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屯村

1949年和平土地改革,區幹部1人入村幫助。 1955年冬,17戶農民組建初級社。 1997年有共產黨員18人,其中女1人。

位置境域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舖鄉下轄村
康小屯村居址在北緯40°18′19″至40°18′31″,東經113°57″01′至113°57′16″相匯處,海撥1024米~1031米,距縣治天鎮城16.5公里。西接陽高東雙寨2.3公里,東偏北距孫家店1.8公,東南至高牆框1.9公里。村域總土地2888畝。

自然環境

村域地貌

屬傾斜平原,亦是洪積扇區。整個轄域南高北低,西有北虎溝,東有大西溝,並行北下,到村北800米處圈 回匯流而北下,縱坡3%―5%,整體向東北傾斜。轄區面積中,耕地2113畝,占73.1%,林地214畝,占7.4%;村民居住用地93畝,占3.2%;交通用地63畝,占2.2%;灘涂溝採用地165畝,占5.7%;未利用土地240畝,占8.3%;其中荒草地僅58畝。

水文地質

據鑽孔資料,孔深82米,含水層總厚度28.5米,岩性為粗砂,湧水量30 .0噸/時。水質為HCO3~CaMg 型,礦化度小於0.5克/升。村西虎溝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279m3/秒,河道寬70米,縱坡1/300,河底高出兩岸地面,康小屯村為嚴重淤積段,高出村民居址地面8米多。為“懸河”危河。(見2003年“懸”狀)

土 壤

母質有灌淤母質、黃土狀母質。屬粟褐土類,栗褐土性土亞類。土屬耕種黃土質粟褐土性土、耕種灌淤栗褐土性土。土壤全氮含量小於0.05%,速效磷在5~10ppm,速效鉀50~100ppm。有機質含量村北小於0.6%,村南為0.6~0.8%。

人 口

全村共有125戶、464人,其中男239人,男女性別比106.2。人中出生率1.08‰,死亡率0.43‰,自然增長率0.65‰。

經濟狀況

種植業

傳統有谷、黍、高粱、馬鈴薯以及小麥、蕎麥、豆類、白麻、葵花、菜籽、胡麻等。耕地2113畝。

養殖業

傳統養殖大牲畜有牛、驢、騾。小畜禽有豬、羊、雞、狗。有大牲畜270頭,牛仍為大宗。豬有380頭,多為瘦肉型。羊200隻。

林 業

以楊為主,零星有旱柳、榆樹、杏樹。1949年有成片楊林10畝,零星成樹楊樹、柳、榆、杏等1000多株。新中國從1955年後,每年或在北虎溝大西溝畔或在村南荒坡壓條小葉楊,但保有率低。七十年代初村北引裁蘋果大苗8畝;中期,搞農田林網建設,購入優種楊樹大苗“千畝方”載植,路旁渠旁也栽大苗楊。1978年實有大片林47畝,零星樹5.6萬株。八十年代為平原綠化村莊之一,又搞田、林、路渠的林木配套栽植。1997年有柳樹1片,3畝;有小葉楊10片,共122畝;另有幼林地100畝。村宅零星樹520株,6條路,9條渠零星楊樹12215株。蘋果樹老化、病枯嚴重。

水 利

傳統有引北虎溝、大西溝洪水澆地習慣。1949年人畜用5眼7米深水井。新中國1953年起,國家支持打井取水,當年貸款230元,打井1眼。集體化生產後,逐年水利建設。1959年在水溝打井3眼,年可取水9.8萬立方米,澆灌300多畝。六十年代拉砂治鹼學大寨後,平整坡梁土坡,並改灘治鹼。七十年代先後在油分梁、大粱、大家溝等打井6眼,旱地變水地700餘畝;結合平田整地,搞井、渠、路配套工程,並修築防滲渠道。1980年水澆地達到780畝,八十年代,結合國家投資改灘治鹼工程,在村西北灘又打機井4眼,同時配有渠道防滲、平田整地工程,並建立水利設施管理制度,以澆地時間收費,以水養井。1991年地下水開採量年可達79.56萬立方米,可澆灌2645畝,機井23眼。九十年代,一些渠道被毀壞,個別水井失修。1997年有水澆地2130畝,存有機井22眼,總供水量可達114萬立方米。當年農田澆灌用57萬立方米,人畜用水9萬立方米。全村固定渠10.2公里,防滲渠10公里。新中國以來,改造鹽鹼地1300餘畝。
1984年康小屯村投資0.97萬元,埋水管1950米,村內設7個吃水點,人畜用自來水。
七十年代康小屯村南建機電灌站1處,電動機水泵各1台。始在村正北打石壩310米。

農用機具

客運中巴1輛,載重汽車2輛。機械總動力625千瓦,用電量12.5萬千瓦時。

工副業

糕點加工坊1處,從業1人。有豆腐坊2戶,磨麵坊1戶。

商貿業

有個體菸酒小鋪2戶。

村貌建設

康小屯村民居址座落在北虎溝峪口,洪積扇裙區域,座南朝北。到清宣統年間建有八龍廟、西廟、五道廟3處。到1949年居民房舍有房284間,其中土房276間,瓦房11間。新中國集體化生產後,逐步建有畜圈、大隊倉庫、辦公室國小校等。1981年有大隊辦公室10間,小隊飼養院、庫房等70間,學校22間。在1982年後,除大隊辦公室和學校外均作價歸社員個人私有。此後,建房向磚木結構發展。到1997年,戶均1處院落。
傳統有村際道路5條,一般可通大車。民國年間有縣城到雙寨路徑是村大路1條,民國26年(在1937)後,又逐漸修成公路,可通汽車。新中國後,尤其農業學大寨以來,七十年代搞林、渠、路、井、電等配套工程中,大車路漸拓展成機動車輛路,至雙寨路則成瀝青路面,有客運車可直通縣城、陽高、大同。
民國年間,委託縣城店鋪接收郵件、信件。1956年通有線電話,1970年通有線廣播。八十年代後中斷。1997年僅通郵政。

學 校

有五年制小學生72人,教師3人,校舍120平方米。

衛 生

有個體醫1人。

村政舉要

清乾隆十八年(1753)前後設2牌,有牌頭2人,由牌頭或社首主村事。時屬東雙寨甲管理。光緒初,乃設3牌。光緒十八年(1892)旱災。民國8年(1919)為附村,設1閭,有閭長1人,仍屬東雙寨主村。18年(1929)旱災,有10餘戶外出乞食,賣地200餘畝。26年(1937)淪陷後仍設偽1閭。30年(1941)有一貫道傳入,屬東雙寨甲公所。34年(1945)7月,第一次建立共產黨組織,發展8名黨員;同時成立村公所,設村長、武委會主任、公安員、農會主任、工會主席、糧秣等。冬,貧僱農清算閭、甲長鬥爭中,清出8石糧分給14戶貧僱農;讓12戶富裕戶獻地154畝,但只有4戶共獻出土地38畝。35年(1946)10月後,國民黨復設閭村公所,有村副1人,閭長1人。37年(1948)4月,恢復共產黨村政權。1949年和平土地改革,區幹部1人入村幫助。土地按人口分配,分土地133畝。劃階級成份,人均4畝者為中農,超出4畝者為上中農,不到3畝者為貧農,有14戶上中農,13戶中農,16戶貧農。是年,有13戶翻身農民賣耕地46畝,牛7頭、驢2頭、騾子1頭。隨後建立共青團、婦女、民兵連組織。新中國1950年頒發土地證。夏季傳入謠言,鬧“妖怪”。冬季,登記會道門組織。1951年鎮壓反革命中,有一貫道徒聲明退道,9個明會會員退會,村幹部捆打堂主剌任氏後釋放。1952年捐獻抗美援朝款16元。同時對重點戶上門動員收繳邪片。1953年下鄉幹部宣講統購統銷政策,動員收購25戶糧3000餘公斤。春天,自願辦起3個互助組,秋天李生組合併成一個常年大組。1955年冬,17戶農民組建初級社。個別社員入社前有的伐村、有的賣騾、賣驢換成牛入社。1956年春天,初級社轉為高級社。是年遭雹災,吃國家救濟糧3.25萬公斤,款2300元,又貸款3279元。社幹部7人。社員自種自留地36畝。1958年高級社轉為生產大隊,全村勞力到南河堡參加大會,慶祝成立人民公社,是村改為生產大隊,設2個小隊。當年秋立集體食堂,社員一律一灶吃飯。秋季,搞深翻土地,派人參加大煉鋼鐵及趙家溝石門水庫勞動。1959年派青壯勞力參加縣修築孤峰山水庫勞動二年多。1960年秋後以戶自炊。1961年後社員開小片荒者增多。是年下鄉幹部幫助搞“奪五權”鬥爭,村風明顯好轉。當年生產搞的好,村支書李生代表康小屯大隊出席山西省勞模大會,集體獲獎狀1枚。1962年落實自留地,豬飼料地政策,社員自種耕地增加。冬季,改大隊核算為2個小隊單獨核算,設小隊會計、保管員。1963年下鄉幹部幫助大隊幹部查帳、清庫等搞“三清”工作。冬,上級安排大隊派15人去公社孫家店學習“雙十條”半個月。1964年冬天,公社派2人入村搞當年“四清”。對大隊經濟問題有初步結論。冬天李生再代表大隊出席山西省勞模大會。1965年是村同南河堡、劉伸屯等大隊被樹為全縣十桿旗之一。9月份,縣工作隊入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搞清政治、經濟、組織、思想的“四清”運動。試行“大寨”“自報公議評工記分辦法。同時,對大隊幹部的違紀行為嚴肅查處,退賠“三定”額約800元。又複議階級成份,劃富農1戶,中農22戶,貧下中農47戶。成立貧協會。清理階級隊伍時,新劃戴帽分子1人,實行管制。1966年6月底運動結束。同年秋季,文化大革命開始,個人燒木主、神龕等。1967年村內社員組織紅衛兵,但不影響生產。1968年由大隊管委會改為大隊革命委員會,大隊長稱大隊主任,其餘村級組織不變。是村被定為全縣學大寨三個試點之一。下鄉幹部入村蹲點,組織社員學習批判國家領導人劉少奇、鄧小平等的文章。是年冬次年春,大隊設民眾專政小組,清理階級隊伍,地主富農分子,舊職員、會道門會長、道首,受到批判鬥爭。1969年戰備中,基幹民兵配有槍20餘支,並加強了基本訓練。是年為全縣學大寨四個先進大隊之一。縣三級幹部大會上作典型發言。1970年“深挖洞,廣積糧”,民兵們挖地洞一條。是年,參加縣在榆林口大隊召開的學大寨會議,作典型發言。同年作為先進生產大隊李生又出席了山西省先進集體暨個人代表大會。村內以青年社員、幹部為主,搞“二憶三查”活動,憶階級苦,憶苦思甜等。1971年冬,公社下鄉幹部組織社員學習《粉碎林、陳反黨集團反革命政變的鬥爭》材料,批判林彪反革命政變罪行。1972年冬,幹部組織社員學習《農業六十條》。1973年下鄉幹部組織學習中共第十次代表會公報等。同年大隊黨支部派1個貧下中農進駐村國小校,僅形式而已。1975年冬,大隊組織男女社員頂風冒寒搞農田基本建設。1976年由縣、公社幹部入村,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7月唐山地震,部分村民院宿防震。9月,毛主席逝世,大隊組織社員進行悼念。是年在村西搞農田基本建設。1977年春,大隊出錢購入毛主席著作選讀本,發給社員學習。又由下鄉幹部組織開展了批判“四人幫”活動。1978年恢復大隊管委會、大隊長稱謂,其餘組織不變。1979年,給1個戴帽分子摘去“分子”帽子,以社員待遇。冬季,下鄉幹部組織學習關於生產責任制檔案精神。1980年大隊支書、大隊長等主要幹部到縣學習,貫徹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精神。1981年春,是大隊在全縣三級幹部及勞模大會上作典型發言。冬季,下鄉幹部組織大隊幹部和社員聯繫本村的實際問題,討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冬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98戶社員承包口糧田、勞力責任田759畝,年上繳承包金2.6萬元。1984年改大隊為村,設村民委員會1個,村民選舉產生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各1人,其餘共產黨、共青團、婦女、民兵組織不變。是年前後,發動民眾打狗,預防狂犬病。1988年村支書康海,帶頭養豬5口(其中母豬1口),牛4頭,帶頭致富。1997年有共產黨員18人,其中女1人。有村幹部6人,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1人、副主任1人,會計、民兵連長、治保主任、婦代會主任各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