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明萬曆年代裡,邑人傅國珍修聾擴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寺遭火焚。清愛新覺羅弘曆三十年(1765年),邑人傅光裔、傅克欽倡捐重建。靈泉寺分三重大門,一重門留有宋代刻字石壁對聯一副:“至此山門近天閥,始知仙山有仙翁”;二門留有刻字石壁橫幅“靈泉勝跡”;三門留有刻字石壁橫幅“湧泉勝境”。寺中供祀著三個帝王元君石膏像。靈泉寺前後有千年柳杉六棵。庵山從城區往東南至童游南山村,上高山而入兩山之間的低凹,轉50幾個彎道,登2500餘級石階,即可遙見靈濟廟的山門。撲中看簾的是數株數人合抱的柳杉,很直的立桿,搖盪的綠葉,十分象庵門威武的衛士。四周圍翠竹圍繞,庵門對聯為“庵前翠竹長生景,山后蒼松不老春。”存身庵前,甚感到此聯所言恰當。據縣誌記述,庵山地名的來路是由於唐明宗時,有一個叫石湖的處士,結庵其上,始稱庵山,山上靈濟庵敬奉的廟神即是石湖。庵山有十二面,登臨其上,四顧勢頭各不一樣,主要山尖為南峰、北峰。南峰多奇石,有一塊平整大噴出岩,讚美的稱呼“龍壇”,四周圍奇崛有景象立,如斧殺敵技術削,崢嶸峻險,非常壯觀。俗稱關刀峽。
獸王岩
北峰有一奇岩狀如猛獅,俗稱“獸王岩”,岩下地下水涼爽甘甜,此泉叫庵山泉,又讚美的稱呼為“靈泉”、“龍井”。庵山靈濟廟,大門右面立一石碑,系光緒年代裡建陽縣正堂俞示禁止盜砍濫伐大片樹木竹木的啟事。內有句云:自唐宋以來,庵山即是景致古蹟之地。山中的靈濟廟香火終年不斷。
大熱天季候,山上仍是一個涼爽的世界,深深吸一口這兒的空氣,你會覺得沁人心脾的舒服暢快。若雨中上山,朦朦雨霧,山在虛無飄渺當中,別有一番情致。無上處俗稱“玉皇大帝頂”,海拔1020米,古人贊曰:“眾山皆小皆拱爐,孤峰獨聳獨稱尊。”氣象睛和之日,登臨其上,開人胸懷,壯人毫情,怡人情懷,催人奮起。