福建省第13屆運動會中,周新劍同學獲武術套路比賽集體項目金牌、男拳銅牌和刀術、棍術兩項第五名;邱曉玲同學獲得武術散打比賽女子48公斤級金牌和體育道德風尚獎,為學校爭了光,也為廈門市爭得榮譽。
教師有35人次35項課改實驗成果在全國獲獎或本地推廣,64人次64項科研成果或論文在省級以上獲獎、發表或交流。2006年7月,學校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授予“優秀試驗學校”光榮稱號,國家級子課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試驗研究”獲集體成果一等獎;課題研究成果獲全國一等獎6個,二等獎3個,課題主持人被評為“優秀試驗教師”,其開展課題研究的經驗先後6次在全國、省、市課題年會和培訓會交流,開發的23個評價工具與評估量表在全國課題年會上受到好評,並在全國推廣。劉文勝教師開展的科技教育實踐活動項目——《走進美麗的紅樹林》榮獲廈門市第20屆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實踐活動二等獎,其中林妙欣同學是唯一得到大會表彰並登上《廈門日報》及NWSPHOTO.COM.CN網站的中學生;林妙欣、周小燕等榮獲第21屆廈門市科技創新大賽社會科學項目二等獎。
經過努力,學校工作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先後榮獲“海滄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海滄區平安校園”、“海滄區文明學校”;“廈門市文明學校”、“廈門市文明單位”,“廈門市綠色學校”、“廈門市黨政工共建先進教工之家”,“廈門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單位”、“廈門市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廈門市‘萬人獻愛心’活動先進單位”;榮獲“福建省第五屆推普周徵文比賽組織獎”。2006年,學校先後通過“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二級達標學校”和“福建省黨政工共建先進教工之家”的評估驗收。學校成為“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校”、“北大附中構件英語教學基地”和“廈門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教育部重點子課題——“基於母語環境的任務型英語教學實施與課程資源整合研究實驗基地”。
辦學59年來,我校先後培養了18000多名初、高中畢業生。經過努力,許多校友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他們有的成為黨政軍各級領導,有的成為教授、專家,有的成為大型企業的負責人,有的成為著名作家,他們在各條戰線上取得輝煌的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2015年3月23日,福建省教育廳發文,廈門市海滄中學被確認晉升為新一批“省一級達標高中”。
存在不足
1、學校分設二個校區,客觀上存在管理力量不夠集中,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效率不夠高,工作欠紮實。
2、教學質量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教育氛圍不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高中新生素質相對偏低。
3、教育教學方法有待改進。面對學校生源素質不夠理想的現狀和新課程實施的背景,我們的教師如何深刻領會課改精神,選用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轉化學困生,還需深入研究。
4、家長重視不到位,多數家長對教育的認識比較滯後,觀念意識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而且多數家長缺少文化,且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教育,認為孩子有人照看就行了。
5、國中學生厭學現象客觀存在。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義務教育片區的生源多來自農村,有許多是外來農民工子女,而家長又疏於教育和管理。
6、師資水平尚需要提升。我校高中部80%以上的教師是2000年以來從全國重點師範院校或從重點中學引進的,其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意識與本校實際的磨合還存在差距。
奮鬥目標
根據學校發展規劃,把握高中新課程改革契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各項工作,按照海滄區委、區政府提出的“營造一流的育人環境、爭創一流的辦學條件、追求一流的管理水平、培育一流的教師隊伍、實現一流的教育質量”的奮鬥目標,通過二至三年的努力,把我校辦成“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
廈門市區中學名錄
廈門市是福建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是全國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代化國際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本任務主要收集整理廈門市區的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