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丁](/img/7/04d/nBnauM3X1gjM0YDM5UTO4MDMxITM1MTO0QDMwADMwAzMxAzL1k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庚丁在位期間,繼續對西方的羝方、系方等方國部落進行征伐,也未能將其降服。庚丁晚年信巫教,使巫教勢力大增,已經危及到王權。
生平
康丁,商朝國王,姓子名囂, 《史記·殷本紀》誤作庚丁,他是商王祖甲之子,商王廩辛之弟。
廩辛死後,於前1148年繼位,在位21年,病死,葬於殷。他死後,由其子武乙繼位。他在位時,羌方在今陝、甘一帶重又崛起,屢犯商王朝,常使商戍軍遭到很大損失,成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點。商王針對羌方武裝力量強悍等特點,戰前進行了全面的謀劃和布置,一面命戍軍暫避敵鋒,待機而動,一面組織精銳部隊適時增援抗擊羌方進犯。由於採取積極防禦策略,康丁時抗擊羌方的戰爭取得最後勝利,擒殺羌方伯,占領羌方部分土地,並派出與王族關係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並未被攻滅,成為隱患。
![康丁](/img/5/aa9/nBnauM3XzMzM4YzN2ATO4MDMxITM1MTO0QDMwADMwAzMxAzLwk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歷代商王
子(商王湯,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商王太甲,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商王小甲,商王雍已,商王太戊,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商王祖乙,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商王陽甲,商王盤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商王武丁,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商王廩辛,商王康丁,商王武乙,商王太丁,商王帝乙,商王紂。)共30人。
抗擊羌方之戰
![康丁](/img/5/82f/nBnauM3XygjMyMDN0kDO4MDMxITM1MTO0QDMwADMwAzMxAzL5g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商王武丁時,曾對活動於今晉、豫、陝之間的羌方進行過一些小規模的戰爭。羌方受到打擊後部分降服,部分向西退去。經祖庚、祖甲二王至廩辛、康丁時,羌方在今陝、甘一帶重又崛起,屢犯商王朝,常使商戍軍遭到很大損失,成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點。商王針對羌方武裝力量強悍等特點,戰前進行了全面的謀劃和布置,一面命戍軍暫避敵鋒,待機而動,一面組織精銳部隊適時增援抗擊羌方進犯。由於採取積極防禦策略,康丁時抗擊羌方的戰爭取得最後勝利,擒殺羌方伯,占領羌方部分土地,並派出與王族關係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並未被攻滅,武乙及其後的諸王在位時,仍常與羌方發生小規模的衝突。周武王攻紂時,羌方更參加了滅商的聯軍。... .
社會背景
![康丁](/img/8/5ce/nBnauM3X3gzMwczMwgjM1UDMxITM1MTO0QDMwADMwAzMxAzL4I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到商王康丁以後,宗法制逐漸建立起來,實行嫡子世襲制,其核心是嫡長子世襲制,王位不再傳給商王本人的兄弟。商朝全國土地名義上歸商王所有,由商王賜給貴族和諸侯,並負擔一定的納貢義務和其它一些義務,如同商王一同征戰等,商朝全國的土地,分商王直接統治的中央政府管轄區域和諸侯統治的區域以及方國統治區域三個部分,商王直接統治的區域位於全國的中心,大體在今天河南、山東、河北一帶,其外圍諸侯統治的區域,在諸侯統治區域以外以及在各諸侯統治區域之間,間雜著一些方國的統治區域,由於奴隸制經濟發展所能允許的範圍和政治上為了維持不斷擴大加深的社會矛盾的統治的需要,商朝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日趨完善的官僚制度,用於管理以商王為首的中央政府統治區域內的事務,其官員稱為百官,各地方諸侯的封國內也形成一套官僚制度,下設一些官員,管理地方的某些事務。
從湯以後,中經伊尹篡位,到太甲復政後,王朝統治開始處於穩定階段,仲丁以後,出現王位紛爭,遭受外族入侵,商朝屢次遷都,最後由盤庚遷都殷,盤庚實行行湯之政的政策,逐步加強王室的統治,統治再次穩定下來,一般以此為分界線,把商朝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因此,這以後的商朝二百多年歷史,稱為後期商朝,而以前的稱為前期商朝;按我們這裡的分法,自湯至仲丁時期應為商朝前期,仲丁到盤庚之間的歷史應為商朝的中期階段,盤庚以後,為商朝的後期階段。商朝後期,由於奴隸制的發展,統治階級生活日益奢侈化,第二十五王祖甲時,王室生活日趨淫亂,國內矛盾日益尖銳,到紂時,西原的周逐漸強大起來,最後滅掉了商朝,開始了周朝的統治。
人人愛科學http://www.infooo.cn/html/lishizhichuang/zhongguogudaishi/shangchao/20070505/43537.html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artx/lishi/36846.html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search.jsp?id=44759121&ui=en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