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等郵局

民國31年12月21日,廈門一等郵局移歸上海郵區管理。 民國34年10月19日,廈門一等郵局仍歸福建省郵政管理局管轄。 民國37年5月實行分區投遞制,廈門一等郵政局被列為福建省乙種示範局,增設人事管理員。

廈門一等郵局

民國初的廈門郵界沿襲清代的郵界範圍。民國元年,增加彭壺、中都鄉、豪康、豐稔市、藍家渡、安遠、泉上、嵩溪、禾口、杜潯、龍潭、石井(1912年)、蓮河、楓洋、金榜圩、西坪圩、尚卿、源口、仙苑等19個代辦所;民國2年,增加芷溪、朋口、莒溪3個代辦所。民國3年起,廢除郵界,福建郵界改為福建郵政管理局,設在福州,下轄廈門、三都澳兩個一等郵局。廈門一等郵局設局長和郵務總辦各1人,局長或郵務總辦職務仍由外國人把持。這時的廈門一等郵局郵境基本不變,共有一等局1個、二等局20個、三等局5個、支局3個、代辦所140個。
民國7年5月1日起,廈門一等郵局被確認為國際郵件互換局,發往菲律賓、越南、新加坡、馬來亞、緬甸等國家和香港等地區的郵件,均直封由輪船載運,不再交“客郵”轉遞。民國17年6月14日,北京郵政總局撤銷,改由南京郵政總局統轄管理,總局以至各地的總辦改為會辦,成為名實相符的中華郵政。同年,廈門一等郵局重新核定為本省惟一的一等甲級郵局。全局編制99人,其中一等局局長1人,秘書兼監理員1人,會計1人,郵務員3人,文書兼會計助理(當時稱為“聽差”)2人,員工36人,信差24人,郵政汽船司舵、水手8人、雜役12人;鼓浪嶼支局局長1人,員工3人,信差5人,聽差1人,雜役1人。民國9年後,先後在島內增設橋亭、民生路(今民族路)、思明南路、泰安街等支局和嵩嶼、曾厝垵、澳頭、庵兜、橋頭、昭(蛟)塘、雙涵、東嶼、胡里山等代辦所以及溪岸街郵亭。民國20年4月改稱思明一等郵局。民國23年,思明一等甲級郵局被列為福建、廣東兩省各地郵局的匯票互換局。民國25年4月復稱廈門一等郵局。
民國27年5月10日,日軍從五通登入,廈門郵局營業部遷往鼓浪嶼,並在鼓浪嶼福民學校(今筆山國小)禮堂設臨時辦事處,處理進出口郵件。思明北路支局、民生路支局和各郵亭均停止營業。民國31年12月21日,廈門一等郵局移歸上海郵區管理。
民國34年10月19日,廈門一等郵局仍歸福建省郵政管理局管轄。為適應業務發展,機構略有更動,共設文書、賬務、出納、僑匯、郵件收發、掛號郵件、航快郵件、國際郵件、包裹、儲匯等10個組。民國36年3月1日增設值價組,將掛號郵件組與航快郵件組合併為郵件組。同年8月16日增設轉運組。民國37年5月實行分區投遞制,廈門一等郵政局被列為福建省乙種示範局,增設人事管理員。至民國38年7月,除原有支局、代辦所外,增設民國路(今新華路)第三支局、南普陀支局、倉里社支局、鎮邦路支局、廈門大學支局。民國路、南普陀和倉里社3個支局只辦二三個月就停辦。
據民國37年12月的統計,當年廈門郵局全局實有員工178人,臨時工19人,短期替工30人。設有支局3處,代辦所12處,信櫃8處,郵票代售處40處。與海外互換郵件的郵局計有:新加坡、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舊金山、呂宋、怡保、檳榔嶼、西貢(今胡志明市)、棉蘭、吉隆坡、柔佛以及香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