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庵山森林公園:據建陽縣誌記載,庵山地名的來歷是因為唐明宗時,有一個叫石湖的處士,結庵其上,始稱庵山。特點
庵山高聳挺撥,四顧形態各不同,主要山峰為南峰、北峰,南峰多奇石,其一塊平整大岩石美稱"龍壇",周圍奇石林立,如斧劈刀削、崢嶸險峻,十分壯觀,俗稱"關刀峽"。北峰有一奇岩狀如醒獅,俗稱"獅子岩",岩下泉水清涼甘甜,此泉稱庵山泉,又美稱"靈泉"。庵山最高處俗稱"玉皇頂",海拔1020米。前人贊曰"眾山皆小皆拱護,孤峰獨聳獨稱尊"。庵山距市區8公里。從最底處往上登至靈濟廟約2500令級石階,登臨其上,開人心胸,怡人心境
森林公園遊憩方式設計現實困境與設計的原則
從國內學術界對森林公園的定義來看,與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有所不同,森林公園是一種以保護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種功能為人們提供各種形式的旅遊服務,及可以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經營管理區域。但目前森林公園的開發者,往往為直接的經濟利益所驅使,未能從實際措施上入手協調好保護問題,不僅使得森林環境受到人為破壞,而且最後往往因森林環境的生態脆弱性,使得景區賴以生存的基礎受到嚴重威脅。從根源上而言,很大程度上這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產生的現實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本文主要就森林公園開發的保護問題,尤其是適應森林保護的遊憩方式的創新設計進行討論,希望能夠給大家一點借鑑。
森林公園 |
一、森林公園遊憩方式設計的現實困境
森林公園對森林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問題。就理論層面上來看,在開發森林公園時,要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這一點很容易達成共識;但在實際操作時,卻又很難把理論層面的共識貫穿於公園建設的始終。
森林公園的建立、審批和管理歸屬各級人民政府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因為森林、水域、礦山等所有制性質的原因,在當前森林公園開發過程中,開發主體一般是政府及直屬企業局,在森林公園立項時,非公有制經濟體無法進入項目建議層次。
在推進到規劃設計層面時,森林公園往往選擇林業勘察設計部門編制總體規劃、可行性研究。而這些規劃設計往往一味就保護談保護,在商業模式和遊憩設計上略顯不足,難以發揮森林公園的開發潛力。與此相對,另外一些規劃設計機構往往又把一般公園的設計思路放在森林環境中,只是從最大限度從經濟利益角度去做單體設計,不能充分顧及森林生態系統的脆弱性。
這種把保護功能與遊憩功能割裂開來的開發機制直接後果就是很多森林公園漸趨式微,只有那些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的森林公園,才可以有真正的競爭力。
二、創新遊憩方式設計,統籌保護開發
對森林公園開發來說,無論保護措施如何完備,只要是旅遊開發,只要人們開始遊憩活動,難免要與自然相互作用從而影響環境。我們既不能“涸澤而漁”,靠破壞環境來換取短期利益;也不能“因噎廢食”,浪費大好的資源;而是應該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尋求開發與保護相互促進。
在保護方面,要總體把握風景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文物保護、遊客安全保護這四個方面。在嚴格遵守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集合具體情況,綜合考量觀賞價值、可進入性、遊人限量、季節頻度、開發階段性、經濟性等限制,權衡利弊,有所為有所不為。
除了規定的保護對象(如特殊的動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特殊地貌、古蹟等)之外,對相對獨特的景觀、敏感性強的景觀、脆弱的景觀景物,也必須加強原生原態的保護,如古樹、古崖、奇石、奇景旁,任何建築物、構築物都應當規避,或繞道或架空或地設通過;對群生性、非唯一性的植物、山岩,可舍次而求精;對孤立的、有一定保留保護價值的樹、花等植株,則應以“當留則儘量留,當去則只好去”的原則處置,如游布道中的大樹,因地形無法繞行時,則可去側枝而留主幹,或以創意設計來造景,使其與環境更為和諧,而不應為游道的寬敞將其砍伐。
三、保護與遊憩方式設計的原則
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森林公園開發的前提;而遊憩方式,則是遊客旅遊的根本,是旅遊中的玩法,包括了出遊之後所有的遊樂過程,其設計目的是通過興奮點的節奏安排,將枯燥的路途變成歡樂的旅程,涉及觀賞方式、休憩方式、遊樂方式,參與目的地生活,夜間娛樂,餐飲的特色與風情,住宿接待、娛樂安排等多個方面。
事實上,遊憩活動難免影響環境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環境。要協調其與保護的關係,就是要在遊憩方式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中都引入保護機制,從而最大程度降低遊憩對環境的影響。在森林公園遊憩方式設計中,我們應該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森林公園 |
1、整體保護
將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貫穿於遊憩的全部過程中,讓愛護森林也成為一種旅遊方式。遊客一出門,就開始進入興奮狀態,並在吃、住、行、游、娛、購、體、療、學、悟的過程中,獲得全程的獨特感受。在森林公園中,這種保護就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森林公園裡,人們的交流對象是給予自己寧靜而舒適的森林生態系統。
2、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即把遊客當成活生生的具有情感需求的行為主體來設計遊憩活動。遊憩活動過程,就是觀賞對象、景觀環境、文化生活環境作一些情境化和戲劇化發展的過程。遊客在觀賞、遊樂、娛樂、餐飲、住宿、休閒運動、療養修復等等過程中,這也是一個市場消費的過程。這個過程,遊人既是觀眾,又是參與者,是人與自然相互融溶的過程。保護環境,不能生硬,說到底遊客在森林公園就是上帝,我們在設計中,從特定保護範圍的劃定到一些警示標識的設計,都要把遊客的心靈體驗放到一個核心的位置。
3、環境影響最小
森林公園 |
開發與保護的最佳結合,就是將人類遊憩活動對森林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遵循這一原則,我們可以以一獨特視角去思考遊憩方式的設計,當進入實際操作層面時,對環境影響小化的遊憩方式設計反倒會成為我們遊憩項目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